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211的經濟學博士,一年內出三篇CCSI論文算的上國內博士的中等水平嗎?

80後丶丶丿


一年3篇論文,而且是發表在給錢就能上的期刊,9成9是水貨。我來解釋一下。

經濟學論文一般是兩類,理論創新或者實證應用。一年三篇,首先可以基本排除理理論創新的可能性。

在實證應用類經濟學論文裡,迴避不掉的就是“empirical evidence”的要求,計量經濟學是核心。常規結構結構是先研究已有理論,然後改變理論的應用範圍(比如某種某種條件、市場範圍等),接著用新應用範圍獲得的新數據樣本、套用理論模型、分析新的模型結論,最後討論新條件下舊理論是否成立及是否成立的原因。

按照這個經典結構,第一步是就是研究現在有的理論咯,然後研究之後立項。一般來說,這類理論都是最新的理論,研究起來要先搞懂理論基礎、模型公式的數學推導過程,然後整理需要的數據清單。這個過程一般要1-2個月。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數據的可取的性,因為新理論並不一定成熟。我當年畢業論文用的數據,我花了480美元從morningstar買來的,因為公開數據庫沒有,他們需要後臺重新給我整理。

然後是數據處理和模型套用。我論文用的數據,數據量超過80個G。滿行Excel表格超過2000個。基礎的eviews等統計軟件無法處理,只能自己寫SAS程序,運行SAS程序處理數據和模型迴歸分析,數據庫就跑了接近3天。更不要說最後成功運算之前數次程序有問題中途停止。總共在數據分析這兒上面我花了2個月才處理完。

接著就是寫論文本身。總計23頁正文、附件68頁數據。導師來來回回跟我切磋整整一個學期。然後又花了一個暑假學期找了個土著跟我一起改用詞和行文。

當然,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學校拿了獎。得了5000美元獎金。

我光拿個學校獎的實證論文就要花1年,他1年3篇我真不信。


Dianzi


一年三篇算是中等了,不過到了博士階段,論文數量沒有論文質量有說服力,發一篇頂刊就能抵三篇普通的c刊


貧道又溼了


搞個博士頭銜,找著民企掛個職,產學研配合下,那錢嘩嘩的,再找第三方配合申請點科研基金項目,有錢了自費出國一年做個所謂訪問學者,三十五歲到副教授問題不大,這是現狀,這是套路,這是沒人能捅的產業。


六望周公


生個小孩都要十月懷胎,年紀輕鬆沒有豐窩知識的收集、積累、沉澱、研究就著作等身,真不是"凡胎肉骨",其治學態度及嚴謹思維程度、價值取向得深究。一、學術晉升評價體系是一個因素;二、學術期刊的審編鑑管缺失;三、笫三方利益者唯利是圖的中介服務;四、學術造假的成本太低;五、院校及研究機構的政績指標。


越來越好書法教育


絕對屬於中上水平,經管學科雖然cssci期刊數量多,但經管類的博士人數也相對較多,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個人感覺不比發爛ssci水平差


喬志程


經濟管理類cssci期刊大概有70多份,算是c刊中佔比最大的了,按照經濟管理類學者的數量和期刊比,對比其他學科,算中等水平,沒有疑問。


江南大學老徐


已經是博士了,無所謂啦。謀職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