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假装超脱

如何假装超脱

illustration by Kate Pugsley

超脱的念头往往突如其来。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更像是猛然划过夜空的彗星一般,灵光乍现,不分时间,不捡地点。

当然,也有一些敏感的时间、特别的地点,更容易触发你超脱的念头。

早上七点,你在五环外的家里醒来,昌平、顺义、通州、亦庄、门头沟不限,重点一定是五环外,且,房子是买来的,哪怕还背了三十年的房贷。

至于在五环外租房的人,暂时还没有超脱的资格,他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尽快攒够一套郊区两居室的首付,早日拿到超脱的入场券。

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支撑,超脱就不是超脱了,更像是一场自编自演的行为艺术,容易被人批作酸葡萄心理。

早上七点,是一天里的第一个deadline,不赶在deadline之前翻身起床,很可能迟到。当代人的生活,就是和无穷无尽的deadline作贴身肉搏,起床deadline,地铁deadline,表格deadline,方案deadline,纵然这一切已是司空见惯了,但每次面对它的时候,你多少还是有些焦虑。

因为你知道,你赢不了。这场搏杀,你注定是要输的。

早上七点,你躺在床上,和deadline作最后的拼杀。

这时你会想到很多:日渐隆起的小腹,慢慢下垂的胸脯,掉得越来越凶的头发,孩子节节攀升的补习班费用,扑朔迷离的涨薪前景,以及完全不受经济周期影响,雷打不动的月供——你和他们拼杀多年,像每天滚着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全是无用功。

想到这里,你瞬间就有了超脱的念头。

除了早晨七点,这种超脱念头也多发于傍晚六点。

你从北京一个热闹的地铁站上车:望京、国贸、复兴门、西二旗。眼前的列车开走两三趟了,愣是挤不上去。终于,第四趟列车呼啸而来,在背后大叔的推挪之下,你踮起脚尖,勉强在车厢和安全门的缝隙之间找到了立足之地。你不想感激大叔,他的小腹贴着你的臀部,口气在方寸之间弥漫开来,你不知道他会几时下车——这些事,都是上帝摇骰子决定的。

这时,你会燃起一天中第二次超脱的念头。

生活的烦恼折磨着我们。于是许多人到中年的先生太太们,发明了许许多多的门道,带领他们的灵魂飞升,从世俗里超脱出去。

比如静下心来,尝试禅修。

禅修是这样一种技能:你本来什么也没做,却可以借此假装正在做些什么高深莫测的事情。禅修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一直坐着,因此乔布斯生前一直对禅修充满了热情。

光是坐着,就能达到超脱的效果,十分经济实惠,满足了中产阶级们时常挂在嘴边的性价比要求。

练习禅修,首先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翻开地图,离北京最近的禅修地点,是河北的赵州禅寺,那里每年都会举办一个“禅修夏令营班”。报名要趁早,据说学员非常热情。

有点遗憾。中产阶级的太太们,本还指望借禅修的借口,让先生出钱去一趟尼泊尔的,没想到竟然在家门口就有。

静坐蒲团之上,太太们专注于呼吸,她们仿佛闻到了红烧肉的香气。和禅修互为双胞胎的是辟谷,即是不吃东西。太太们相信,禅修辟谷双剑合璧,能让她们面色红润,容光焕发,身形窈窕,延长经期。

太太们说,她们静坐在禅修夏令营中,拿阳光当早餐,拿空气当午餐,拿爱当晚餐。当然,她们没说,她们偶尔也会偷吃一点儿红烧肉。

太太们清空脑子,专注聆听着周围的世界。她们可以听到附近的村民在吵架,孩子们正在大哭,似乎有警车开来了,还有一辆飞驰而过的摩托,后座音响上正高声播放着凤凰传奇的舞曲。

太太们被搅得心烦意乱,尝试专注于自己的感受,比如自己的膀胱炎,或者儿子到底能不能通过史家小学的第一轮笔试。

这种体验非常可怕——什么都不想的时候,你必须和内心那个真实的自己对话。然而外出禅修,本是为了忘记真实的自己。

这时务必求助于其他门道,比如抄经。

在当下,抄经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中产阶级的先生太太们闲来无事,翻翻朋友圈,如果没看到五六七八个抄经的九宫格照片,就该反思反思自己:是不是交友不慎,朋友圈里竟没有几位格调高雅的友人。

当禅修到心烦意乱时,就该挽起袖子,求助抄经的神秘之力了。

抄经的好处,大家众说纷纭。比较公认的是,抄经有助于平心静气,改善睡眠。有太太在朋友圈里说,每当她失眠的时候,就会起床抄经,抄到凌晨三四点,瞌睡自然来——当然,我以为这跟她抄不抄经没有多大关系。

