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體明:《張家口日報》是我的良師益友

今年8月26日,《張家口日報》將迎來創刊70週年紀念日,適逢我今年也80歲了。幾十年來,我目睹《張家口日報》從戰火硝煙中走來,不斷髮展壯大。

記得我十幾歲的時候報考師範被錄取,入學後我當選為學生會主席。畢業後被分配到康保縣文教科工作2年後,調七區任文教助理。從此,我開始練習寫作新聞稿。在報紙上刊登了幾篇小稿件。1956年4月調縣政府辦工作,1959年並大縣在張北縣委辦工作,61年春分縣又回到康保縣委辦工作,任機關支部書記、檔案館長,經常跟縣領導下鄉調研、寫總結報告等。1964年4月,記者任守忠約我撰寫堅持一分為二觀點搞好調研的理論稿件,後由《張家口日報》刊登。

1966年9月,社隊剛成立革委會不久,我發現社員家辦喜事,大小隊幹部都去“吃請”,認為這是老風俗,是生活小節。為此,我寫了一篇“這絕不是生活小事”的稿件,1968年7月,由《張家口日報》全文刊登。隨後我又寫了“統軍莊大隊幹部在勞動中指揮生產”、“糧麻輪作雙高產”等8篇稿件,於1972年至73年間,由《張家口日報》刊登。

1972年春,張家口軍分區、張家口日報社聘請我為特約通訊員。記得1974年夏季,《張家口日報》趙旺同志,來到白樂公社搞調查研究、採訪,同時幫助公社黨委建立輔導站,培訓農村通訊員,並講授政治理論和新聞通訊知識,為公社培養30名通訊員。並由我出任公社通訊員站長,主管通訊員培訓組織領導工作。公社通訊員撰寫新聞稿11篇,均由《張家口日報》刊登。從此公社新聞通訊工作成為地區先進單位。1986年7月,我參加地委宣傳部和《張家口日報》舉辦的改革開放與實踐相結合研討班,後經過調研,聯繫實際,我撰寫了《經濟聯合與經濟體制改革》論文,8月22日由《張家口日報》全文刊發。1988年夏季,我看到有的商店銷售偽劣商品,我寫了《要管管市場上的“拉黑牛”》文章,9月26日由《張家口日報》《河北日報》全文刊發,10月12日《人民日報》也轉登。

《張家口日報》是我的良師益友,報社趙旺、李德存、李懷文,沙佩雲、牟延祥、賈榮等老報人,更是我的良師益友。願《張家口日報》明天更美好!(作者現居市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