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聞百科」被稱爲區塊鏈3.0的DAG技術是什麼?

DAG是不同於主流區塊鏈的一種分佈式賬本技術,被不少人認為可以解決傳統區塊鏈的高併發問題,是區塊鏈從容量到速度的一次革新。那麼,今天小妹我就來簡單說說DAG。

什麼是DAG?

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中文意為「有向無環圖」。

DAG原本是計算機領域一種常用數據結構,因為獨特的拓撲結構所帶來的優異特性,經常被用於處理動態規劃、導航中尋求最短路徑、數據壓縮等多種算法場景。

傳統區塊鏈技術存在的幾個問題:

1)效率問題:傳統區塊鏈技術基於Block區塊,比特幣的效率一直比較低,由於BlockChain鏈式的存儲結構,整個網絡同時只能有一條單鏈,基於POW共識機制出塊無法併發執行;例如比特幣每十分鐘出一個塊,6個出塊才能確認,大約需要一個小時;以太坊大幅改善,出塊速度也要十幾秒。

2)確定性問題:比特幣和以太坊存在51%算力攻擊問題,如果某群體控制51%算力,併發起攻擊,比特幣體系一定會崩潰;考慮到現實世界中的礦工集團,以及正在快速發展量子計算機的逆天算力,這種危險現實存在。

3) 中心化問題:

基於區塊的POW共識中,礦工一方面可以形成集中化的礦場集團,另一方面,獲得打包交易權的礦工擁有巨大權力,可以選擇哪些交易進入區塊,哪些交易不被處理,甚至可以只打包符合自己利益的交易,這樣的風險目前已經是事實存在。

4)能耗問題:由於傳統區塊鏈基於POW算力工作量證明,達成共識機制,比特幣的挖礦能耗已經與阿根廷一個國家耗電量持平,IMF和多國政府對虛擬貨幣挖礦能源消耗持批評態度。

「幣聞百科」被稱為區塊鏈3.0的DAG技術是什麼?

由於以上問題,有人提出疑問:為什麼一定需要區塊呢?DAG技術被用於嘗試解決區塊鏈的上述問題。

DAG起源

最早在區塊鏈中引入DAG概念作為共識算法是在2013年,bitcointalik.org由ID為avivz78的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學者提出,也就是GHOST協議,作為比特幣的交易處理能力擴容解決方案;Vitalik在以太坊紫皮書描述的POS共識協議Casper,也是基於GHOST POW協議的POS變種。

DAG是面向未來的新一代區塊鏈,從圖論拓撲模型宏觀看,從單鏈進化到樹狀和網狀、從區塊粒度細化到交易粒度、從單點躍遷到併發寫入,這是區塊鏈從容量到速度的一次革新。

「幣聞百科」被稱為區塊鏈3.0的DAG技術是什麼?

小結

凡事有利必有弊,DAG的速度快,吞吐量高,但作為一個很年輕的數據結構,安全性和一致性還有待更多驗證和認可,應用場景也還不像傳統區塊鏈那麼廣泛;但DAG技術的優勢和創新速度已經嶄露頭角,越來越多後繼基於DAG的創新項目和DAPP正源源不斷的迅速湧現。

以上就是關於DAG的介紹,

大家都懂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