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梁羽生曾一起缅怀古龙,3人作品平分秋色,如今再无宗师!

金庸、梁羽生曾一起缅怀古龙,3人作品平分秋色,如今再无宗师!

1994年的春天来得非常早,1月的香港春意还不明显,不时还会飘下清冷的雨丝,然而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却早已是春花烂漫的世界了,就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金庸忽然飞到了悉尼。

他是应邀前来出席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亚洲作家节庆祝活动的重要嘉宾之一,这几年中金庸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早在1989年香港举行民报创刊30周年的庆祝酒会上,金庸就毅然决然的当众宣布辞去明报社长的职务,仅仅保留一个明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名义,因为这些年金庸也紧随老友梁羽生的步伐,一直思考着有一天淡出江湖,然后安度暮年岁月,当然金庸希望把自己的晚年安排得更好。

金庸、梁羽生曾一起缅怀古龙,3人作品平分秋色,如今再无宗师!

随着1991年《明报》挂牌上市一事,金庸也开始把更多精力从明报转移到他前半生想做却没有实现的理想中去了,那就是他希望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学者,仅1981年金庸荣获英国政府颁发的obe勋章之后,1986年金庸又获得香港大学颁发的名誉博士的学位,两年后金庸再次获得这所大学颁发的中文系名誉教授的称号,1992年对于金庸来说,这是他退休后新生活的开端,作为英国牛津大学的访问学者,他首次来到牛津大学中国近代研究中心,发表了题为“香港和中国1997年及其后五年”的演讲,就在金庸飞往悉尼的前几个月,他郑重宣布辞去明报企业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的职务,至此。金庸已经真正开始了一位学者的生活。

“良镛兄,真没想到我们在心里又见面了”,作为悉尼作家节上引人注目的两位大师级嘉宾,梁羽生在会议中间与阔别多年的金庸再次相见了,相互都有今夕何夕之感,梁羽生望着金庸一缕花白的前额,不禁想起40年前在香港新晚报副刊起家时的往事,如果他们当年不听罗孚的劝告纸笔写武侠作品,也许他们就不会有今天问他辉煌的成就,在作家节上,金庸和梁羽生并肩主持演讲,两人那幽默睿智的讲话,把这次作家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当夜幕笼罩美丽悉尼的时候,梁羽生把金庸约到距会场不远的一家咖啡厅,在这里可以看见不远处那全长1000余米的悉尼大拱桥,碧蓝的海水在夜幕下稻秧五彩缤纷的灯光,而一栋栋高楼大厦则像一道黑黝黝的天然屏障环绕着碧波闪耀的大海。金庸和梁羽生从现在香港时也经常有类似的相聚,而今他们到了古稀之年,梁羽生和金庸同庚,都是70岁的古稀老人了,他们在异国土地上邂逅,自然别有一番滋味,两位老友的话题自然集中在梁羽生五年前的台湾之行,而金庸所关心的则是台湾作家古龙的不幸去世。

金庸、梁羽生曾一起缅怀古龙,3人作品平分秋色,如今再无宗师!

“古龙虽然在私生活中有种种可以挑剔之处,不过以我观察他在台湾的影响,绝非一般作家可以相比”,梁羽生想起当年他在台湾听到见到有关古龙的轶事,心海禁不住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愫,他告诉金庸,古龙死后,台湾文学界的朋友们为他举行一次隆重的葬礼,一生喜欢女人的古龙,虽然有人说他薄情,有人说他喜新厌旧,但是听说,在他的葬礼上和古龙第一个同居的女友陈妮妮还亲自到场对古龙表示悼念之情,她是听到古龙病逝的消息后专程从瑞芳镇赶来的,这很不容易了,这说明古龙留给女人心中的并不都是可恶和薄情的形象。

金庸默然。他远望灯影下闪烁着璀璨波光的海水,心里似乎在想着那个有些虎虎生气的台湾作家,其实他对古龙的英年早逝早就心怀被处了,最早让她知道古龙去世消息的当属与金融关系密切的香港作家倪匡,倪匡为了悼念他的网友,古龙在他去世不久就在他主办的明报上专门为古龙写了一篇悼文金融,把他的悼文读了几遍,铌矿在他的悼文中,给古龙的评价甚高。

金庸记得他当时也曾为古龙洒泪,梁羽生继续告诉他说,古龙的最后一位妻子是一位非常贤惠的女人,她始终后悔自己没有在古龙生命的最后时期管住他,不喝酒,她哭着说如果古龙在医院里不喝酒,也许他现在还活在世上。其实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古龙多年酗酒成瘾,酒精已经彻底伤害了他的肝脏,依靠现代的医疗条件,古龙的死亡是迟早的事儿,并不在于那次在医院里突然研究,你说是吗?

“古龙的早逝是一个悲剧,一个中国文人的悲剧啊”,金庸喝了一口咖啡,目光中含有深深的依恋和忧郁,他对梁羽生说:古龙为什么从小就喜欢饮酒,莫非这仅仅是他的嗜好吗?这种嗜好又是如何养成的呢?我想这种不良的嗜好都是文人低下社会地位造成的,特别是一个生活在台湾社会底层的文人,他纵然有天大的才气,却因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所以他肯定会有一腔怀才不遇的激愤,在无处发泄的时候也就只好对酒当歌了。

金庸、梁羽生曾一起缅怀古龙,3人作品平分秋色,如今再无宗师!

梁羽生不能不佩服金庸观察问题的敏感和深刻,金庸说:不管怎么说,古龙之所以成为一代武侠作品的强手,与他的独特的才华有直接的关系,他作品众多,写作量惊人,无疑是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所以我想古龙的48年其实要比那些庸庸碌碌空活100岁的人还有价值。

梁羽生颇有同感的点点头说:这话说的不错,我和古龙在一起交谈的时候太少,不过仍然在这些有限的接触中感受到他的才情,他曾经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作家的责任就是把悲剧变成喜剧,他说莎士比亚的功绩就在于他善于把人间的许多悲情化成友爱,他还说人生其实也就像莎士比亚的作品描写的一样,只要你留意,只要你有决心有信心,就可以把悲剧变成喜剧,很可惜他这个大才子最后让自己的人生变成了悲剧。

两人的谈话,最后金庸还说出了他对自己、梁羽生、古龙三人作品的看法,古龙和你我的作品又各有千秋,我可以说古龙也是自成一家,而且在武侠小说领域中,他走的是另一条新路,那就是他从来不以中国历史事件来作为自己作品的背景,而往往是在全无历史背景的情况下,凭靠他的艺术武功在构思人物和展开情节,文如其人,此言一点不假,古龙生性放荡,独来独往,天马行空,所以他的作品也就体现了他闲云野鹤的风格,他写的人物和故事正因为不受历史的局限,所以才会一个个各具独特的性格,故事情节也十分引人入胜,我想这就是香港读者和大陆读者为什么喜欢古龙作品的原因之一吧!

金庸、梁羽生曾一起缅怀古龙,3人作品平分秋色,如今再无宗师!

2009年1月香港阴霾多雨。22日这天几乎全港的各主要平面媒体都在显著位置刊载了武侠小说鼻祖梁羽生在澳大利亚悉尼病逝的新闻,香港《明报》刊发专稿报道两大箱病逝的消息称: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生于广西蒙山县,因病于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逝世,享年85周岁,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专攻国际经济,毕业后因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在香港大公报做副刊编辑,1949年后定居香港,后侨居澳大利亚悉尼,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梁羽生从小爱读武侠小说,其入迷程度往往废寝忘食,梁羽生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去世……

这三位才子的离世,宣告经典武侠的告一段落,或许,如今,已经再无宗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