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觀點大教育:想孩子聽話,家長要立信

我家是女兒,雖說女孩比較聽話,但僅相對而言。因為身邊有太多因家長教育不善,而造成女孩不聽話的例子。

作為家長,都願意孩子聽話。但家長們思考過沒有,假設大人完全不使用家長的權威、完全沒有逼迫,孩子憑什麼才聽家長的話?

我們先看兩個例子。

小觀點大教育:想孩子聽話,家長要立信

商鞅徙木立信

商鞅想變法,怕老百姓不相信,在國都市場南門立了根木頭,告示百姓,將木頭移到北門獎十金。這獎勵太高了,老百姓覺得很奇怪,沒人去搬木頭。又接著告示,只要有人搬過去,獎勵50金。有一人試著把木頭搬了過去,立刻被賞了50金。在表明沒有欺騙後,商鞅頒佈了法令。

小觀點大教育:想孩子聽話,家長要立信

曾子殺豬取信。

孔子的學生曾參,一次他妻子外出不想孩子糾纏,就對孩子說“你留在家裡,媽媽回來給你殺豬吃”。等她回家,見曾參正準備殺捆在地上的豬,忙去攔,說“我逗孩子玩的,你怎麼當真!”曾參說“你今天說話不算數,騙了孩子,以後他就覺得父母的話不可信,以後再對他教育,他就不聽了”。最後,曾參還是把豬殺了。

兩個例子說明了讓人聽話的一條重要原則,發令者首先要有信用。

讓孩子聽話,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則,家長講的話要有道理。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家長明白的道理可以告訴孩子,不懂的別亂說。家長不懂,如實告訴孩子並不會影響孩子的信任。如果信口開河,亂說一通,讓孩子判斷出來了,影響了孩子的信任度,反而慢慢會不把家長的話當一回事。

答應孩子前,家長先想想能否做到,做到了是否有利於引導孩子,只要是肯定的就可以承諾。

比如,我女兒小時候有時會不好好吃飯,而她當時最喜歡聽我講故事,我就會承諾她“好好坐穩了吃完飯,爸爸給你講故事。”家長把很多這種很小的事都做到,家長就樹立了信用。

給孩子講道理前,家長先想想如何以理服人,有實例和實效是最好的。比如女兒小時候,我教育她不要拿手指頭捅電源插座,先告訴她如果把手放進去,會被電死的。然後,我用電蚊拍電飛蟲,演示給她看,她看到電得吱吱響的死去的飛蟲,不能玩電的印象深入腦海。每個道理都這麼輸出,孩子怎麼會不聽話。

我在教育孩子時,注意做到講話算數,說話有理,把握好這兩條原則以後,我覺得基本沒有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情況,整個教育過程很輕鬆,孩子大了遇到困難和問題還是喜歡第一時間找我商量。

無論是講話算話,還是說話有理,歸根揭底都是家長在樹立自己的信用。一個讓孩子從小信服的家長,她又怎麼不聽話呢?

結束

小觀點大教育:想孩子聽話,家長要立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