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5年來全國928萬人已脫貧

5年來全國928萬人已脫貧

目前還有960萬人未脫貧 大多處於偏遠山區自然條件惡劣

今天上午,民政部召開2018年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社會救助司劉喜堂司長介紹,從2012年底到2017年底,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五年來,已有928萬貧困人口脫貧。

目前全國960萬人尚未脫貧

劉喜堂司長介紹,從2012年底到2017年底,全國農村低保平均標準從每年每人2068元,提高到每年每人4301元,增長108%;全年支出農村低保金從658.2億元提高到1023.2億元,增長55.5%,農村低保兜底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經與國務院扶貧辦數據比對,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176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已脫貧878萬人、未脫貧884萬人);全國共有12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特困供養(其中已脫貧50萬人、未脫貧76萬人)。兩項合計,共有188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其中已脫貧928萬人、未脫貧960萬人)。

今年脫貧難度最大成本最高

規劃財務司副司長劉健表示,脫貧攻堅進入到衝刺階段,確實是“越往後脫貧成本越高、難度越大”,最後脫貧的“大都是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的地區和群眾,是越來越難啃的硬骨頭”。“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的準確判斷。”以民政部定點扶貧江西省遂川縣、蓮花縣脫貧攻堅工作為例,一方面到去年年底,遂川縣還有17002人沒有脫貧,蓮花縣還有6580人沒有脫貧,2018年底實現脫貧摘帽,今年的脫貧難度應該是歷年來最大的、脫貧成本是最高的;另一方面,年底這兩個縣都會申請脫貧摘帽,遂川到今年底的時候預計還有0.95%的貧困發生率,就是還有5102名貧困人口,蓮花到年底的時候預計貧困發生率會降至0.87%,還有2026人沒有脫貧,這些貧困人口到2020年末一定是要歸零的,就是要實現我們所做的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的承諾,所以任務還是很艱鉅的。

未脫貧人口大多在偏遠山區

劉健分析,脫貧攻堅目前存在幾個突出問題,第一,未脫貧人口生產生活條件差。“現在還沒有脫貧的人口大多處於偏遠山區,自然條件比較惡劣、災害多發,生產條件差,生活環境差,所以就地脫貧的難度是非常大的。”第二,未脫貧貧困村一般處的位置山高路遠,地勢比較複雜,所以一直以來基礎設施建設難度是非常大、成本是非常高的,而貧困縣本身自身財力是比較薄弱的,長期以來難以顧及到,造成這些地區交通、水利、通訊等基礎設施欠賬比較多,很難在短時期內進行完善。第三,返貧壓力比較突出。“這些最後未脫貧的人口很多都是殘疾人、孤寡老人、長期病患,欠缺一定的勞動能力,而且長期以來缺乏資源積累、技能積累,就是說即便我們現在採取資金扶持、異地扶貧搬遷等這樣一些方式讓它去脫貧,但是因為他在短時期內難以快速的增加收入,如果因傷、因病甚至因學等這些原因,很容易發生返貧的現象。”第四,產業扶貧精準的問題,就是產品扶貧需要進一步精準。第五,仍然存在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有的是窮怕了不敢想,有的是窮慣了,“等靠要”,“幹部幹、群眾看”這樣的現象確實是依然存在的。

嚴查農村低保中腐敗問題

劉喜堂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將進一步完善農村低保制度,完善農村低保家庭經濟狀況核查機制,探索完善低保漸退機制等;拓展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服務供給,積極拓展機構服務輻射範圍,使更多困難群眾在得到物質幫助的同時,獲得相應的救助服務,不斷增強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同時要努力改善集中供養服務條件;進一步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全面落實“分級審批”“先行救助”等政策規定,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特別是脫貧再返貧的貧困人口提供應急性、過渡性救助;繼續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嚴肅查處農村低保中的腐敗問題,進一步改進民政系統工作作風,提高困難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民政部:5年来全国928万人已脱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