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鼓樓:黨建引領 探索「幸福社區」的鼓樓樣本

2018年8月中旬,民政部驗收專家組對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三年來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成果進行實地結項驗收。開展城市基層黨建試點、實施紅色領航工程、打造黨員隊伍……鼓樓區突出黨建引領的各項創新做法獲得了專家組的充分肯定。

福州鼓樓:黨建引領 探索“幸福社區”的鼓樓樣本

2015年7月,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被民政部列為第三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三年來,鼓樓區深入推進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著力提升政府服務力、釋放居民自治力、強化社會組織凝聚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探索形成了“幸福社區”的鼓樓樣本。

固本強基 實現黨建引領創新

三年來,鼓樓以開展全省城市基層黨建試點為動力,以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為重點,深入實施組織優化工程、支部提升工程、紅色領航工程“三大工程”,探索基層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有效路徑。

福州鼓樓:黨建引領 探索“幸福社區”的鼓樓樣本

例如,在組織優化上,鼓樓構建了“街鎮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五級“縱向到底”的黨組織網絡。目前,全區已有69個社區“大黨委”、1439個基層黨組織。同時,全區69個社區共選聘兼職委員349人,組建社區黨建促進會和黨建聯盟79個,成員單位625個,形成了社區黨建“橫向到邊”的組織工作格局。

鼓樓區還將鼓勵黨員參與或組建群眾性文化活動團體,依託黨建服務站、街道黨校教學點等開設“紅色講壇”,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提升黨支部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使群眾時時感受到黨組織就在身邊。

力量保證 實現隊伍建設創新

隊伍建設是社區治理的基礎工程。近年來,鼓樓持續創新社區工作隊伍培養機制,重點打造黨員隊伍、社區工作者隊伍和志願服務隊伍,使社區治理獲得源源不斷的力量支撐。

福州鼓樓:黨建引領 探索“幸福社區”的鼓樓樣本

在選拔社區黨組織書記時,鼓樓區將政治標準放在首位,通過組織選派、公開招聘、民主選舉等方式,把政治強、素質高、業務精、作風好的優秀黨員選拔為社區黨組織書記。同時,加強與上海、浙江等先進地區高校合作,採取委託辦班、異地辦班等形式開展培訓,支持社區書記參加業務進修和學歷教育,增強履職本領。

鼓樓區還在全省率先實施“一社區一大學生”計劃,與高校聯合培養社工人才,打造“專業型”社區工作者隊伍。為破解社區工作者成長“天花板”的難題,鼓樓區探索推出職務職稱“雙軌並行”社區人才培養鏈。目前,全區已有48名社區書記進入事業編制,5名事業編制社區書記走上街道副職領導崗位;169名社區工作者持社工證上崗,享受專業社工師職稱待遇。

在鼓樓區的大街小巷,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線。近年來,鼓樓區在福州全市率先出臺《福州市鼓樓區志願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籌建志願服務管理平臺,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目前,鼓樓區已創建12個省市志願服務示範驛站、10個市級志願服務示範社區、69個規範化社區志願服務站,組建環保綠化、幫扶結對、文明勸導等225支特色志願服務隊,在冊社區志願者超11萬名。

共建共治共享 實現治理模式創新

三年來,鼓樓區充分調動社區居委會、轄區單位、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力量共同參與,推動治理從社區“自轉”走向協同推進,從自我封閉走向開放融合,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福州鼓樓:黨建引領 探索“幸福社區”的鼓樓樣本

目前,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社區工作服務站既明確各自的功能定位和職責要求,又互為補充。一方面,實行社區“兩委”委員、社區工作服務站人員交叉任職;另一方面,釐清三者權責邊界,分別梳理出各自的主責主業、相互配合的協作事項和可以交由社會組織承接的事項。

鼓樓區還成立社區治安、人民調解、事務協調、文體、醫療衛生服務等專業委員會,完善社區居委會組織體系,主動為居委會搭臺、還權、賦能,提升居委會開展社區居民自治工作能力。

同時,鼓樓區推行“社區—社會組織—社工”協同發展的“三社聯動”機制,打造區級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立社區社會組織綜合服務平臺。308家社會組織以公益志願服務、菜單式低償服務等方式“嵌入”社區服務體系,成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骨幹力量。例如,錦江社區以“三社聯動”為抓手,撬動社會公益基金參與社區服務,取得積極成效。

民生導向 實現服務供給創新

社區治理和服務成效如何,關鍵還要看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三年來,鼓樓區因地制宜探索推出一批創新載體,努力滿足社區居民多層次、多元化需求,打造了一個個“幸福社區”。

鼓樓區在社區打造集就業、民政、計生、社保等服務於一體的社區服務大廳和窗口;在全省率先推行社區“錯時工作制”“無假日社區”等制度,讓居民在“八小時之外”享受到社區優質服務。同時,“鼓樓通”APP、“家在鼓樓”微信公眾號加速社區便民應用整合,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的智慧社區服務平臺,讓居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優質便民服務。

目前,全區69個社區均建成居家養老服務站、少兒成長服務站、文化普及服務站,實行公建民營、社區自管、購買服務等方式,不斷豐富“一老一少一普”服務內涵。

此外,司法服務、文化演出等一系列服務項目也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數。

鼓樓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鼓樓區將建立常態長效創建機制,鞏固和運用好實驗區創新實驗成果,擴大輻射效應,為全省乃至全國紮實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和深化基層社會體制改革提供可持續、可複製、可推廣的鮮活鼓樓樣本。(記者 劉豐 稿件來源 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