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寫作如何模仿創新?掌握以下要點,你也可以寫出優秀作品

故事寫作如何模仿創新?掌握以下要點,你也可以寫出優秀作品

模仿和創新不僅僅是在學習中適用。在我們平時接觸的方方面面都適用這個模式。我們在接觸一個新事物的時候,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寫作初學者更是如此。

先比著葫蘆畫葫蘆,再比著葫蘆畫瓢,最後是直接畫瓢,遞進式學習模式。把抽象的東西公式化,是一種新的思維模式。

講故事最需要的就是點子。

故事的點子就是:開頭+懸念+答案。

今天著重說一下編講故事中開頭、懸念、答案的模仿和創新。

來看開頭。之前網上最火的是一個叫小月月的女人。她為什麼火,是一個叫蓉榮的作者寫了一個關於小月月的故事。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故事的怎麼開頭的。開頭是這樣的:“我不扒出來我都快憋的吐血身亡了。但是我不知道我的文筆能不能描述出那個極品一二,不過我承認,再怎麼描述,你們也想象不到當時場面的震撼。”這個是設置懸念。她在開頭就留給了我們極大的想象。想象空間的創造需要用最恰當的詞來描述。我們在分析她的兩個詞語:“極品”、“震撼”。

當讀者看完這個故事以後,必須感覺這兩個詞是最恰當不過的。給人懸念的同時必須想好怎樣來揭示前面的疑問。不至於讓讀者在看完故事以後都沒有滿足感。

寫故事一般會有一個主題或者給一兩個關鍵詞。

這時候我們用第一人稱的語氣來敘述故事。第一人稱敘述故事的好處是給人真實親切的感覺。但第一次人稱對於故事情節描述的發揮還是有限制的。用第三人稱來寫是編一個客觀的故事,而用第一人稱來寫是編一個主觀的故事。人們喜歡有起伏的故事,不喜歡平鋪直敘的,每個人都喜歡看到不同的東西。

除了在開頭設置懸念的故事設計,還有在結尾處的答案編寫。你在前面設置了一個問題,就要在後面給出讀者想要的答案。給出答案的方式有兩種方式。

一種方式叫環環相扣。大家平時在看包青天斷案的故事和福爾摩斯歷險故事中經常會看到。一個案子要經過很多的曲折才能得到最後的答案。編故事也是一樣。你把這個故事可以想成一個數學題,先給出一個假設,然後再一步一步的論證。

故事中在最後結尾給出答案的另外一種方式是在把所有的疑問積累完以後給出答案。就像電影中的積累蒙太奇一樣,積累疑問。最後突然出現答案讓人釋然。

這兩個結尾的方式要根據不同的故事來寫,但一定要在寫故事或者講故事之前把故事構思好。

有了上面的模仿結構,我們從事寫作練習階段,完全可以將我們閱讀到的名篇名著,把內容重新組裝,寫出屬於我們自己的作品。

趕緊拿起筆試試吧,寫作,就是要寫、寫、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