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世界填滿了白色垃圾後,人類終於拉出了含塑料的便便

把世界填满了白色垃圾后,人类终于拉出了含塑料的便便

塑料自從發明以來就充斥人類生活每個角落,它們被當做垃圾處理後會分解成微小的“塑料顆粒”。無論是深海還是高山都能檢測到這些顆粒存在。最新研究告訴我們,這些顆粒還存在我們的便便中。

撰文 Robbie Gonzalez

翻譯 甘立

審校 楊心舟

此時此刻,地球上正有大量塑料垃圾被源源不斷地傾倒在海洋中,每年總量約有800萬噸。這些塑料一旦落入水中,除非被衝上岸,不然最終都會被分解成碎片。其中最小的碎片寬度小於5毫米,我們稱之為“微塑料”(microplastics)。

微塑料的歸宿有很多:有的漂浮在阿拉斯加州大小的塑料碎片環流中,在太平洋中打轉;有的則沉入水中,根據密度不同分佈在不同的深度區間,遍佈在全球海水中;還有一些被魚和貝類等海洋生物攝入,進而被其它動物(如鳥類和人類)間接攝取。

把世界填满了白色垃圾后,人类终于拉出了含塑料的便便

太平洋的巨大塑料垃圾環流帶。

@carrybeans

從生態學角度看,這一切簡直是一團糟。尤其是最後一個環節——食物網的微塑料滲透甚至還引發了胃腸病學家的擔憂。如果微塑料侵入了我們吃的食物,那麼它們也可能侵入我們的胃和腸道。

自然界不能降解或難降解的化學物質,通過食物鏈的延長和營養級的增加在生物體內逐級富集,像俄羅斯套娃一樣,濃度越來越大。儘管食物鏈的這種性質明確表明人類內臟中含有微塑料,但之前還沒有人用系統科學的方式探討這個問題。

2018年10月22日,在維也納舉行的歐洲胃腸病學會議上,研究人員宣佈他們在全球一小部分受試者的每份糞便樣本中都檢測到了微塑料成分。

維也納醫科大學胃腸病學家 Philipp Schwable說:“日常生活中,塑料無處不在,人們有很多途徑接觸到塑料。”他領導了這項研究,然而卻並沒有料到在他的研究中,每份糞便樣本的塑料檢測都呈陽性。

把世界填满了白色垃圾后,人类终于拉出了含塑料的便便

日常生活中,塑料無處不在。

@pixabay

參與這項實驗的志願者來自八個國家,包括:奧地利、意大利、芬蘭、日本、荷蘭、波蘭、俄羅斯和英國。每位志願者都在捐贈糞便前一週記錄飲食日記。他們把糞便放在玻璃瓶內,用生物危險品袋包裝,然後用標有“B類生物物質”的紙板箱寄到奧地利環境署進行分析。

接著,醫生與分析化學家的通力合作。他們使用一種名為“傅立葉變換紅外微光譜”的方法檢測糞便中的微塑料成分。

每位被試者大便樣本中的塑料成分都呈現陽性。涉及的塑料有:聚乙烯(塑料袋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塑料瓶蓋的主要成分)、聚氯乙烯(即PVC,塑料管的主要成分)等。

事實上,在研究人員測試的十種塑料中,有九種都在人體中被檢測到。研究人員發現約113克的糞便中就含有20顆塑料微粒。

該項研究結果催生出許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微塑料是如何進入大便的?它對人體是否有害?

飲食日記表明,在所有志願者(都不是素食主義者)中,有六人在採集樣品前一週食用過魚類。所有被試者都食用過塑料包裝的食品,並使用過塑料瓶喝水。

他們糞便中的微塑料究竟是來自海鮮、塑料包裝還是其他東西(所有食物中都含有微塑料,不管是啤酒還是食鹽)尚不明確。Schwable 表示,“現在我們知道糞便中存在微塑料,我們也知道如何檢測它。我們的目標是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包括招募更多被試者。”

把世界填满了白色垃圾后,人类终于拉出了含塑料的便便

海洋生物在塑料災難中首當其衝。

@JOHN JOHNSON, ONEBREATHPHOTO.COM

要注意,這項微塑料分析並不能檢測寬度小於20微米的顆粒。換言之,我們並不知道這些人的便便裡有多少更細小的塑料顆粒。

同理,我們也很難說微塑料對人體到底有多大危害,因為我們從未做過人體微塑料毒性研究。動物研究表明,微塑料可以滲入生物的血液、淋巴系統和肝臟,聚集於動物的內臟中,對器官、腸道和激素調節產生潛在的有害影響。

這項研究清楚地表明,微塑料已經滲入全世界海洋,並已然侵入許多生物體,其中就包括食物鏈頂端的我們。

不過癮,請戳

把世界填满了白色垃圾后,人类终于拉出了含塑料的便便
把世界填满了白色垃圾后,人类终于拉出了含塑料的便便

把科學帶回家

ID:steamforkids

給孩子最好的科學教育

轉載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圖片非特別註明均來自網絡。

原文鏈接:

https://www.wired.com/story/your-poop-is-probably-full-of-plasti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