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帳簿!區塊鏈是維生素還是毒藥?

在互聯網時代,企業所面臨的風浪可能是10倍速的力量。而最近被瘋狂關注的“區塊鏈”,若颳起颱風,影響可能是100倍速,甚至1000倍速。在正在召開的兩會上,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就區塊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說,區塊鏈出現使未來所有商業連接都面臨挑戰;也有人說區塊鏈技術具有革命性,目前處在早期階段,是維生素還是毒藥還待觀望……而各地對於區塊鏈的佈局和重視,給與了人們一個認知:這種創新方式,正在走進我們的生活。究竟什麼是區塊鏈?為何在呼聲中會存在如此多的爭議?

人人都有賬簿!區塊鏈是維生素還是毒藥?

一個全民參與記賬的方式

“區塊”是公共帳本,多點維護;“鏈”就是蓋上時間戳(Timestamps),不可偽造。因此,“區塊鏈”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說通俗點,你可以把“區塊鏈”技術想象成一本賬簿。而區塊鏈技術,可以理解為:一個全民參與記賬的方式。

事實上,所有的系統背後都有一個大賬本,我們將其稱之為“數據庫”。目前,大家都是各管各的賬:銀行的賬本由銀行記,支付寶的賬本由阿里記……。但在區塊鏈中,系統中每個人都可以參與記賬,系統會評判這段時間內記賬最快最好的人,將其記錄的內容寫到賬本,並將賬本內容發給系統內所有的人進行備份。這樣系統中的每個人都有一本完整的賬本,而且難以篡改,數據會變得非常安全。以比特幣為例,自其出現起便有無數黑客嘗試攻擊,但是至今為止沒有出現過交易錯誤。因此,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帶來記賬方式的革新。

熱詞王牽動了無數人的奶酪

當區塊鏈牽動無數人的“奶酪”,它也成為了時下名副其實的“熱詞王”。業內人士分析,區塊鏈有望將在金融業的下一個發展階段推向更加接近金融本質的層面——信用。一旦在全球範圍實現了區塊鏈信用體系,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將成為類黃金的全球通用支付信用;跨境支付將會變得便捷和成本低廉;股權轉讓給下家,產權明晰,記錄明確,整個過程無需第三方的參與……區塊鏈:無需中介參與、過程高效透明且成本很低、數據高度安全的優勢,將使得數字貨幣、支付清算、數字票據、權益證明、銀行徵信等金融業務,都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

人人都有賬簿!區塊鏈是維生素還是毒藥?

無需信任系統:傳統的信用背書網絡系統中,參與人需要對於中央機構足夠信任,隨著參與網絡人數增加,系統的安全性下降。在區塊鏈網絡中,通過算法的自我約束,任何惡意欺騙系統的行為都會遭到其他節點的排斥和抑制,解決了中介信用問題。而且隨著參與節點增加,系統的安全性反而增加,同時數據內容可以做到完全公開。

分佈式去中心化。目前,不管是傳統的交易系統,還是第三方交易系統,都是基於中央賬簿的體系中,中央賬簿就扮演著信息保管員的角色,每筆交易需要第三方中介或者信任機構背書,這屬於中心化的交易網絡。而區塊鏈中每個節點和礦工都必須遵循同一記賬交易規則,而這個規則是基於密碼算法而不是信用,同時每筆交易需要網絡內其他用戶的批准,所以去中心化的交易系統不需要一套第三方中介結構或信任機構背書。不僅能夠大大降低成本,也能提高效率

賬本公開透明。區塊鏈是一種全新的金融工具,每個人都有相同的賬本,能確保賬本記錄過程是公開透明的。困擾全球金融基礎設施、投票、國際匯款、保險政策、保管記錄,甚至政府腐敗的難題都可以通過簡單的設計得以消除。

如果說,明顯的優勢是“區塊鏈”成為熱點的敲門磚。那它的發展歷程和路徑便是引起爭議的重要因素。2009年,中本聰發明的比特幣所代表的去中心化賬簿,給去中心化思想帶來了跨越式的發展;而2008年金融危機帶來對主流金融的不信任,2013年斯諾登事件,揭示出美國政府在公眾隱私領域的干涉,則促進了大眾對“去中心化”思想的需求。

從2009年到2013年,比特幣花了3年的時間才讓大眾熟知;從2015年到2018年,區塊鏈才漸漸走進大眾的視野。就好像互聯網1983年出現後,萬維網花了7年時間才登場,萬維網商業化之後,大多數公司也花了3年時間(1994到1997)才完全認識到它的潛力。區塊鏈,將會成為新的網站。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每個公司都會擁有或參與各種各樣的區塊鏈,無論它是公有的、私有的還是聯盟的。未來,區塊鏈世界將會變得越來越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