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遍大酒泉|驢肉黃面——《話說酒泉》


吃遍大酒泉|驢肉黃面——《話說酒泉》



吃遍大酒泉|驢肉黃面——《話說酒泉》


吃遍大酒泉|驢肉黃面——《話說酒泉》

2018.10.29 第 22 期



吃遍大酒泉|驢肉黃面——《話說酒泉》



吃遍大酒泉|驢肉黃面——《話說酒泉》


吃遍大酒泉|驢肉黃面——《話說酒泉》


驢肉黃面

吃遍大酒泉|驢肉黃面——《話說酒泉》

吃遍大酒泉|驢肉黃面——《話說酒泉》

驢肉黃面是第一批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統飲食之一,榮獲“甘肅名小吃”“中華名小吃”稱號。

驢肉黃面是敦煌的地方名吃,被當地人譽為中華一絕。“一條街沒轉完,一股子香味惹人饞。順著香味來到美食街,品種繁多真少見。這裡的小吃種類多,驢肉黃面是特色…”2004年4月3日敦煌農民、著名說唱藝人張涵在中央電視臺《小崔說事》中自編自演了一段快板《誇敦煌》,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藉助敦煌燦爛的文化元素和知名度,把敦煌驢肉黃面推向了全國乃至世界,勾起了人們對敦煌美食的無限嚮往和追逐。來敦煌旅遊的遊客們白天遊覽了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陽關、玉門關等人文自然景觀之後,趁著夜色中的繁華燈火,爭相品嚐敦煌美味,享受著獨特美食帶來的無盡遐思。

吃遍大酒泉|驢肉黃面——《話說酒泉》

吃遍大酒泉|驢肉黃面——《話說酒泉》

驢肉黃面是驢肉與黃面完美結合的傑作:醬驢肉是敦煌的招牌,黃面是敦煌的品牌,把驢肉與黃面合在一起,就打造了敦煌美食——驢肉黃面的金字招牌,以其精湛的拉麵技藝和風味獨特的醬驢肉令人聞香駐足。走在敦煌的大街小巷,隨處可以看見驢肉黃面的招牌。製作黃面時先把沙漠中的灰蓬燒成結晶,放入水中融化攪勻後兌水和麵。其面細如龍鬚,長如金線,渾圓如柱。用香菇末、驢肉丁、水豆腐等做成臊子,澆在黃面上,散發著一股醇香肉膩和香菇甜味。吃在嘴裡,唇齒溢香,口舌生津,軟綿爽滑,勁道十足。將精心滷製而成的醬驢肉切成大片,燙熱,上面蓋層香菜段,也可淋點辣椒醬在蒜蓉上,再將驢肉蘸著吃,風味獨特。


吃遍大酒泉|驢肉黃面——《話說酒泉》


吃遍大酒泉|驢肉黃面——《話說酒泉》


長期以來,人們對驢肉有一種誤解,認為驢肉登不了大雅之堂。而事實上,從營養學和食品學的角度看,較之豬肉和牛肉,驢肉的口感更好,營養也更豐富,是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肉類。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驢肉中含有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10種非必需氨基酸,而且含量十分豐富。其氨基酸含量,要比人們常吃的豬肉、牛肉要高。更絕的是,影響肉質鮮甜度的鮮味氨基酸(天門氡氨酸和穀氨酸)的含量,要比豬肉高二三個百分點,所以,驢肉吃起來,要比豬、牛、羊更鮮美可口。尤其是驢肉中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的含量都遠遠高於其他肉類。《本草綱目》也有記載,驢肉性味甘涼,有補氣養血、滋陰壯陽、安神去煩功效,可謂是健康美味。在日益注重保健養生的今天,驢肉作為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肉類,愈加受到人們的喜愛。敦煌民間諺語有云:“天上的龍肉,地上的驢肉”“要長壽,吃驢肉;要健康,喝香湯”,說的就是它的營養價值,雖然誇張,卻不無道理。


吃遍大酒泉|驢肉黃面——《話說酒泉》


吃遍大酒泉|驢肉黃面——《話說酒泉》


驢肉黃面在敦煌有著悠久的歷史,從莫高窟156窟壁畫製作黃面的生動場景來看,其起源應在宋朝時期或是更早。清代末年,有一位叫馬順張的,拉麵技藝高超,在敦煌無人不知,順張黃面被他的後人一代代傳承了下來。據順張黃面傳人張徵介紹,順張黃面是敦煌唯一的祖傳黃面,至今已相傳五代,延續百年成為中外名人來敦煌必須品嚐的美食。據瞭解,順張黃面的傳人曾先後為彭德懷、趙南啟、楊尚昆、李政道、李雪健等名人專門做過地道的敦煌黃面。2000年12月,甘肅烹飪協會等六家單位授予達記驢肉黃面“甘肅名小吃”的稱號,2009年9月,“達記驢內黃面”又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華名小吃”,贏得了中外遊客的讚譽。


吃遍大酒泉|驢肉黃面——《話說酒泉》

吃遍大酒泉|驢肉黃面——《話說酒泉》


【G30高速酒泉出入口至景區導航路線圖】

吃遍大酒泉|驢肉黃面——《話說酒泉》



吃遍大酒泉|驢肉黃面——《話說酒泉》



吃遍大酒泉|驢肉黃面——《話說酒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