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行草《異趣帖》賞析

梁武帝行草《異趣帖》賞析

常州武進市有個萬綏鄉,傳為梁武帝出生於此而得名,“萬綏”與“萬歲”諧音。舊載的孔子手書“鳴呼有延陵季子之墓”碑也出於此鄉。

梁武帝行草《異趣帖》賞析

梁武帝(464-549),名蕭行,字叔達,小字練兒,為齊高帝蕭道成的族侄。他自幼博學多通,手不釋卷,長於文學,下筆成章,文武雙全。明帝時,以多次挫敗來犯的北魏軍而任都督,輔國將軍。蕭寶融在江陵稱帝,遙廢蕭寶卷為涪陵王,以蕭衍為尚書左體射,徵東大將軍,都督征討諸將,徵東大將軍,都督徵百軍事。其軍圍建康,蕭寶卷在兵變由被殺,齊中興年(502)和帝蕭寶融退位,齊亡。蕭衍即皇帝位,建立了南梁皇朝,在位48年。

梁武帝行草《異趣帖》賞析

梁武帝尊儒興學,薄賦簡刑,勤政恤民,禁絕臣民,獻納財寶。他生活儉樸,衣布食蔬,後官也不事雕飾,四更即起處理朝政和從事作,使初期的南梁府庫盈、文化昌盛而極魏晉以後一時之盛。但他晩年沉湎佛教,建寺造塔,以至放縱朝政,更因倖臣驕貪,蔵主弄權,他卻於慈愛,賞罰無章,釀成侯景之亂,自己被圍於臺城,飢憤而死,梁朝從此衰落。

梁武帝行草《異趣帖》賞析

梁武帝在文學上的成就是大家熟知的,他還兼檀書法,其書被歷代所重,收入多種刻帖,而他還精於鑑賞,特殊的書畫史上也有著特殊的地位。

梁武帝行草《異趣帖》賞析

梁武帝是一位竭力推崇王羲之書法的人,他命摹寫專家殷鐵石,從內府所藏王羲之墨跡中選摹出1000個不同的字,讓王室貴族子弟研習。可是這千字零亂無序,難以熟記和熟練書寫,又命當時的文學家、書法家安成王侍郎周興嗣編成一篇韻文,這就是著名的《千字文》。據說周興嗣為了編寫這篇四言韻文,殫精竭思,頭髮都煞白了。這部《千字文》由於是集王羲之書而成的,又成為了書法史上的一部偉大作品。這足證梁武帝推崇王羲之書的程度。梁武帝傳世墨跡稀少,有數篇手札,收入多種刻帖。這裡刊載的墨跡《異趣帖》藏於臺灣王氏,載入《中國書法全集・20卷》。《異趣帖》墨跡2行草書14字。釋文為:“受業愈深,一念修怨,永墮異趣。君不。”其書勢圓氣貫,流暢而不俗。清末楊守敬說此帖:“用筆豐腴而遒厚”;啟功先生對此亦非常推崇:“筆勢期動,點畫姿媚,而古趣盎然”,“善美有如,章草之帖,端推上選”。由此可見梁武帝書風之一斑。

梁武帝行草《異趣帖》賞析
梁武帝行草《異趣帖》賞析

南齊時,高帝蕭道成性好文學書畫,將宋內府轉來的書畫,評定等級,聽政之餘,旦タ披玩。到了梁朝,蕭衍愛書畫,勝過前代歷朝,他不遺餘力地搜求歷代書畫名跡。在朝上朝下經常與陶弘景、蕭子云、虞和等人一起開展品評、鑑定和欣賞書畫,傳為美談。其子元帝蕭繹,亦擅長書畫,而更銳意訪求名跡,使內府收藏遠勝於前代。可惜梁朝的書畫大部分損於戰火,經受了兩次劫難:第一次是武帝遭侯景之亂,被焚燬書畫達百箱,餘畫被元帝蕭繹運往江陵;第二次是554年西魏攻破江陵,蕭繹在投降前又將書畫和典籍24萬卷付之一炬,後被西魏將領於謹從煨爐中拾得四有千餘軸書畫運往長安。所以,短暫的梁朝,既是書畫收藏的大盛之時,又是書畫的大劫之時。

●葉鵬飛

梁武帝行草《異趣帖》賞析
梁武帝行草《異趣帖》賞析
梁武帝行草《異趣帖》賞析
梁武帝行草《異趣帖》賞析
梁武帝行草《異趣帖》賞析
梁武帝行草《異趣帖》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