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吃的一道菜,所有安順人都吃過!

“嘿,去哪裡吃飯啊?”

“不知道呀!”

“那吃什麼呢?”

“不知道呀!”

“……”

最好吃的一道菜,所有安順人都吃過!

在辦公室,重複率最高的估計就是這一段對話了,哦,不,不是估計,而是事實,一日三餐,都落入了這樣的無限輪迴當中。

總會在吃外賣的時候想,如果這道菜少點辣就好了;如果這道菜不放蔥就更完美了;這道菜不好吃,這道菜如果是媽媽做的,味道一定更好!

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潛意識裡終於記起了媽媽的味道呢?

最好吃的一道菜,所有安順人都吃過!

以前,我們老是嫌棄媽媽做的菜不好吃,她既不是頂級廚師,也不是米其林大廚,沒有那麼多花樣和做法,所以我們不願意回家吃飯,寧願在外面吃。

直到我們遠離了家,一日三餐與外賣為伴,回家成為一種奢望,我們開始懷念回家就有飯吃的日子。

家,生命開始的地方,人的一生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簷下,他們生火、做飯,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平淡無奇的鍋碗瓢盆裡,盛滿了中國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國式倫理,人們成長、相愛、別離、團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這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關於“家常”的解說詞,上大學以後對這句話深有體會。三月份時我打電話回家說想吃清明粑,其實也只是說說而已,畢竟七月份回家早就沒有清明菜了,但是,暑假回家的時候,真的吃到了清明粑哦!原來媽媽提前把清明菜放冰箱裡凍起來了,只是為了滿足我這個小心願!

那一分鐘,萬般不好的心情,全被嘴和胃消磨。

讀書時擔心學校東西沒有營養,工作以後自己租房,自己做飯,她又擔心在外面買的東西不好吃,每次回家都會給我準備很多好吃的,讓我帶回安順。

最好吃的一道菜,所有安順人都吃過!

有一次刷微博,看到一段視頻,講的是一個深山裡的媽媽歷經千辛萬苦跑到城市裡為女兒做一頓飯菜的故事。

故事裡的母親,六十三歲,患有嚴重的眼疾,看不清路,一輩子住在大山裡,有一次在得知女兒工作繁忙,最近身體有些不舒服的時候,一個母親,一個沒有走出過大山的婦人,一個看不清路上坑窪的老人,決定要瞞著孩子去城市裡照顧她,為她做一頓飯菜。

像兒時她生病了,她就為她熬雞湯一樣。

那一刻看著視頻裡哭泣相擁的母女,一瞬間我也潸然淚下。

最好吃的一道菜,所有安順人都吃過!

最近天氣很冷,我也有點想家了,下班走在路上,萬家燈火,很美,但卻太過冷清,我突然很懷念家裡冬天吃的火鍋,老媽親手做的臘月血豆腐,自家菜園裡種的菜,一家人圍坐在在一起,熱氣騰騰的氤氳裡,飄溢的永遠是家的味道,媽媽的疼愛。

這大概是所有在外求學求職人都會有的想法吧,我們都吃過很多味同嚼蠟的飯菜,也會吃過很多美食,但是這些都敵不過,老家的媽媽手裡那碗熱氣升騰的飯菜香美。

天氣又冷了,一年好像又要結束了,你最想念媽媽做的那道菜呢?歡迎留言跟我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