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歷史上,織女竟是這樣的「潑婦」

在傳統意義上,七夕節是關於牛郎織女悽美愛情故事的傳說,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七夕:歷史上,織女竟是這樣的“潑婦”

其實,在《中國牛郎織女傳說·民間文學卷》中,記載了各地的民間傳說,其中對織女的說法都很負面。有的說織女每天混日子,有的說脾氣暴躁,經常與牛郎大打出手,用織布的梭子扔牛郎,儼然一副潑辣婦人的樣子。所以,休怪秦代牛郎無情,織女也是很無義的。

到了宋代,《太平廣記》裡就引用《靈怪集》裡的記載,這樣寫到:山西太原有一個叫做郭翰的人,突然在某天有個美女給他投懷送抱,這個人就是織女。織女告訴郭翰,自己在天上無聊寂寞,就想找個人花前月下,風花雪月。後來兩人天天纏綿,郭翰害怕被牛郎捉姦發現,織女卻得意地說,隔著銀河,牛郎壓根不會知道,就算知道了,他又能把我怎麼樣。

這樣的織女,是不是讓大家覺得很陌生?很震驚?其實在不少傳說中,織女就是這樣一個潑婦的存在。什麼溫良恭儉讓都是虛的,什麼三從四德都是教條,只有這種不為人知的故事才可能是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