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百人谈丨任远:可视化的本质是寻求“映射”

聚焦信息技术领域 为产业发声


可视化百人谈丨任远:可视化的本质是寻求“映射”


导读


在数学里,映射是个术语,指两个元素的集之间元素相互“对应”的关系。在映射里,X可以等于Y,也可以等于Y+1。然而,对艺术家而言,这种映射还可以体现在艺术可视化上。对他们而言,似乎计算机成了人类的朋友,可以像人类一样遵循“达尔文进化论”不断演化......为了更好地探寻艺术家眼中的可视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与九州连线联合推出“可视化百人谈”,对可视化领域的内容及成果进行专访,以下为九州连线采访艺术家任远的采访实录:


可视化百人谈丨任远:可视化的本质是寻求“映射”


任 远 Ren Yuan:艺术家、设计师、程序员,热衷于生成艺术、数据可视化、人工智能、复杂性科学等领域的探索和研究。曾任VINCI智能头机艺术顾问、财新传媒数据可视化实验室执行总监、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讲师,现为任远工作室(renyuan.co)创始人。《Processing互动编程》作者。

可视化的本质是寻求“映射”

九州连线:作为一名新锐艺术家,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艺术可视化的?您的专业是否与可视化或编程相关?

任远:我在学校呆的时间不是很长,一些知识完全是基于兴趣驱动自学的,自学编程艺术的想法是从高中时萌生的,那时候开始玩一些计算机程序生成的动画,当时国内这方面的教育还比较欠缺,也很少有人用编程做艺术层面的事情。


由于我从小就喜欢数学和画画,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一直在寻找基于理性逻辑或规则创作视觉的理论体系。而编程艺术这条路与自己的想法非常契合,因此我整理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开始自学。后来在多年深入研究和从事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开始聚焦到生成艺术、数据可视化和机器学习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可视化百人谈丨任远:可视化的本质是寻求“映射”


▲《HUMAN = SCIENCE》 作者:任远

九州连线:那您是如何定义可视化的?

任远:我在可视化方面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通常会围绕数据、动作、声音、视觉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展开研究。对于我来说可视化是在寻找一种映射关系,即把数据通过某种映射关系转化为视觉。

在数据可视化的时候我通常会用视觉通道的概念把数据结构映射为视觉,这种映射关系可以用函数来表示,我们可以把数据定义为x,可视化结果定义为y,视觉通道定义为函数y=f(x),这样就得到一个数据和视觉之间的函数关系。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建立数据和不同感知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数据可感知化。另外还可以在函数的基础上求反函数得到从视觉到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甚至可以在视觉、数据、声音之间建立复合函数,得到视觉生成声音的映射关系。利用函数运算和分析这一概念,我觉得可以有很多深入的探索。


可视化百人谈丨任远:可视化的本质是寻求“映射”


艺术创作与可视化的邂逅之路

九州连线:那您在艺术可视化创作时,是如何得到映射的?

任远:因为数据可视化的函数映射关系不是唯一的,它可以是y=x+1,也可以是y=sinx2。所以将函数映射关系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那么此映射关系具有的多样性在艺术当中是很重要的,利用这种多样性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点。我通常是通过编程定义规则进行大量实验得到映射,或通过理性的逻辑推导得到。

九州连线:计算机的表达往往是理性的,而艺术家则是感性的,那艺术可视化的创作是否会让你自相矛盾?

任远:我觉得理性与感性是不能分开的,像辩证统一一样,并不是完全对立的。通过对复杂性科学的研究,让我意识到理性和感性就像有序与无序的结合。


可视化百人谈丨任远:可视化的本质是寻求“映射”


有序与无序的结合也是我在创作中追求的形式,就像我们看到的树木一样,树的结构是分形的,分形模式定义了树的秩序,而树在细分的过程中又包含了一定的随机性,这是有序与无序的一种结合。我觉得理性与感性也是这样一种状态。

九州连线:所以《SORTING》这个作品也是感性和理性,有序和无序结合的作品?

任远:《SORTING》这个作品是从无序到有序的一个演变过程。是关于7种排序算法的可视化和可听化探索。不同的初始条件会得到不一样的过程,而不同的排序算法又决定了这个过程演变的模式,无序的初始条件和有序的排序规则对声音和视觉生成提供了多样性。

可替代性成可视化行业发展难题

九州连线:在创作过程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或者您有没有遇到一些难题?

任远:我在创作过程中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人与机器的关系。

在创作《11010110》这部作品时,由于这部作品是用代码编写,最终输出成一个线性视频,其中有很多视觉形式是通过随机函数生成,所以每次运行都会有些差别。为了找到一个满意结果,我用程序输出了100部视频文件,从中挑选一部最满意的作为结果。


但是当我输出到90多部的时候,仍然没有找到一部满意的,总是有不满意的地方。这会儿我开始有点抓狂,停下来倒杯酒缓了缓,给计算机也倒了一杯,放在它旁边,我说“兄弟帮帮忙吧”。其实这时我内心产生了一些想法,我想我不应该这样去为难他,这次不管结果如何我都接受。


可视化百人谈丨任远:可视化的本质是寻求“映射”


▲ 《11010110》 作者:任远

这个事情也让我进一步反思,我们人类创造了很多机器来服务于我们,要求它们为我们做更多的事情,但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们不断的研究人工智能来服务于我们自己,满足我们的利益,同时又对它是否会威胁人类而感到恐慌,这在某种意义上算不算自私?也许我们应该学会放手,这样人类和机器共生的世界可能会更精彩。

九州连线:在您看来,除了个人创作的难题,可视化整个领域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任远:数据可视化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但是现在有个问题是具体到某个行业或产品上很难找到痛点。


可视化百人谈丨任远:可视化的本质是寻求“映射”


现在有许多创业者在这个领域创业,虽然有些产品在技术层面做的很好,但并不能百分百地找到痛点并解决痛点,这就是目前这个领域最大的难点。我认为未来应该培养更多的数据可视化产品设计型人才,结合业界需求发现痛点,设计出好的可视化产品。

九州连线:既然这个行业存在这么大的难题,那您在之后的创作中还是会继续进行艺术可视化的创作吗?

任远:我相信所有难题都会有办法解决,而且数据可视化、可视分析的前景也非常好,研究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之后也会继续创作一些关于数据和算法可视化、可听化的作品。


可视化百人谈丨任远:可视化的本质是寻求“映射”


另一方面是对编程本身的探索,下一步可能会聚焦在基因编程这个方向上,通过“达尔文进化论”让计算机自动生成程序,即用进化论的方法写代码,来探索编程的边界和意义,还有它的艺术价值。

结语:“计算机是人类的朋友,可以像人类一样有情感表达,也可以像人类一样遵循‘达尔文进化论’不断演化”,这一观点对于计算机从业者而言绝对是“惊世骇俗”且“莫名其妙”,然而,随着周边事物的变化,艺术家对周边环境进行的艺术化地表达,正成为世界多元化的组成之一,这何尝不是促进行业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