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将军到总统——戴高乐的一生

如何从将军到总统——戴高乐的一生

1940年6月17日,在法国巴黎机场,一架英国飞机缓缓升起,周围的人都在行礼告别。这时候突然有一个高个子的男子飞跃而起,他迅速地从飞机跑道上跳上这架英国飞机,双手用力地抓住舱门的把手,这时飞机已经起飞了,他半个身子都探在空中。周围的观众看着这个场景都惊呆了,但飞机上的一位英国绅士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图,把这个中年男子拽了上来,随后飞机飞向英国。

第二天下午,飞机抵达伦敦。在英国英国广播公司的播音室里,这个中年男子开始讲话,通过广播他的声音传向了整个欧洲。(那个时候电视还没普及,家家户户都是听广播和看报纸为主)他在广播里说:“我是戴高乐,我现在在伦敦。我向目前正在英国领土上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领土上的持有武器或没有武器的法国官兵发出号召,向目前正在英国领土上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领土上的一切军人工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发出号召,请你们和我取得联系。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不会熄灭。”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到戴高乐这个名字,他们突然在广播里听到还有法国人领导他们继续抵抗,这些法国人一下子热血沸腾,都想投到戴高乐的旗下。

原来在不久前,德国希特勒的军队占领了法国,法国政府宣布投降,这是法国百年来的大耻辱,历史上他们被普鲁士侵略,今天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每个法国人内心都是十分悲愤的。但是德国军队确实太强大,他们在此之前占领了奥地利、苏台德、捷克、比利时、波兰等国。欧洲的主要工业基地基本上都被德军占领。德国本身工业基础雄厚,通过占领这些国家,拥有更加丰厚的资源,军队规模也不断扩张。德国自古就崇尚武力和军队,德国军队英勇善战,加上希特勒的鼓动,在利用机械化作战,德国在欧洲所向披靡。所以不到一个星期法国就沦陷了,贝当政府宣布投降。

贝当是戴高乐的老师,当时戴高乐在圣西尔军事专科学校学习的时候,贝当是他的系主任,给戴高乐上过课。戴高乐是非常崇敬他的老师的,贝当曾经是一战的英雄,他带领法国军队打败了德国、奥匈帝国等国的进攻,在凡尔登战役赢得了胜利,保住了法国,因此在法国地位十分崇高。但是贝当在二战中却带着法国投降德国,他觉得根本抵挡不了德国强大的攻势,于是投降成为了德国下面的傀儡政府。顿时舆论轰然,贝当被人们称为卖国贼,一战的英雄顿时成为了二战的卖国贼。

如何从将军到总统——戴高乐的一生

戴高乐也十分悲愤,难道法国就这样沦陷了,他很不甘心。当天恰好有英国的斯皮尔斯将军回伦敦,戴高乐作为法国准将去机场给他送行。看着这个飞机升空,戴高乐心里都快流泪了,自己也许永远离开不了法国,会成为希特勒德国的帮凶或者阶下囚。

于是他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要离开法国,只有一个办法,跳上这架英国飞机。当飞机起飞的时候,戴高乐猛然跳上这架飞机。斯皮尔斯将军领会了他的意图,把他拉上来了,带他离开沦陷的法国。

戴高乐达到伦敦就开始他的演讲,他决心自己带领海外的法国人建立流亡政府,抵抗德国,他把这个组织成为“自由法国”。他领导的运动为自由法国运动,就是要和德国抗争到底,光复法国。他凭借个人的力量四处奔走演讲,希望争取各个国家的支持,帮助法国光复。但是各个国家都不相信戴高乐,不愿意帮助他。

戴高乐想起了国内的魏刚将军,他对留在法国的魏刚将军抱有一线希望,写信希望他离开法国本土,领导抵抗运动。可是魏刚竟然愿意做希特勒的走狗,并且以军事法庭的名义宣判戴高乐死刑。所以戴高乐义无反顾地举起了抵抗的旗帜,着手把流落在国外的散兵游勇集合并组织起来,建立起一支7000人的武装部队,并开始引起国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法国人知道戴高乐的名字,纷纷投到他的旗帜之下,包括很多比他职位高得多的人。

1943年他把自由法国总部从伦敦迁到阿尔及尔。戴高乐不断地游说英国,给丘吉尔首相写信,会面,但是丘吉尔始终无动于衷。戴高乐并没有放弃,当盟军登陆的时候戴高乐带领自己的军队和盟军一起回国,解放巴黎。1944年8月26日,戴高乐凯旋巴黎。当他来到凯旋门时,欢迎的人们挤满了星形广场和爱丽舍田园大街。他不时举起手臂向含泪欢呼的巴黎人民致意。

