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世界文化名城研究報告:6個維度分析 成都屬「綜合型」

10月30日,字節跳動發佈了《為什麼是成都——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首次對外披露了由字節跳動公共政策研究院撰寫的國內首份世界文化名城大數據研究報告。

據悉,《報告》從六個城市功能維度入手,對22個世界文化名城逐一進行畫像,並將成都的相關指數與其對比,探尋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方位和定位、優勢和潛力、短板和不足,從而提出成都更快更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對策和建議。

首份世界文化名城研究报告:6个维度分析 成都属“综合型”

運用大數據為世界文化名城畫像 “綜合型”是成都未來發展的方向

什麼樣的城市才能被稱之為世界文化名城?

《報告》運用大數據分析,從“經濟基礎”“文化資源”“歷史淵源”“教育科研”“對外交流”和“交通通訊”6大維度,提出將世界文化名城分為歷史型、藝術型、交流型、現代型、綜合型5大類型的“世界文化名城指數”體系。

首份世界文化名城研究报告:6个维度分析 成都属“综合型”

依據該指數體系,對比分析成都與倫敦、紐約等“綜合型”世界文化名城相關數據,發現成都在經濟基礎、交通通訊等硬實力基礎良好,在文化資源、對外交流等軟實力層面積澱深厚,政治、文化、經濟、科技、對外交流等多項發展均衡,因此,《報告》認為“綜合型”文化名城將是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最適宜的定位和方向。並建議成都要站在世界的高度,應將科技、文創、新型 服務業建設成為主要的經濟增長動力。

首份世界文化名城研究报告:6个维度分析 成都属“综合型”

多維度分析 為成都發展世界文化名城提供科學參考

世界文化名城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全球城市比拼最終看的是綜合競爭力,成都如何能在這場比拼中脫穎而出,成為翹楚?

《報告》顯示,從經濟基礎維度看,成都在不斷加快新經濟競爭力步伐,並在一系列國際經濟指標中得以反應和體現,如在《2016年世界城市體系排名》中已跨級躍升為世界二級城市。從文化資源維度看,“熊貓”“川菜”等文化元素已在世界廣泛傳播。從歷史淵源維度比較分析,成都歷史悠久、文化遺產富集,在“歷史淵源”維度與世界文化名城比較中指數達到平均水平。

首份世界文化名城研究报告:6个维度分析 成都属“综合型”

同時,《報告》也提出了成都在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中的短板和建議。其中,著重提出了六方面的策略:建設文化名城要“不唯文化”,補齊中心環節核心短板;發揮長板帶動作用,堅持城市巴適休憩的核心調性;堅持本地特色與全球資源並重,構建世界級的城市文化格局;依靠技術與產業驅動,堅持文創優先,走“文化+”道路;將成都優秀文化氣質發揮到極致,以文化革新培育城市發展動能;對標世界文化名城建設定位和藍圖 ,制定針對性的配套政策。

“探索城市發展的規律,大數據無疑是最好的工具”,人民網輿情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祝華新表示,“城市建設中,真實全面的數據,良好的參考對象,對目標城市的發展具有實質性的意義。”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李飛龍 胡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