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眠故居一一世界藝術泰斗誕生地

沿著蜿蜒流淌的白宮河,進入靜靜的閣公嶺村。1900年11月23日一個新生兒在村中一座普普通通的石匠家裡“敦裕居”誕生。在這裡度過了他艱難貧困的青少年時期,19 歲離開故鄉出國留學,從此走,上跌宕恢宏的藝術之路。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風眠一憑 風而眠,這就是享譽世界的藝術大師林風眠先生。

林風眠故居一一世界藝術泰斗誕生地

修葺一新的林風眠故居“敦裕居”因無人居住而顯得沉寂。慕名前來造訪探秘的我們打破了靜謐,惹來陣陣狗吠。敦裕居建於清代,主體建築為四合院式附築一橫屋的客家傳統民居。坐南朝北, 前擁漣漪雲影山色的半月形池塘, 後枕連綿蒼松翠竹的老虎巖頂山。

林風眠故居一一世界藝術泰斗誕生地

依山形地勢以鵝卵石壘築高臺基,與池塘形成較大落差,使低矮的凹式門樓顯得挺拔。環繞池塘,沿石砌臺階登上門前小門坪,金黃的稻田清馨宜人,可以俯瞰白宮河。大門門額署“敦裕居”。下面對聯解釋了其含義:“敦崇禮義,裕蔭裔孫”。進入大門後即是縱向長方形的庭院。庭院全用鵝卵石鋪砌,空間寬敞,陽光充足。

林風眠故居一一世界藝術泰斗誕生地

庭院東廂房靠南倒數第3間房,是林風眠從小在家時起居學習的房間,這裡成了眾人觀摩的焦點。房內仍存林風眠在家讀書使用過的書桌與箱形小書櫥,靜靜地擺放在房間的窗口靠壁處。一縷陽光照在斑駁的桌面上,煙塵翻滾,顯得屋子裡有些暗沉。到訪者不知是肅然起敬,還是不禁想起這位大師的起起落落,似乎略有所思。返回庭院內,廊前屋簷階下散落著的石磨盤,是林風眠祖輩留下的。

林風眠故居一一世界藝術泰斗誕生地

不起眼地的磨盤上鑿刻的痕跡在陽光下菱角分明。藝術評論家們常用“沉鬱的浪漫”來形容林風眠,親自來故居感受之後,似乎有不同的感受。視乎與世代石匠有一絲的關聯,林先生骨子裡的韌勁, 傳到手上,流入畫中,不論沉浮,一生從未停止過執筆創作,始終如一的為藝術而藝術, 或許這才是一位藝術家的真摯吧。不知眼前這幾位未來的藝術們是否也是這樣認為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