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財經中國年會聚焦改革效應釋放 專家一致看多中國

和訊網消息 1月18日,由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SEEC)與和訊網聯合主辦的財經中國2017年會暨第十五屆財經風雲榜在北京召開,作為新年伊始一場規模盛大的財經論壇,本屆年會的主題為“構建新秩序、駕馭新動能”。

和讯财经中国年会聚焦改革效应释放 专家一致看多中国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範恆山、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著名經濟學家劉紀鵬、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及和訊網董事長兼CEO章知方和現場眾多聽眾一起圍爐論道,探索未來中國經濟改革的新秩序,尋求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2017年GDP增速達6.9%超預期 與會專家一致看多中國

實際上,過去一年,中國繼續牢牢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有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創新,不斷釋放著經濟發展的潛力和活力,淬鍊著中國經濟的韌性和質量。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2017中國經濟延續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這一增速超出了2017年初大多數人的預期。

發改委副秘書長範恆山在論壇上就此表示,過去一年中國經濟運行“穩的基礎更紮實,靜的動能更有利,好的趨勢更明顯”,經濟發展的成績突出,超出預期。

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則直言,過去這些年中國經濟主要做對了三件事情,導致大家對中國經濟新週期變得越來越樂觀。首先是找到了中國經濟問題的癥結,其次是找到了正確的解決方案,最後是具備了堅決的執行力。而標誌性事件則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

和讯财经中国年会聚焦改革效应释放 专家一致看多中国

展望未來,2018年是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頭一年,也是改革開放40週年。“在邁向新時代的征程中,我們既為身處這個時代而感奮,也要清醒認識來自我們自身的挑戰”,和訊網董事長兼CEO章知方如是說。

“個人預測,2018年中國將維持或保持穩中向好的勢頭,GDP增速大概會在6.5%-6.8%之間”,範恆山對經濟形勢給出了一個樂觀的評價和預測,“重大改革和政策舉措的效應在不斷釋放。這些效應在2018年還將繼續顯現,同時還將推出一些新的東西,對經濟進一步產生作用。”

與範恆山同樣樂觀的還有任澤平,在他看來,看空中國、做空中國會錯失機遇,因為全世界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中國有14億人,擁有最龐大的市場,而且這個市場還在快速地增長,更何況中國正站在新週期的起點上。”

和讯财经中国年会聚焦改革效应释放 专家一致看多中国

那麼應該圍繞什麼做文章,才能使中國在經濟增速的問題上更有定力呢?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給出的答案是:發展的質量首先體現於供給的質量,這就需要產業的轉型升級。要素市場化改革和政府治理現代化這兩隻手要形成合力,才能推動整個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整個中國經濟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而這兩個方面都與財稅密切相關。

在劉尚希看來,財稅改革不僅僅是減稅,更多的是在治理方式上做文章,怎麼樣讓政府去引導市場形成更加正確的行為方式,而不是去扭曲市場。

現在總體看,財政支出已經達到20萬億,在使用的過程中,關係到政府的行為方式,關係到政府的職能是否真正有效地轉變。如果政府各個部門主要興趣放在分錢、撒錢方面,那麼政府的改革就很難真正地推進,而且還會衍生出其他的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著名經濟學家劉紀鵬則認為,中國必須要堅持市場經濟改革,堅持用市場的手段來配置資源,同時中國政府發揮的作用要遠遠大於西方,政府既是市場維護者,又是資本的所有者,如何在政府這兩重職能當中出現既有統一又有分離,這是中國模式的關鍵所在。

科技為金融賦能 數以億計長尾用戶成爭奪戰場

和訊網還注意到,在中國過去數十年的發展中,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科技創新也成為了經濟發展的持續推動力。而在全球經濟大轉型時代,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發展又將面臨怎樣的新形勢、新變革?對此,多位業內人士在本次年會上上也發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光大雲付首席經濟學家徐誠直認為,中國金融科技領先於全世界,長尾客戶以億級來計算,具有非常大的空間。科技讓金融變得更便捷,以後人工智能在移動終端領域裡進行升級之後會更智能化和便捷化。

三元達公司副總經理閆梓表示,隨著金融科技不斷優化,可以去遴選更優質的資產,尋找個更合適的場景,為用戶真正解決實際的問題,用低成本的資金為普惠金融貢獻一份力量。

百度金融科技事業部總經理石立權則認為,金融科技更多是在為金融服務。金融科技的能力為更多的金融機構賦能,賦能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更多金融生態夥伴服務更多的用戶,進而達到普惠金融的夢想。

和訊首發315金融白皮書 投訴者人均損失超20萬

除了論壇上的思想盛宴之外,和訊網還與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聯合發佈《2017和訊315金融白皮書:中小投資者投資陷阱及維權情況數據分析報告》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據和訊網總編輯汪雷介紹,作為投資者權益保護的重要渠道,2017年和訊網315平臺共收到31287份投訴,幾乎涵蓋了互聯網金融所涉及的所有領域,包括期貨、現貨、微盤、非法集資、P2P、虛擬貨幣、房地產、知識產權、教育等。

和訊315平臺的統計數據顯示,投訴者中家庭主婦和退休人員佔比很大,根據和訊315收到的投訴情況和多個平臺維權群投訴者自行聯名統計的結果,投資者總體損失人均在20萬到30萬之間。

金融機構尋找目標用戶的主要手段是QQ炒股群、微信和業務員,其中以qq炒股群為主,通過這一方式被誘騙的投資者佔到62.49%。一些金融機構問題暴露後,在政府重拳整頓下,部分不法行為開始受到遏制。以現貨為例,和訊網在調查中發現,21.52%的不法交易所已被政府勒令進行停業整頓,甚至關閉。

和訊網總編輯汪雷表示,希望《白皮書》能給業界、投資者、政府相關監管部門提供最真實的數據報告,以期共同推進對中國金融投資環境的提升,對中小投資者權益進行更好的保護,共享中國經濟轉型發展及升級帶來的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