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有多差?18名同事合夥隨禮1314,新娘直跺腳!

最近的一則很火的新聞:一對情侶結婚,婚宴後新娘卻受到公司裡18個同事一起合發的1314紅包,並寫明祝她和丈夫一生一世。

關係有多差?18名同事合夥隨禮1314,新娘直跺腳!

對於新娘來說有些委屈,因為同事們結婚的時候她最少隨禮有300元,沒有想到今天自己結婚的時候,竟然是同事們合起來發給她一個“大紅包”,每個人均攤下來都不到100元,對這件事你又是怎麼看待的呢?

有網友認為新娘較真,也有網友認為公司同事不厚道。

有一部分網友認為,結婚擺宴席,本意是接受大家的祝福,並把這份幸福喜悅分享給大家,新娘太看重隨禮,較真紅包多少,反而搞丟了婚宴的本來意義,甚至成了“死要錢”,讓婚宴完全變了味。

有的覺得,這些同事的做法有些欠妥,畢竟禮尚往來,別人在你的婚禮上隨了多少,還禮應該差不多,這種集體隨禮大紅包,雖然名頭上好聽,但是數額太少的話,實讓新娘有些寒心了。

也有的網友留言安慰小徐不要太在意,“同事們都是表面朋友,不要對他們太實在”“以後他們還有誰結婚,你也這麼搞”

“同事關係表面上過得去就行,不必較真”。

小編覺得,雖說禮輕情意重,但如果同事之間或許沒有那麼深厚的感情,新娘小徐表示以前這些同事結婚,她至少隨禮300元,那這些同事至少都要等量隨禮才說的過去吧。

關係有多差?18名同事合夥隨禮1314,新娘直跺腳!

“隨份子”現在來說是不好的習俗嗎?

其實隨份子是一件中國古人超牛的發明,一點都不輸給四大發明。

在過去農耕時代,沒有銀行、沒有信用卡、商品經濟不發達,沒有消費貸款、信用透支,想靠一人或一家之力去完成結婚、生子、蓋房子、疾病、死亡等等這些人生跨不過去的一道道坎,談何容易?

既然一人之力或一家之力難以辦到的事,集合社會力量,是不是可以辦到呢?當然可以。但社會上無緣無故的人,為什麼要為你個人的事去投入呢?因此,中國古人就發明了根據血緣、血統、同鄉、同窗、同僚……等一切可能的比較穩固的社會關係,籌集每個人的少量資金,集中起來辦某個人的事。這個月到你家,下個月到他家,這樣每個人都為他人出力,等到自己也辦同樣的事情,需要用大額資金辦大事的時候,別人也會過來為你籌資。中國古人就用這種樸素的智慧,發明了類似於今天互聯網思維的眾籌所達到的功能。

在我國不同年代份子也各不相同:

60、70年代,親朋好友都會來,有人提著雞蛋,有人拎著家禽。大家聚在一起好不熱鬧。

80年代,左鄰右舍每人出個5塊錢一家就能去坐席,見證新人的婚禮。

90年代,隨的份子大多為50元,要知道當時隨個100元都是親戚好友了。

關係有多差?18名同事合夥隨禮1314,新娘直跺腳!

至於現在隨份子遭到越來越強烈抵制的原因,無非有這幾個方面:

1、隨著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多的鄉鎮居民通過讀書就業、進城務工等方式,開始了城市生活,城市裡不依賴人際關係的金融手段,使得融資的時間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2、份子錢常常會鬧出一些糾紛,這些糾紛不但沒能使隨份子增進人際關係,反而起到破壞的作用。相比之下,單純的信用消費貸款就簡單得多。

3、傳統的隨份子漸漸被沾染上了訛詐成分,使得這種樸素的眾籌行為變了味。比如,有人為了賺份子錢,婚是結了離,離了再結,破壞了遊戲規則。

因此,也不能說隨份子就是什麼陋習,而使之成為陋習的是那些破壞好的遊戲規則的人。隨著我們國家進一步地工業化城鎮化,個人消費貸款等金融業務的發達,隨份子將變成被人慢慢淡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話,我也不會覺得有多驚訝。

關係有多差?18名同事合夥隨禮1314,新娘直跺腳!

來討論的一個老話題:同事結婚,我們到底該隨多少錢合適?

有親戚朋友結婚,隨禮是很正常的,一般隨多少看關係如何了!

大部分網友覺得,同事結婚,平時關係好的300元至500元,不熟的200元,按照目前的消費標準,200元以下一般拿不出手。

主要是根據自己的錢包和交情量力而行。

如果同事之間實在是關係不好的,乾脆不要去也不隨禮,也不必委屈自己。結婚是歡樂的日子,入鄉隨俗的隨份子是一種祝福,做不到祝福,至少也不能給別人添堵。

如今,份子錢似乎已經變了味,也許大家更把金錢看得重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