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漢的「寶貝」(原創小小說)

吳老漢是一名援朝老兵,左腿上被兩枚子彈貫穿的疤痕見證了他在戰場上甘灑熱血的青春年華。如今的吳老漢臉上已佈滿皺紋,雖然歲月的侵蝕讓他盡顯蒼老,但那一汪如水的眼眸裡卻總是傳遞出一名老兵的不屈和剛毅。

八月十日這天,吳老漢早早的起床收拾了,多年來,吳老漢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年的公曆八月十日,都要和戰友老趙一起去探望老班長,最初每次老伴問他,他都倔強的回上一句“找老班長喝酒去”不多解釋,拿起從戰場帶回來的“寶貝”裝上滿滿一壺高粱酒就出門了,因為每次吳老漢都能醉醺醺的回來,後來老伴也索性不再過問,去年冬天老伴因病過世,兒子吳愛國便將老父親接家裡來住了。說起這“寶貝”其實就是一個戰鬥水壺,工藝普通用料卻十足,因為平時吳老漢從不拿出來,也絕不允許任何人碰,所以家裡人只得將它稱作“寶貝”。吳老漢收拾妥當,正要出門,“爸,幹啥去”聽見動靜的兒子站在臥室門口揉磨著朦朧的雙眼詫異的問著。

“找老班長喝酒去,”說著就出門下樓去了。

“爸,你腿不好,去哪我送你啊”兒子趕緊追至門口對著樓梯吆喝著。

“兩顆子彈都沒打瘸老子的腿,睡你的覺去”一貫倔強的吳老漢說起話來從不給家裡人留情面,但歲月畢竟帶走了他的年輕,樓道里傳來了吳老漢幾聲沒有忍住的咳嗽......

下午三點,吳老漢仍然沒有回來,吳愛國在家裡正犯著嘀咕,手機的來電聲突然叫醒了沒有頭緒的吳愛國“愛國嗎?我是你趙叔,你爸喝醉了,來下北郊的烈士陵園吧”。

“好的,趙叔,我馬上來”掛斷電話,“咋還喝到烈士陵園去了”自言自語著的吳愛國拿起鑰匙趕緊出門了。

吳老漢的“寶貝”(原創小小說)

南郊烈士陵園離市中心約有十多公里,還好這個時間路上的車少人稀,過了約有二十分鐘,車子就開到了烈士陵園門口,吳愛國趕緊步行進去,老遠的就看到趙叔在一座墓碑前面坐著,旁邊側躺在地上的是他的父親吳老漢,愛國在趙叔叔的幫助下背起醉醺醺的父親,同趙叔叔一起朝車上走去,愛國朝外走的時候注視了一眼墓碑上的名字劉根生,之所以對劉根生這個名字熟悉,是因為在父親的入黨申請書上入黨介紹人那欄也見過劉根生這幾個字。

在回去的車上,趙老捧著那個酒壺琢磨了好一會,首先開了口“我和老吳今個也商量了,我們年紀大了,有些事情也不該瞞你們了,以後給老班長敬酒還得靠你們呢。”

“趙叔您說的老班長是剛才...”雖然已經猜到什麼的吳愛國還是不敢妄下結論。

“嗯,對,這還要從60多年前的那場戰鬥說起......”通過趙老的講述,吳愛國終於解開了多年的疑惑。

吳老漢的“寶貝”(原創小小說)

1950年8月,正值抗美援朝戰爭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刻,吳老漢和趙老所在的連隊接到掩護一運輸醫療物資的車隊抵達前線的任務,不料情報被聯合國軍截獲,一支裝備機械化水平很高的敵軍在後面窮追不捨,幾場阻擊戰,傷亡慘重都沒能阻擋敵軍追擊的步伐,在這批醫療物資隨時都有可能落入敵手的危急時刻,8月10日這天,連長抱定決心命令在行經的山坳裡利用地形特點打一場頑強的阻擊戰,以此給運輸車隊爭取一個半小時的黃金運輸期,二班班長劉根生認識到了這將是一場你死我亡的慘烈戰鬥,平時愛喝酒的他,在戰鬥打響前對全班僅存的兩名戰士吳東強和趙海龍展示了他裝在水壺裡沉甸甸的一壺高粱酒,“這仗打完後,我請你倆一起喝了這壺慶功酒”說完自己先喝了一小口,抿了抿嘴“這是我喝過最好喝的高粱酒哦”,話音剛落,只聽到敵人的炮火襲來,戰鬥打響了,慘烈的戰鬥進行了將近兩個小時,整個連幾乎全部陣亡,劉根生被敵人的子彈擊中了頭部,在劉根生彌留之際,掏出盛滿高粱酒的水壺,遞給了吳東強和趙海龍“兩個小時了,運輸隊伍應該到達安全區域了,你們趕緊去投奔大部隊去吧。”

“老班長,老班長”在兩人的哭喊聲中,劉根生嚥下了最後一口氣,眼睛直直盯著那個水壺。負傷的吳東強和趙海龍翻山越嶺終於找到己方部隊,幾天以後,兩人一起打開了水壺,發現裡面其實就是滿滿的一壺水,兩人明白了班長劉根生大概認為這場戰鬥九死一生,平時嗜酒如命的他怎能缺一壺高粱酒呢。回國後,於是每年的8月10日,吳東強和趙海龍都會去烈士劉根生墓前給老班長敬上一壺高粱酒。

送趙老下車時,愛國眼含熱淚,雙手小心翼翼接過趙老手裡捧著的水壺,他明白他接過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吳老漢的“寶貝”(原創小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