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幼稚園》示範兒童教育綜藝的正確打開方式

專業性節目的大眾化探索,《超能幼稚園》示範兒童教育綜藝的正確打開方式

愛奇藝《超能幼稚園》將兒童教育題材與綜藝節目形態相互嫁接,在保證專業性的基礎上,也將更多的教育話題推及到更大範圍的人群當中,這是愛奇藝在佈局綜藝戰略過程中,將媒介價值與思考進行最大化釋放的一次積極探索。

兒童的教育話題,顯然是當下時代中最被關注和探討的一個問題,隨著80後、90後一代開始為人父母,以及全面二胎時代的到來,育兒問題的社會基礎變得越來越大,且帶上了這個時代的獨有特徵。

愛奇藝《超能幼稚園》於9月1日正式上線開播,節目正是看到了這樣的社會基礎和需求,將學齡前兒童教育作為了節目最核心的命題。

與以往流行於屏幕上的親子類節目所不同的是,《超能幼稚園》將專業性放在了節目結構搭建和內容表達的中心,從主題確定、環節設計到參與人員的搭配上都體現出了極強的專業性。

與專業育兒節目又有所不同的是,《超能幼稚園》採用了時下流行的綜藝語言,探索出大眾化的傳播路徑,讓更多觀眾能夠被捲入進來,引發出更廣泛的社會共鳴。

兒童教育題材與綜藝節目形態相互嫁接,讓《超能幼稚園》在保證專業性的基礎上,也將更多的教育話題推及到更大範圍的人群當中,這或許就是這檔節目能夠在暑期結束之際順利上檔並獲得各方支持與好評的根本原因,也是愛奇藝在佈局綜藝戰略過程中,將媒介價值與思考進行最大化釋放的一次積極探索。

小標題一:聚焦學齡前兒童成長教育,探索專業性節目的大眾化路徑

80後、90後一代作為新生的父母,面臨著兒童教育的壓力和困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環境之下,各種教育理念和方法都在其中盛行。

不可否認,當今時代的兒童教育正在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開放期,高度的重視背後也需要教育理念的正確引導,這一代的家長和兒童一樣,都需要不斷學習和成長。

兒童教育類節目在電視熒屏上一直不曾缺席,但長久以來更多是作為一種專業性的節目類型在少兒頻道等渠道進行播出,深度垂直的屬性明顯。需要看到的是,此類題材如今已具備了大眾化傳播的堅實基礎。

《超能幼稚園》便將學齡前教育作為了節目的主題,搭建起一個真實的家長、師生共同成長的幼兒園。

專業性是這檔節目首先區隔於以往類似節目的最大特徵,為了保證專業化,邀請到了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兒童家庭教育中心主任邊玉芳教授在節目中擔任幼稚園園長一職參與課程設計。

由五位年輕的男明星組成的"實習幼師團"與來自10個普通家庭中的孩子們一起,在這所超能幼稚園當中,共同的成長。任嘉倫、費啟鳴、俞灝明、秦奮、韓沐伯五位男明星,擁有各自不同的成長經歷和教育背景,在節目中以新人實習幼教的身份完成著自我的歷練和成長。

10個孩子、5名實習幼師、1位國家級專業幼兒教育專家,共同構成了這所幼兒園的核心參與者,而《超能幼稚園》也並沒有讓這些孩子們的家長缺席,他們在觀察室裡能夠24小時觀察到孩子們的表現,是一個審視孩子與自身的絕佳機會。

真實性也是《超能幼稚園》作為一檔綜藝節目的最大特徵所在,所有參與人員以及整個節目行進的過程,都遵循了真實化的原則,帶給觀眾有關兒童教育真實的場景和思考空間。

以往在深度垂直的專業性節目當中才有機會被碰觸到的話題,《超能幼稚園》都在積極進行深入地探討,在第一期節目中,分離焦慮就成了這些孩子和家長們的"開學第一課",如何正確認知和處理分離焦慮?如何去讓孩子們更好地進入到集體生活當中?都是節目中試圖回答的問題。

節目並沒有刻板的說教,而是在這些新手實習幼師們不乏輕鬆搞笑的育兒過程中,完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傳遞,借鑑流行的節目製作理念,讓專業性的教育話題開始打破深度垂直傳播的限制,實現大眾化傳播。