平心而论,我还是十分佩服那些抄经者们的。别的不说,朋友圈里偶尔看到的照片,无不是娟秀小楷,字迹工整,纸面干净。虽有宣传封建迷信之嫌,但对当代人来说,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也算弘扬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将功补过。

然而我太年轻、太天真了。网店里各种成品字帖告诉我,抄经这回事,本质就是中年人的《秘密花园》——不,比《秘密花园》还要简单百倍,毕竟那里头还需要盘算颜色的排列组合,这种字帖,只用捏着毛笔往上抹黑即可。

太太们喜静,尤其钟情禅修和抄经。不服老的先生们,还有有别的超脱门道。

毫无疑问,时代变了。如今大腹便便不再是富贵的象征,中产阶级的先生们要动起来——哪怕当学生时,他们非常憎恶体育课一千米跑,

可现在,十位先生里头有八位爱上了跑步。

微信运动步数排名跌出前五,是既脱发和不举之后,先生们的第三大中年危机征兆。

对先生们来说,跑步不仅仅是跑步,更是生活品质的象征。坚持跑步,先生们就实现了超脱,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和那些日日只知工作赚钱的亿万富翁们划清了界限——哪怕在财富积累上屈居人后,但他们可以挺起胸膛,骄傲地说,我过着有品质的生活。

马拉松则是跑步届的奥林匹斯山。每一位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步的先生,心中必然怀着一个马拉松的梦想。

当然,全程四十多公里的马拉松很危险,一不小心,还有丧命的可能。于是乎,变通之法应运而生:“半马”、“微马”、“十公里马”等等,非常受欢迎,性价比极高——买不起奢侈品,还可以去试试H&M的合作款嘛。

想要更加超脱的先生们,还有一项备用的选择,就是攀岩。

攀岩的风气是王石先生带起来的。王石先生52岁时,登上珠峰,从此也登上了超脱界的神坛。他们也想跟王石先生一样,抛下工作,抛下家庭,攀一回珠峰,真正超脱一把。

很难。且不说先生太太们孱弱的体质——不借助缆车,爬个香山也是气喘吁吁。王石先生有抛弃两个亿生意的超脱,而中产阶级的先生太太们,面对两万月薪的工作,也要掂量很久,进退维艰。

也是。年假就那么十好几天,怕还没爬到珠峰的腰窝子,便要盘算回程了——如此斤斤计较,怎么算得上超脱?

不要忘记——假装超脱的精髓,在于“假装”二字。修禅、抄经、跑步、爬山,都是业余时间的消遣,万万不可失心疯当了真。

超脱只是做给人看的,真把自个儿绕了进去,就不值了。

假装超脱的精髓,在于反对物质。

王小波在《红拂夜奔》里写过,长安城里的贵妇们,闲来无事,想学学知识分子们一样,附庸风雅,搞搞艺术。却不料,艺术的门槛没那么好进,任凭她们如何努力,也只有被知识分子嘲笑的份儿。

于是乎,这些有钱有势的贵妇们恼了,从此以后,不再致力于艺术,而是致力于反对艺术。

超脱的门道,和当年作家笔下的长安城贵妇们,倒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既然余生已无望获得物质的成功,那我们就把人生剩余的时间,全部用来反对物质的成功。

超脱的门道,就是在世俗认可的物质成功以外,在豪宅、超跑、游艇和私人飞机以外,开辟人生的第二战场,即是我们所说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人生,或是,活出自我。

许多人到中年的先生太太们,用三四年的时间禅修、打坐、抄经、到西藏和尼泊尔徒步,终于认识了自我——一颗潜伏在写字楼里的螺丝钉,和超凡脱俗四字毫无瓜葛。

说到超脱,这些先生太太们,还是要向二十五岁的同道们学习一个。虽然他们出生于1992年,刚刚跨入中年的门槛,但在超脱一事上,却有更加简便易行的门道。

那就是扔东西。

如何假装超脱

扔东西不叫扔东西,叫“断舍离”。简单来说,就是先在淘宝上买一堆用不着的便宜货,积攒一段日子,再把它们全部扔掉。循环反复,操作三四回以后,就可以骄傲地宣称,“我实现了人生的超脱”。

十分经济划算。这些物品可以是打折书、卫生纸、十块钱一盆的多肉,或者义务生产的廉价雪纺裙,碰上“双十一”,只用五六百,便能积攒一大堆——然后,再把它们全部丢掉,发朋友圈,配上“断舍离”的tag,你便实现了一次人生的超脱。这样一来,我们不用很麻烦很累,一年就可以超脱上四五回。

如果你再养了一只猫,就堪称超脱界的典范了——实在不行,养柴犬也可以。

由此可见,超脱的门道是在不断更新换代的,主旨唯有简便和轻松二字。毕竟,释迦摩尼式的超脱,是放弃了江山美人,静坐菩提树下涅槃而实现的——对当代都市中产来说,代价太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