中國新建大學排行榜:把孩子交給它們,你放心嗎?

中國新建大學排行榜:把孩子交給它們,你放心嗎?

西湖大學雲谷校區規劃圖。/ 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官網


中國高校的格局似乎早已固化,美譽度被蓋章公認的,來來去去都是清北復交、人浙科南。這些傳統名校歷史悠久,根基難以撼動。

實際上,新高校的創立正在蓬勃發展。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5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達403所,接近普通本科高校的一半。近幾年中外合作辦校、私人基金會辦校等新形式更讓各地的新建大學百花齊放。

有雄厚的財力和才華支撐,說不定下一個十年,中國大學的新icon會從這些新學校中冉冉升起。

中國新建大學排行榜:把孩子交給它們,你放心嗎?

本土組

太行大學

中國新建大學排行榜:把孩子交給它們,你放心嗎?

“太大”“大大”傻傻分不清。圖/站酷

10月19日,大同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通知,決定籌建太行大學。

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校名,有人質疑大同和太行的關係八竿子打不著,太行山的主體並不坐落於大同,大同反而是以北嶽恆山和雲岡石窟聞名。

如此一來,倒不如叫雲岡大學、恆山大學,甚至沿用古稱雲中大學、平城大學來得科學。

也有腦洞大的網友吐槽“太大”的簡稱太醉人,催生出一系列的段子,把大連大學(官方簡稱“連大”)、大同大學(官方簡稱“同大”)也拉進來了。

那麼,太行大學的簡稱,到底該叫“行大”,還是“太大”呢?

西湖大學

中國新建大學排行榜:把孩子交給它們,你放心嗎?

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施一公。圖/diyitui


以西湖為基地而建立的有兩所大學,它們的名字雖然有著相似的詩情畫意,風格卻截然相反。10月20日,西湖大學正式成立,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的新型研究型大學。

西湖大學可謂血統高貴,從籌辦到開學只用了不足三年的時間,由清華大學原副校長施一公教授牽頭,獲得王健林、馬化騰等頂級大佬的傾情注資,以博士研究生培育為起點,定位是十年內比肩加州理工大學,吃瓜群眾紛紛表示搓手手期待。

而沒有夏雨荷的湖畔大學,實際上是個商學院。由馬雲、柳傳志等九位企業家和學者共同發起創辦,湖畔大學以培養企業家為目標,學員必須有三年的創業經歷和30人以上的團隊,學費28萬,可不是普通學生能進的“大學”。

廣州交通大學

中國新建大學排行榜:把孩子交給它們,你放心嗎?

擁有水上交通優勢的廣州,建立以航海運輸為主的交通大學也在意料之中。圖/站酷


目前,我國已經有九所交通大學,另有五所正在籌備當中。作為全國最大的交通樞紐之一,每年春運的全球C位,又緊鄰國際航線重地、新建自貿區的海南,廣州建立交通大學也是順理成章。

今年年初的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廣州交通大學將在今年完成選址,2020年開始招生。

廣州交通大學以廣州航海學院為基礎,政府在引進人才、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將會投入100億,如此豪爽,讓不少本地高校眼紅。不過,面對周邊城市快速發展,“搶人”能力顯著提高,尤其是主要對手深圳對教育的大手筆投入,廣州奮起直追也是保護自身江湖地位的明智之舉。

潮汕大學

中國新建大學排行榜:把孩子交給它們,你放心嗎?

地區整體實力提升了,才有資本去建立好的高校。


264萬人口的潮州,培養了無數既有情懷又有財力的潮商。目前全市只有韓山師範大學一所本科院校的現狀,顯然無法滿足企業家們振興家鄉教育的願望。

2017年在雅加達舉行的潮州創辦新大學發佈會上,香港企業家陳幼男帶頭的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宣佈將和市委市政府共同創辦廣東潮汕高等研究院,並在此基礎上建成潮汕大學。

自李嘉誠投資汕頭大學以來,身家雄厚的潮商和著作等身的潮汕學者們紛紛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對家鄉的“教育援建”。從基礎設施到人才引進,大手一揮,資金補助毫不手軟,但這種以情懷支撐起的辦學理念卻廣受質疑,城市地位和教育發展之間的矛盾就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潮汕地區的發展一天沒上來,三四線城市缺乏機遇的大坑沒填上,就躲不過網友們對於當地大學都是專業“教捏牛肉丸”的無情嘲諷。

茅臺學院

中國新建大學排行榜:把孩子交給它們,你放心嗎?

茅臺學院的學生,買茅臺酒給打折嗎?

你沒看錯,這就是身價一度逼近貴州省一年GDP八成的國酒茅臺辦的正經二本高校。茅臺學院2017年開始在省內招生,首屆500名本科生專注學習酒業知識。

今年,將招生擴張到11個省份之後,茅臺學院增設了自動化、環境科學與工程等四個新專業,辦學的口徑擴大,學生也有了更多可能性。

作為一所民辦大學,茅臺學院的學費和公立大學相差無幾,每年只需7500元,在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民辦教育界實在是一股清流。茅臺學院背靠財大氣粗的茅臺集團,不在乎一時的獲利,而志在為國內白酒行業培養專業人才。五糧液和瀘州老窖聽到這裡,也該琢磨琢磨辦個學校回報社會了吧。

中國新建大學排行榜:把孩子交給它們,你放心嗎?


合辦組

俄中大學

中國新建大學排行榜:把孩子交給它們,你放心嗎?