小標題二:素人佔據C位,原創模式搭建教育綜藝新樣態

在《超能幼稚園》中,這些來自普通年輕家庭的孩子們,無疑是節目最大的主角,而他們背後的家長也構成了這個時代裡年輕父母和家庭結構的典型代表。可以看到,十個家庭就是十個教育樣本,節目開始,就對這些家長們與孩子們的相處方式進行了記錄,呈現出十種不同截然不同的樣態。

在其中,既可以看到虎媽貓爸型的家長,也可以看到平等佛系型的教育方法,多元化對照的正是我們這個時代裡兒童教育的多樣化的景觀,不能簡單地去評判好壞優劣,但根本性的教育理念方法還是需要進行科學化的釐清和引導。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兒童家庭教育中心主任邊玉芳教授在節目中化身幼稚園園長,對實習幼教們的表現進行全程指導和點評。實際上,從節目策劃開始,邊玉芳教授和來自北師大的相關教育機構就作為節目背後的強大智庫,為節目的專業化和準確性提供了強大的保證。

五位明星實習幼教,也是節目觀眾中適婚和適育群體的代表,他們的從容也好、手足無措也罷,碰壁也好、成長也罷,都構成了新手父母們的現實隱約,讓更多人在其中得到觀照。

可以看到,素人在這種節目中佔據了絕大部分比例,事實上,他們在節目中也呈現出了真實可愛的面貌,增加節目看點的同時,也讓更多普通人不斷跟隨帶入。

《超能幼稚園》採用全原創的模式,將育兒教育的專門化問題貫穿始終,12期間共設置12個成長教育的話題,從第一期的"分離焦慮"到"歸屬感建立"、"規則感建立"、"美術課"、"運動課"、"自然課"、"協作課"、"教師公開課、"遊戲課"、"情緒管理課"、"告別教育課"、"畢業課",將教育話題融入到節目的主題和內容設計當中,讓每期的內容不再是自然流的呈現方式,而是有了更多的附著和依託,涉及到學齡前兒童教育的方方面面。

摒棄直白的灌輸,同時又將學前教育貫徹始終,《超能幼稚園》將教育和綜藝節目實現了高度融合與嫁接,加入紀實的觀察方式,最真實的反應出孩子們的日常狀態,同時記錄了實習幼師們的成長軌跡,這種全新模式找到了原創內容題材和方式突破的基點,搭建起一種大眾化的兒童教育綜藝的新樣態。

小標題三:切中廣泛基礎的社會議題,引領積極健康的科學育兒風潮

隨著全面二胎化時代的到來,80後、90後年輕父母一代的不斷湧現,兒童教育必然牽扯到更多的家庭和個體。

在《超能幼稚園》當中,這些普通家庭呈現出了多樣化的教育景觀,讓更多節目觀看者能夠被捲入進來,實現自我的觀照和反思,家長對孩子們的觀察中,也在進行著思考。

孩子們在成長,實習幼師們在成長、家長們在成長,而觀眾們也在這樣的過程中,實現著自我的成長。《超能幼稚園》為更多的年輕父母們提供有關兒童教育正確的方法和理念,在鼓勵多元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傳遞出正確的基礎性教育理念。

切中學齡前教育這一具有廣泛社會基礎的議題,引發強烈共鳴的同時,節目本身的價值理念得到更大化傳遞。

正如第一期節目,就在向父母傳遞一個理念:幼兒園教育應該關注兒童性格塑造而不是專業技能的培養,同時對孩子的承諾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

大吼孩子、過於嚴厲和過於溺愛的教育理念等都將在節目中進行探討,更多育兒家庭所關注的話題深入正確地引導,在專業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引導下,引發出一股積極健康的科學育兒風潮。

育兒和教育是視頻網站一直試圖在佈局的垂直內容題材,而此次愛奇藝自制打造的《超能幼稚園》則將這種深度專業和垂直的題材與大眾綜藝的方式進行了巧妙的嫁接,將教育類節目的內涵和外延進行拓展,也是其平臺價值和媒介責任的一次探索和體現,後續如何發展,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