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聞之喪膽,家傳之物成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禁止出國展覽!

法國人聞之喪膽,家傳之物成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禁止出國展覽!

近期慕名去安徽合肥參觀了劉銘傳故居。劉銘傳故居位於合肥紫蓬山區大潛山北麓2公里處,參觀完故居,不禁對這位中國近代抗法英雄、臺灣第一任巡撫肅然起敬!

法國人聞之喪膽,家傳之物成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禁止出國展覽!

劉銘傳1836年出生於合肥西南郊劉老圩一個世代耕織務農的農家。自幼喜歡耍槍弄棒,劉銘傳性情豪爽,愛結交朋友。早年追隨李鴻章,在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的過程中,劉銘傳因英勇善戰,逐漸由千總、都司、參將、副將提升為記名總兵,成為李鴻章麾下的一員大將。因戰功顯赫,1865年清廷提升劉銘傳為直隸總督。

法國人聞之喪膽,家傳之物成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禁止出國展覽!

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清政府任命劉銘傳為督辦臺灣事務大臣。在劉銘傳的帶領下,臺灣軍民先後取得了基隆抗登陸作戰的勝利和淡水大捷。通過這兩次戰役,劉銘傳讓法國人聞之喪膽,放棄了進攻臺灣,最終臺灣贏得了抗法戰爭的勝利。中法戰爭勝利後,1885年清政府決定臺灣正式建省,任命劉銘傳為第一任臺灣巡撫。

法國人聞之喪膽,家傳之物成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禁止出國展覽!

劉銘傳就任任臺灣巡撫後。在臺灣進行了一系列洋務改革,涉及軍事、行政、經濟、文化各個領域,對臺灣的穩定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也被後人稱為“臺灣近代化之父”。

1891劉銘傳年因病辭官回鄉,1896年離世,享年60歲。

法國人聞之喪膽,家傳之物成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禁止出國展覽!

為紀念這位臺灣第一任巡撫,當地政府在肥西大潛山修建了劉壯肅公墓園,並重修了劉銘傳故居。

法國人聞之喪膽,家傳之物成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禁止出國展覽!

劉銘傳早年在鎮壓太平天國的行軍途中,偶然獲得一個餵馬的馬槽。劉銘傳慧眼識珠,認定它是一件寶物,於是設法把寶物運回自己的家鄉,並在劉老圩蓋了一座盤亭,專門存放這件馬槽。

法國人聞之喪膽,家傳之物成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禁止出國展覽!

這件馬槽就是後來存放於國家博物館併成為鎮館之寶的虢季子白盤。虢季子白盤為西周晚期的青銅器,作器者為虢君的小兒子白,所以取名為虢季子白盤。虢季子白盤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長137.2釐米,寬86.5釐米,高39.5釐米,重215.3千克。通體呈橢方形,具四邊、圓角,口大底小,略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每邊飾獸首銜環二,共八獸首,口沿飾一圈竊曲紋,下為波帶紋,為商至戰國時期流行的一種水器,也為中國西周青銅文化的成熟之作,是迄今所見最大的銅盤,堪稱西周青銅器的魁首,與散氏盤、毛公鼎並稱西周三大青銅器。

法國人聞之喪膽,家傳之物成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禁止出國展覽!

法國人聞之喪膽,家傳之物成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禁止出國展覽!

劉銘傳死後,劉氏後人為保護這件稀世珍寶吃盡了苦頭。在戰亂年代,為了避免寶物被強搶豪奪,他們將虢盤深埋丈餘,其上鋪草植樹,並因此多次舉家外遷,以避戰禍。新中國成立後,鑑於國家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劉銘傳曾孫劉肅曾於1950年1月19日獻出了虢季子白盤,這也是劉銘傳後人對國家作出的重大貢獻。

如今這件歷經滄桑的稀世珍品被藏於國家博物館,並被列為禁止出國展出的重型國寶,虢季子白盤也位列國家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法國人聞之喪膽,家傳之物成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禁止出國展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