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現狀之我見

從1905年《定軍山》的上映,標誌著中國電影的開始,從盧米埃爾兄弟將電影工業帶進普通大眾,世界電影也已經走過百年,從黑白默片到有聲電影再到現在的3D電影技術,電影的技術都在快速的發展,其實電影是什麼呢,在我看來,就是講故事,將這個故事通過鏡頭展示給觀眾,而那麼拍攝方法和電腦技術,只是輔助這個故事講得更好的工具。好萊塢是世界電影之都,電腦CG技術更是全球領先,這也讓國內電影人爭先學習好萊塢的先進技術,從阿凡達開始,3D 技術真正走進國內,電影院裡的寬熒幕開始增多,幾乎幾年裡翻了好幾倍,而且這個數字也在不斷的增加。但是對於大多數的國產電影,真的有必要做成3D的嗎?在國內現在重演員重後期的大環境下,劇本的好壞似乎沒怎麼有人來關注,這也就是很多人忘記了電影並不是只拼技術的一門藝術,而它的核心是劇本,不管好萊塢的特技和電腦技術做的有多炫,一部經典的好電影一定是建立在一個好的劇本上,在經典電影歷史上,超過9分的電影有多少是靠特技深入人心的,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當幸福來敲門,甚至成龍大叔的電影,哪一個不是建立在一個很好的敘事框架下完成的!中國電影的兩個巔峰之作,霸王別姬、活著,都是將一個故事通過電影鏡頭詮釋出來,這才是電影的根本,而使用好演員,是為了更好的演繹劇本的角色,讓電影更出彩,更完善!不是每個拍電影的都可以稱得上演員,不是充斥著流量的明星就可以稱之為演員,最好的演員幾乎都是話劇出身,因為那需要現場的反應和對臺詞的把控,而現在的明星,有多少敢在話劇舞臺上扮演角色的,我想大多數都不敢吧。電影發展到現在是一門生意,也是在電影商業化還是莽荒的時候忽悠觀眾的生意,但是現在的觀眾越來越理性化,難道製片人出品人還要把自己的思維停留在很久以前只要有明星就能大賣的時代嗎?《我不是藥神》其實就能很好的說明,只要有好的劇本,好的演員,一樣可以把電影的商業化做的很好!每年中國要拍幾百部電影,能上線的只有一部分,而這一部分裡90%的作品是不掙錢的,拋開電影洗黑錢的內幕,投資電影是一個風險很大的生意,這也就造成了投資人相信只要有明星就可以掙錢,但是電影不好又賣不好票房,卻沒有其他的商業捷徑的怪圈,換做是你我作為投資人,也想靠著明星來炒作,畢竟在現在的環境下,沒有明星的電影甚至觀眾沒有興趣去看它的劇情如何,所以這也是文藝片現在沒又市場的原因之一!

我們想看到的不是一個浮躁的電影圈,不是一個只想賺錢的電影圈,你拍出好的電影,觀眾依然可以去捧場,但是現實卻是沒有人願意拿著別人的錢冒險去嘗試,起碼,在現在的環境下,再拍不出霸王別姬這樣的電影,而越來也多的會是阿修羅這樣的影片,投資號稱很大,明星號稱很多,但就是講不好一個故事!可悲,可嘆,可氣,但又無可奈何!!!

國產電影現狀之我見

國產電影現狀之我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