戴高乐来到巴黎圣母院做祷告,感谢上帝保佑法国得以光复。这是圣母院的钟楼顶上有一个德国狙击手,他在这里等候戴高乐准备刺杀他。他的狙击枪口对准了戴高乐的头部,随时准备按下扳扣。戴高乐身材魁梧高大,但目光坚定,他神色镇定,就像一个圣徒一样站在圣母院的大厅里。这时候钟声响起了,圣母院里响起唱诗班的歌声,飘散在整个庭院。钟楼上的狙击手也被感动了,他觉得如果刺杀这样一个圣徒,一个为祖国解放的奉献的圣徒,他等于是在亵渎上帝的灵魂,于是他跳下钟楼投降了。

戴高乐解放了法国,帮助法国赢得自己的大国地位,人们一致拥戴他作为法国总统,但是他拒绝了,他回到乡下的小庄园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1958年5月,法属阿尔及尔爆发起义,军队开始干预政治,法国内部四分五裂,有引起内战的危险。戴高乐看到形势不妙,于是重新出山领导法国。6月1日就任总理,12月21日被选为法国总统,法国进入第五共和国时期。他采取全民表决的形式,让法国人民和阿尔及利亚人民决定是否赋予阿尔及利亚以自决权,结果70%以上的选民投了赞成票。随后,戴高乐制服了驻阿尔及利亚的法军高级将领的叛乱,避免了法国的内战,和平地完成了法属非洲的非殖民化。

戴高乐再次将法国稳定,也准备搞经济建设,但是他只干了一届就宣布离任。他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领导法国经济发展,他离开爱丽舍宫,去往乡下过着普通人的日子。离开的时候,他在爱丽舍宫的卧室里有一个他很喜欢的柜子,但是他舍不得拿走,花了二百多法郎买走了。法国人大为感动,整个法国都是你解放的,你作为法国总统连个柜子也舍不得拿,人格太伟大了。

他卸任退休后,不领取总统的退休金,只领取准将的退休金。他全家人都靠着这点退休金过日子。他的妻子没有工作,女儿因为小时候得病,成了智障。全家都靠戴高乐的退休金显然过不下去。戴高乐就开始写书,写回忆录,那时候他70多岁了,在写《希望回忆录》。预计写完三卷,但还未完成,戴高乐就因心脏病去世,仅完成第一卷与第二卷的头两章。

第二天,法国总统蓬皮杜在广播里悲伤地说:“戴高乐将军逝世了。法国失去了亲人。1940年,戴高乐将军拯救了我们的荣誉。1944年,他领导我们走向解放和胜利。1958年,他把我们从内战的威胁中救了出来。他使今天的法国有了自己的制度、独立和国际地位。愿戴高乐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法国人听到戴高乐逝世,举国陷入悲伤之中。当举行他的葬礼的时候,几十万巴黎人冒雨向爱丽舍宫行进,在凯旋门这个26年前戴高乐站过的地方肃立致哀。4万多男男女女从法国各地来到科龙贝为他们心目中的英雄送葬。

戴高乐在遗嘱写道:“我希望在科龙贝教堂举行我的葬礼。如果我死于别处,我的遗体务必运回家乡,不必举行任何公祭。我的坟墓必须是我女儿安娜安葬的地方,日后我的夫人也要安息在那里,墓碑上只写:夏尔·戴高乐。葬礼要由我儿子、女儿和儿媳在我私人助手们的帮助下安排,仪式必须极其简单。我不希望举行国葬,不要总统、部长、议会代表团和公共团体代表参加。只有武装部队可以以其身份正式参加,但人数不必很多。不要乐队吹奏,也不要军号。不要在教堂或其他地方发表演讲,国会不要致悼词,举行葬礼时,除我的家庭成员、我的解放功勋团战友和科龙贝市议会成员外,不要留别的位子。法国的男女同胞如果愿意的话,可以陪送我的遗体到达它的最后安息之地,以给我的身后遗名增光,但我希望要默默地把我的遗体送到墓地。我声明,我事先拒绝接受给予我的任何称号、晋升、荣誉、表彰和勋章,不论是法国的还是外国的。授予我上述任何一项,将违背我的最后愿望。”

第二天,巴黎市议会决定把凯旋门所在的星形广场改名为夏尔·戴高乐广场。

戴高乐的一生可以说将为人、做事做到了极致,他完美的人格,能和他媲美的只有美国的总统华盛顿和中国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他完全天下为公,没有一点私心杂念。无畏、爱国、顽强、独立、坚定是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如何从将军到总统——戴高乐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