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亮|谷歌的價值取向與微軟的迎頭而上

劉興亮|谷歌的價值取向與微軟的迎頭而上

01

當地時間10月8日,Google 宣佈不會參與競投美國國防部的雲端服務合約。

理由是項目可能違反公司內部規範人工智能應用的道德守則,而合約可能涉及的機密資料也超出公司目前獲授權處理的範圍,同時考慮到員工之間存在反對聲音。


02

緊隨其後,據路透社10月9日報道,微軟公司將在2019年第一季度末提供拓展版Azure雲服務,允許政府客戶在服務器上儲存國家機密級別的數據。

美國五角大樓此前宣佈,計劃投資100億美元,建立名為「聯合企業防禦基礎設施(JEDI)」的雲計算解決方案,實現IT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升級。

隨著Google宣佈退出競標,微軟將與亞馬遜爭奪這個利潤豐厚的美國軍方合同。 微軟Azure副總裁Julia White表示,將於2019年正式問世的Azure Government Secret雲服務符合「美國最高機密數據」的最嚴保密要求,能夠讓微軟成為「JEDI合同的有力競爭者」。

劉興亮|谷歌的價值取向與微軟的迎頭而上


03

相繼看到兩則消息,感覺有些諷刺意味。世界範圍內的兩家頂級科技公司,在同一件事上展現出不同的姿態。

在中國人心中,微軟是最先深入人心的科技巨頭。

猶記得當年讀書,坐在巨大的空調吹拂的機房中,從DOS轉向Windows系統,感覺整個世界換了一片天地。技術的發展就在於解放人的勞動量。

很多同學焚膏繼晷背誦DOS命令——那真是太多了,剛剛取得階段性勝利,卻發現Windows系統根本不用輸入命令,即可海闊天空地展開各種界面。

無數學生對比爾蓋茨崇拜的發狂,不僅僅因為他一度是世界首富,更重要的是他的創新精神讓人的生活與工作進入了嶄新的階段。人類生活的數字化與微軟公司密不可分。

我們一度認為,微軟將引領整個微機與互聯網世界走向不可預估的未來。


04

然而,在網絡將世界連接起來之後,真正的巨頭變成了Google。

我和Google的結緣,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但還是比微軟要晚了幾年。當時某師兄興沖沖的告我一個美國的網站,說對搜資料大有幫助。

師兄是四川人,操著一口濃重的川普。那時候,我從他口中聽到的這個網站名稱的四川話版本是「狗哥」。於是,在後來的幾年內,我們那個圈子裡的朋友都把Google稱作「狗哥」。到現在,我還是覺得,狗哥這個名字,比谷歌要好很多。

後來,Google這家搜索引擎公司在各種領域裡的突飛猛進打亂了互聯網世界的傳統格局。他的拓展衍生能力幾乎如同熱帶植物一樣,迅速地繁殖與生長,囊括了搜索引擎、雲計算、廣告服務、手機操作系統、人工智能,以及種種具有生長性的相關產業。Google眼鏡,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服務,諸如此類的創新產品不斷刷新人們的視線和觀感。

所有使用過Google搜索引擎的中國用戶,都對它的精確有度的搜索結果感到滿意。國內搜索引擎與Google的差距,絕非體現在技術層面上。那涉及到企業的價值衡量標準,對產品定位的堅持,對服務對象的尊重。

正因如此,才因在篩選信息的問題上,Google於2010年宣佈退出中國大陸市場,將服務器定在香港,並逐步減少在中國大陸的搜索服務項目,隨後又被大規模屏蔽。從此一別七八年,很多人已經忘記了曾經有這麼一款搜索引擎。


05

理智告訴我們,這樣一家觸鬚龐大的以搜索引擎起家的互聯網公司,其海量信息與技術導向會給全世界的人們帶來巨大的影響,不僅是信息的,更是價值的。因此它的價值導向顯得尤其重要。Google的行為準則是:拒絕邪惡事物!他們將自己的使命定位為,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訪問並從中受益。

古登堡的銅板活字印刷引起了知識的流通與大爆炸,進而導致歐洲文藝復興以及隨後的宗教革命與工業革命,人類世界進入了日新月異的新階段。

Google在互聯網時代扮演的正是輸送並保證信息的暢通的角色。世界成了一個觸手可及的巨型網絡圖書館,如何將這些無處不在的信息引導分流到需要者的手中,是搜索引擎的唯一和最高使命。

從這個意義上說,Google做到了。他們極力保證信息的自由流通,保護用戶的個人隱私。在這種價值引導下,其創新精神也不可估量地發展。

劉興亮|谷歌的價值取向與微軟的迎頭而上

企業總是追求商業效益的,在這一點上,Google也不例外,他們極力拓展市場份額,犯過一系列錯誤,但在遭遇到與自己價值觀相牴觸的問題時,極少退縮或權益從事。

今年3月,Google 被揭發曾與美國國防部合作開發軟件,利用人工智能輔助無人機空襲任務。消息傳出後,Google 員工發出強烈的反對聲音,強調不應將人工智能技術投入軍事用途,Google 隨後表明不會就相關項目與國防部續約。

此次Google退出美國國防部的雲端服務合約,正是基於價值的考量和企業精神的傳統軌跡。


06

反過來看,微軟公司在這一亂局中迎頭而上,面對100億美元的誘惑無法抵擋。

很多科學家已經意識到人工智能用於軍事帶來的災難後果,因此他們不斷呼籲要預防這一行為的現實化,並且建立協會簽署聯合聲明,以種種手段遏制悲劇的到來。

然而,認真審查歷史,就不難發現,在研發戰爭武器上的投入,在各種時代的不同國家,都是不遺餘力的。

劉興亮|谷歌的價值取向與微軟的迎頭而上

故此有人坦言,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的運用是大勢所趨,我們甚至可以設想,人工智能在很多國家的科學家那兒已經緊鑼密鼓地進入為軍事服務的段落中去了。

實際上,早在二戰時期,人工智能就開始為軍事服務。當時世界上第一臺可編程「巨人」計算機誕生於英國,其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二戰期間的英軍破譯德軍密碼。

然而那時的計算機只是在輔助戰爭。如今的人工智能如果與軍事結合起來,會產生無限度的影響。武器被算法所控制,冷酷而精確,人類最終將集體淪為程序的靶子。這麼想想都十分恐怖。

Google拒絕與軍方合作,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國防服務。放棄100億美元的合約,這看起來很傻,但深入分析,他們做的沒錯!

說了半天,我又在想,Google什麼時候迴歸中國市場呢?


▴註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