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城市交通擁堵之重?高德開放交通大腦賦能

如何解決城市交通擁堵之重?高德開放交通大腦賦能

科技自媒體AI匯北京消息 2月5日,出行企業高德地圖在北京召開發佈會,對外公佈了2017年度高德社會責任成績單,總結了一年來高德地圖在社會公益方面所取得的成績,相當於每天減排93噸。

在發佈會上,高德地圖新代言人黃曉明亮相,為助力2018年春運“提速”,為千家萬戶的遊子回家路,共同啟動“團圓計劃”。

“高德地圖已經擁有7億用戶,涵蓋完整的交通出行生態,成為眾多出行領域的標準配置。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高德地圖副總裁董振寧表示,“正是高德地圖在市場上所取得的成績,提醒著我們要心有家國情懷,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來回饋社會各界對我們的認可和信任。”

助力綠色出行

降低碳排放

據高德地圖發佈的成績單顯示,高德地圖在2017年共為用戶提供駕車導航規劃1077億次,躲避擁堵功能為用戶每天所節省時間為872萬小時,相當於每天降低碳排放量93噸,約為320棵大樹一天的碳吸收量;

導航規劃助力出行

據悉,高德地圖在2017年先後推出了易行平臺、騎行導航、電動車導航等,並優化躲避擁堵功能,一方面大力倡導綠色出行,另一方面通過科學導航規劃,大幅降低駕車碳排放。

據統計,高德地圖在2017年為綠色出行的用戶,提供公交、騎行、步行導航規劃共計165億次,總計綠色出行里程240億公里,相當於繞地球60萬圈。

人人參與提升社會出行效率

科技改變未來交通

據統計,2017年,高德加大科研投入建設未來交通,用科技改變出行,提高社會出行效率。

用戶的力量推動活地圖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高德正是通過彙集用戶的力量,通過路況上報、POI上報以及實時眾包大數據,與地圖數據生產能力相結合,才能夠將一張地圖變為‘活地圖’。”董振寧表示。

據統計,2017年高德用戶上報POI數量近千萬,佔全部變化POI數量的30%。截至2017年12月,已有超過500萬人參與POI貢獻。

同時,高德地圖的實時交通大數據有83%來自眾包數據,其實時交通大數據也能達到分鐘級更新。

此外,2017年總計有343萬熱心用戶通過高德地圖上報路況事件,這一熱心之舉幫助了6億人次更加順暢出行。

高德致力城市計算

以解決城市交通擁堵之重

2017年底,高德地圖成立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承諾將堅持十年投入,與百所高校合作,培養千名面向未來交通出行的專家級人才。通過數據共享和科研投入,力求通過城市計算解決城市交通擁堵之重。

在武漢,協助交通部門建立交通指揮及信息服務一體化系統,使得武漢在全國的擁堵排名從第10名下降到40名以外。

目前,高德在北京、南京、濟南、上海等城市,與合作伙伴簽署了超過150塊智慧誘導屏的部署協議,通過智能路徑規劃躲避突發事故。

此外,高德地圖在2017年全年發佈20多份交通報告及預測,提供364座城市具體交通情況分析。

高德開放交通大腦

而在整個社會層面,高德將自己的交通大腦開放給整個社會,與政府及行業合作,併為其賦能,做交通領域的基礎設施,成為全社會的一個交通智能中樞,實現社會出行效率全局最優。

一方面,高德與政府合作,將自己的智慧交通方案賦能給各地政府,短短2年時間,合作的城市已經達到150個;另外一方面,高德與行業合作,推出一站式出行平臺——易行平臺。通過雲+端的戰略,為用戶提供10種出行方式,達到個體出行最優;為9家主流出行服務商賦能,達到資源最優利用;為政府賦能,達到全局調度最優。

點滴人文關懷

幫助特殊人群溫暖出行

2017年8月,高德地圖收到了殘障人士群體“少數派”的一封求助信,希望高德地圖能夠在地圖上添加地鐵站的無障礙設施標註。9月份,高德地圖便在其全民出行節發佈會上宣佈,正式推出“無障礙地圖”。截至2017年年底,高德地圖無障礙地圖已覆蓋北、上、杭、深、廣所有地鐵站點,標註無障礙設施超過一千處,並已在全國上線無障礙設施上報功能。

除了無障礙地圖的上線,高德地圖還上線了“色盲地圖”,幫助全國6000萬色盲色弱人士查閱地圖與實時路況。

“高德地圖的目標是服務全民出行,我們會通過各種創新產品和舉措,幫助更多的特殊或者細分人群溫暖出行,表達人文關懷。”董振寧表示。

2017公益成績單之:

公益民生責無旁貸

助力失蹤兒童回家

作為一款國民級移動出行平臺,高德也通過科技解決眾多民生問題。高德地圖參與並支持了尋找失蹤兒童“團圓打拐”項目,2017年共推送兒童失蹤和結案信息計56億人次。在整個2017年,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佈平臺共發佈失蹤兒童信息2378條,找回兒童2297名,找回兒童比例達到96%,5.3億人參與團圓打拐行動,助力失蹤兒童回家團圓。

而在2017年8月,九寨溝地震發生後,高德地圖第一時間緊急啟動救災機制,上線地震“救災地圖”,不僅上線了周邊的地震救災事件提醒,而且還標註了由四川交警提供的多個救援路線封閉管制信息,對前往相關高速的司機進行提示,注意避讓救災車輛。而在救災過程中發佈的地震尋人平臺,也有超過1萬名用戶發佈尋人信息。

除了“團員打拐”和“救災地圖”的上線,高德地圖還深度關注民生,推出了“廁所導航”、“霧霾地圖”、“積水地圖”,在各個民生方面發揮地圖應有的作用。其中與國家旅遊局合作推出的“廁所導航”,覆蓋了全國超過50萬座廁所;“霧霾地圖”可以查看所在位置或全國任一省市地區的實時空氣質量;“積水地圖”則是由高德聯合全國25個城市交警共同發佈,僅以上海市為例,高德地圖就提供了81個積水地點的詳實信息。遇到暴雨天氣,高德地圖就會向當地用戶推送消息,提醒用戶查看積水點位置並進行躲避。

回顧2017年,無論在綠色出行、提升社會出行效率、人文關懷還是關注民生方面,高德地圖一直都在利用互聯網的力量,幫助用戶溫暖出行。2018年,高德還將建立起阿里-高德公益小組,設立用戶公益行為激勵基金,落實200個城市智慧交通計劃,共同推動社會公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