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山体滑坡两度形成堰塞湖,有关联么?

同处青藏高原周边地形急变带 气候变化是重要背景

自然资源部地灾防治中心首席科学家 殷跃平

10月11日、10月17日,金沙江、雅鲁藏布江沿岸两发山体滑坡,两度形成堰塞湖。发生灾难的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和林芝市米林县一在藏东,一在藏南,相似的情节在一周内两度上演,引发关注。人们十分关心:连续发生的山体滑坡之间有无关联?

殷跃平表示,两次灾害本身并没有明显的关联,但两次山体滑坡发生的位置,具备一些相同的特点。

昌都市和林芝市虽然距离并不近,但从地形上来说,都位于青藏高原周边。我们知道,青藏高原之所以高高隆起,成为今天的世界屋脊,是因为两亿年前,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向欧亚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随之上升。

这样剧烈的地质运动,在青藏高原周边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查看中国地震和火山分布图可以发现,这一地区一直以来地质活动都较为强烈,地震时有发生,2017年11月18日,米林发生6.9级地震,2013年8月12日,昌都也曾发生6.1级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在这两个地区,也相对常见。

另一方面,青藏高原边缘的地形急变,本身也为山体滑坡创造了有利条件。殷跃平指出,昌都和林芝都分布有极高山地区。意即存在海拔5000米以上,且相对高度大于1500米,具有雪线和雪峰的大山。这种地区地形急变,陡峭险峻,地形高差往往达到1000米以上,部分地区达到3000米或更多。这样一来,高山的冰雪、泥土、砂石等物质便具备极大的势能。这样的地形很容易引发高位滑坡,形成流域性的灾害链。在高山上,滑坡可以滑动几公里,甚至十多公里,流入山下的河流中形成堰塞湖。

气候变化同样也是山体滑坡多发的诱因之一,这在林芝米林的山体滑坡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殷跃平表示,经专家组鉴定,米林滑坡的重要原因在于冰崩,冰崩体带着冰丘一直堆到江边,把雅鲁藏布江阻断。由于气候持续变暖,青藏高原暖湿化加剧,雪山雪线也随之后退,冰川或者冰湖后退,意味着冰雪更多地消融,也意味着有更多的冰碛物累积、更多冻土溶解。这样一来,高原河谷的崩滑事件势必增多。

近来,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所发布的科考成果,也印证了青藏高原暖湿化加剧这一诱因。近50年来,青藏高原升温率超过全球同期平均升温率的两倍,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冰川面积退缩达15%,高原多年冻土减少16%。从冰雪中释放出来的水,有相当一部分会回到河流中。而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引发包括冰崩、山体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在内的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的影响,一时之间难以逆转,未来数年乃至数十年,类似事件仍有可能发生。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掌握风险隐患底数,减少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风险,多方合力,提前一步有效预防,尤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