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梁思成考察的第一座唐構

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年代:唐朝末年;

方位:河北 正定 開元寺內;

亮點:四座半唐木構中的半座 中國現存最早的鐘樓 中國僅存的幾座早期殿閣式樓閣建築之一

簡介

正定開元寺鐘樓,面闊3間,進深4架椽(3間),高2層,建於晚唐,是中國僅存的4.5座(公認)唐代木構之中的那半座。之所以是半座,是因為在後世的重修中,上層屢遭改建,已非原貌,然而下層卻奇蹟般保留著始建時的風格。從底層的柱礎、斗拱、月梁,均不難感受到唐的意韻。

半座唐構

追溯起來,正定開元寺鐘樓應該是梁思成先生髮現的第一座唐代木構(而不是佛光寺東大殿),只是發現之時,未敢斷定。( 1933年,梁思成先生前往正定考察,並寫下了《正定古建築調查紀略》:“今春四月正定之遊,雖在兵荒馬亂之中,時間匆匆,但收穫卻意外的圓滿。”)

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鐘樓三間正方形,上層外部為後世重修,但內部及下層的雄大的斗拱,若說它是唐構,我也不能否認。'——《正定古建築調查紀略》梁思成

唐代斗拱

鐘樓下層柱頭斗拱為五鋪作雙杪單栱偷心造,僅明間補間隱刻在第二層柱頭枋上。偷心造、隱刻的斗拱,均是早期常見的斗拱形式。

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第一跳華拱與泥道拱相交,泥道拱上施三層單材柱頭枋;第一層柱頭枋上隱刻泥道 慢拱,第一跳華拱承託乳袱或斜乳袱,乳袱頭砍成第二跳華拱和角華拱,華拱上不用令拱而直接承託替木和撩簷枋(圖5)。次間無補間鋪作,僅在二、三層柱頭杭間施小鬥。明間補間斗拱隱刻在第二層柱頭仿上……”——《正定開元寺落架與復原性修復》

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鐘樓明間隱刻斗拱

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佛光寺東大殿補間鋪作隱刻的拱。

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斗拱通高108釐米,是柱高的四點五分之一。”——《正定開元寺落架與復原性修復》

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內槽柱頭斗拱為五鋪作雙抄,第一跳偷心,第二跳華拱上面做把臂廂拱,廂拱中出要頭,上置散鬥,拱上託鍾架,與外簷相鄰的一面為四鋪作單抄偷心造,第二跳角華拱的位置。”——《正定開元寺落架與復原性修復》

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內部樑架

鐘樓架構極為簡潔、剛健有力,唐風濃郁。

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紅色的油漆,感覺太光亮,同樣的照片,轉成黑白,更能從圖片中感覺開元寺鐘樓內部結構的力量。

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下層僅在內外柱之間施乳栿、斜乳栿和草栿。乳栿製成月梁型,曲線柔和、製作精細,斷面之比近於1:2。”

月梁高厚比2:1,與北方唐宋古建築普遍的3:2有所不同。

紅框中,二層柱子壓在月梁連接柱頭櫨鬥梁尾上,這是屬於什麼造呢?(叉柱/纏柱?)

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金柱與乳栿的組合,加上月梁的造型,呈現出如龍爪般的力量感。

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開元寺鐘樓柱礎。

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佛光寺東大殿。

鐘樓前傳

正定開元寺鐘樓與塔相對,是現存中國古代佛寺中的特例,與常見的雙塔對峙、鐘鼓樓相對都不同。

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根據對曹訊先生《建築史的傷痛》,參考歷史文獻、鐘樓底下的地宮及常見的唐代寺院平面佈局的推測,鐘樓處原來應該也是一座塔。而且開元寺的兩座塔,在唐初時很可能是兩座平面正方形的木塔。

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遠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開元寺——泉州開元寺,正是雙塔的平面佈局,除此之外,國內還有多座雙塔並立的古寺。另外,在日本也有不少雙塔布局的寺廟。(圖片為泉州開元寺平面圖,據說唐代時,也是兩座木塔。)

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修復之殤

曹訊先生在《建築史的傷痛》一文中,認為上層“外觀力圖復原唐代樣式,可惜還不夠理想。”、“可惜二十年前的復原重修做得不好,未能顯現唐代鐘樓的神采。”

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木結構建築

開元寺鐘樓重修前實測圖及復原設計圖。圖片裁剪自論文《正定開元寺落架與復原性修復》

“1963年,梁思成到趙縣驗收隋代趙州橋的保護維修工程,返京途中重訪開元寺,面對殘破不堪的鐘樓,他提出設想:我們很有條件參照下簷斗拱和簷部結構並參考一些壁畫和實物,給這座小樓恢復一個唐代樣式屋頂,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它的本來面目。以我們所掌握的對唐代建築的認識,肯定能夠取得‘雖不中亦不遠矣’的效果······”

“結合老照片和學社留下來的數次調查資料來看,鐘樓上層木構架外簷鋪作均於清代取消,內部六椽栿以上已非唐物,但內槽四根金柱和其上的鋪作層仍為唐代舊物。落架大修時,二樓唐代木構部分均被拆除,取消六椽栿後將大銅鐘壓在復原後的四椽栿上與屋架結合,原有唐代出兩跳的五鋪作斗拱改為四鋪作出一跳的仿唐斗拱,其上仿唐月梁造。”

“曾有古建築愛好者留下這樣耐人尋味的話:梁公要在,即便認識上有偏差,也斷不至於造成這個樣子,梁公的話該聽的一句沒聽······如此碩大的鋪作被輕易換掉,完全不顧文物建築修繕應遵循的可逆性原則。”

附:梁先生《正定古建築調查紀略》,關於正定開元寺鐘樓部分

開元寺除塔而外,尚存一殿一鐘樓,而後者卻是我們意外的收穫。鐘樓的上層外簷已非原形,但是下簷的斗拱和內部的構架,赫然是宋初(或更古!)遺物。樓上的大鐘和地板上許多無頭造像,都是有趣的東西。這鐘樓現在顯然是警察的食堂。開元寺正殿卻是毫無趣味的清代作品。裡面站在大船上的佛像,更是俗不可耐。

開元寺的鐘樓(第七十五圖),才是我們意外的收穫。鍾《志》稱唐物,但是鐘上的字已完全磨去,無以為證。鐘樓三間正方形,上層外部為後世重修,但內部及下層的雄大的斗拱,若說它是唐構,我也不能否認。雖然在結構上與我所見過的遼宋形制無甚差別,唯有更簡單,尤其是在角拱上,且有修長替木。而補間鋪作只是浮雕刻拱,其風格與我已見到諸建築迥然不同,古簡粗壯無過於是。內部四柱上有短而大的月梁,樑上又立柱,柱上再放梁,為懸鐘之用。遼宋或更早?這個建築物乃是金元以前鐘樓的獨一遺例。因其上半為後來集舊料改建,下層飛簷因陳腐被削一節,所呈現狀已成畸形,故其歷史上價值遠過於美術方面。樓上東南角羅列多尊無頭石佛像,大概都是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