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高原杜鵑花都開始聯姻了?


人們常說的杜鵑花是杜鵑屬植物的統稱,它的學名被稱為Rhododendron,源自兩個希臘詞彙的組合,意思是“玫瑰樹”。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大屬,從東南亞的熱帶高山到格陵蘭的寒冷凍土,從地中海沿岸到北美東海岸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然而,杜鵑花種類最豐富的地區還要數亞洲——有850餘種,佔世界種類的絕大多數。我國西南和毗鄰的喜馬拉雅地區是杜鵑花種類最繁雜多樣的地區之一。

據近年的研究統計,全世界共有杜鵑花屬植物960~1000種。想要把它們按照共有的特徵劃分成組,並找到各自的特徵一一區分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從杜鵑花屬被植物學家確立以來,學者們在分類方面的探討和爭論就沒有停歇過。直到今天,人們仍然在嘗試各種手段,為給它們擬定一套自然的分類系統而努力。

給杜鵑花分類添亂的還有天然雜交現象。在自然界中,跨物種的“愛”通常是不被允許的。這樣的聯姻總是被各種力量所阻撓,稱之為隔離機制。然而,卻也有一些植物恰好不被這些隔離所束縛,這些物種間的交配能夠成功地產生下一代。這些混血後代通常會具有新的面貌,往往兼具“父親”和“母親”的特徵。園藝學家為了培育新奇的植物品種,有時候會人為的在不同物種間相互授粉,稱之為人工雜交。


天然雜交則是發生在自然界,不需要人類參與的雜交現象。天然雜交的發生是一系列巧合和邂逅的結果。在滇中高原及其附近分佈的迷人杜鵑便是這樣一位“混血佳麗”。它的“父母”馬纓花和露珠杜鵑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並且同在每年的三四月開花——這空間和時間上的巧妙吻合給了它們“邂逅”的可能。

然而,因為植物不能像動物那樣“主動地”尋找配偶,它們的姻緣還需要媒人的幫助。蜜蜂被花蜜和花粉所吸引,穿梭在馬纓花和露珠杜鵑的花簇之中。它們同園藝工作者一樣,將花粉從一種的花葯攜帶到另一種的柱頭上,完成了授粉過程。又通過生理和化學方面的各種巧合,柱頭接受了這些外來的花粉,並最終成功地使胚珠受精形成種子。這些種子散佈在“母親”的周圍,茁壯成長並綻放花朵。

於是,我們看到這樣的現象:在鮮紅色的馬纓花和淺黃色的露珠杜鵑花叢之中,偶爾會混雜著一些花色粉紅至桃紅的迷人杜鵑。


除此之外,炮仗花杜鵑、碎米花杜鵑和昆明杜鵑之間的故事也多少與之類似。正如我們在白馬雪山和嘎隆拉雪山看到的那樣,各種杜鵑花經常生長在一起爭奇鬥豔。沒有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阻隔,天然的聯姻可能經常發生。目前,科學家尚不十分清楚究竟有多少聯姻產生的後代能夠一代代繁衍下去並最終形成穩定的新物種。

然而,杜鵑花如此豐富的種類以及種類之間那些糾纏不清的特徵和關係似乎向大家暗示,天然雜交正在新物種的形成中悄悄地發生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