迅速發展的鄭州為俄中大學的建立提供了厚實的基礎。圖/攝圖網


河南人民最愛吃俄羅斯的糖,俄羅斯人則喜歡河南出口的機械和電子產品。近幾年,兩地不僅進出口貿易情意濃濃,教育合作也是動作頻頻。

今年五月,烏拉爾聯邦大學和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合作的烏拉爾學院在鄭州揭牌,開始招生。此次合作形式類似2+2項目,並沒有建成獨立的大學校區。

更深度的合作很快就被提上日程。9月5日,俄羅斯南聯邦大學新聞處表示將和教育投資公司合作,兩年內在河南省開設俄中大學。據稱該項目已經獲得國家批准,由鄭州市政府劃撥1.3 平方千米的建築用地,預計可以招收兩萬名學生,使用中、俄、英三語教學,以材料科學、納米技術為主攻方向,精準傳達了俄國大學的硬核感。


不過,有一些悲傷的中俄聯誼則以涼涼告終。2015年曾傳出消息的中俄語言文化大學後來沒了消息,今年河南大學和聖彼得堡國立大學的信息技術專業合作項目也宣佈終止。

聯名款學校要成功並不容易,如果這次走對了路,大概能為河南早日擺脫高考黑洞的標籤提供一點成功的經驗。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

中國新建大學排行榜:把孩子交給它們,你放心嗎?

深北莫擁有優渥的教學條件,也有著嚴格的學習要求。圖/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官網


也是和俄羅斯合作,位於深圳的深北莫從名字來看就更顯混搭。深北莫由北京理工大學、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合作設立,深圳市人民政府投資,既有北方粗獷不羈的理工血統,又有南方優雅的小資情調,是中俄高校合作舉辦的第一所大學。

深北莫將中外合作貫徹到底,一半以上老師來自莫斯科大學,面向全球招生,首批本科設置了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四個專業。2017年開學,錄取了115名中國籍新生。數目不多,要求卻一點也不放鬆,必修的俄語課和每週36課時讓深北莫的同學經常產生還在讀高三的錯覺。

不過,每班只有15人、配導師和班主任、學費全額補貼的福利,對於生產科研成果來說確實是很優厚的條件。

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


中國新建大學排行榜:把孩子交給它們,你放心嗎?

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科系雖少,但教學針對性卻極強。圖/廣東以色列理工學校官網


長期處於辦學舞臺中心的汕頭市,2017年又迎來了新成員——廣以,由排名全球前列的以色列理工學院和汕頭大學合辦,李嘉誠基金會捐資1.3億美元籌建。

今年,廣以迎來了第二批新生,共275人,省內的生源更多樣化,也增加了省外錄取的省市,包括上海、浙江、遼寧等高考大省,總數達到17個。

廣以目前只有化學工程、生物科技和材料工程三個科系,繁忙的課程安排和高針對性的教學讓學校的特色更加鮮明。基金會辦大學的模式被耶魯、哈佛等無數名校採用,在國外已經非常成熟,現在也在本土化過程中摸著石頭過河,漸漸成型。這種模式能讓學術和行政的界限更分明,為中國新建的大學提供可行的模式。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中國新建大學排行榜:把孩子交給它們,你放心嗎?


儘管港中文(深圳)是間新大學,影響力卻不容小覷。圖/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官網


今年送走了第一批本科畢業生的港中文(深圳)算是老資格的“新學校”了。自從建立以來,有著港校血統的港中大(深圳)就熱度不減,常年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高分考生,2017年更成為全國除清華、北大之外唯一錄取到全省狀元的高校。

港中文(深圳)擁有國內新建大學少有的本碩博招生資格,去年獲得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率位居全省第一,超過了華南地區的老大哥中山大學。

港校悠久的國際化血統和國家“千人計劃”的專家支持,再加上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大灣區發展的歷史機遇,港中文(深圳)無疑是新建大學中的超級尖子生。

中法航空大學

中國新建大學排行榜:把孩子交給它們,你放心嗎?

最近幾年,杭州迎來了一波新建大學的勢頭。

圖/攝圖網


杭州的高等教育長期由浙大壟斷,近年來終於出現了一波新建大學的勢頭。前腳有西湖大學和湖畔大學,馬上又要建起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法國國立民航大學合作辦學的中法航空大學。今年年初在人民大會堂簽署備忘錄的過程由兩國元首親自見證,學校還沒建立,就可算是妥妥的國家隊成員了。

去年原定的合作伙伴浙江旅遊職業學院被北航取代,規格自然大大提升。兩國航空領域的領頭羊強強聯手,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建設國內最優秀的專業人才,填補國內目前得到國際認證的航空大學的空白。

落戶蕭山的中法航空大學,將成為除寧波諾丁漢大學、溫州肯恩大學之外,浙江的第三所中外合作大學。浙江教育大省的金漆招牌,目測未來只會是越擦越亮了。

中國新建大學排行榜:把孩子交給它們,你放心嗎?

新大學要搖身一變成鳳凰,就不得不重視生源問題。圖/unsplash

別再抱著新辦的大學缺乏底蘊,十有八九都是高價收費的野雞學院的固有印象不放了。短期內趕超Top 2是不可能的,新建大學要成功,學術、經費和政策的三重保障到位了,一定不會差。

不過,新大學要搖身一變成鳳凰,解決生源問題才是重中之重。

吸引好生源、建立好口碑是個漫長又艱難的過程,建校時喊的洪亮口號並不是新建大學的護身符。要從零建立起優秀的大學,要做好全方位的充足準備,而最重要的,是留住學生們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