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舌尖滋味 已成記憶

吉安:舌尖滋味 已成記憶介福糕餅店舊址

介福糕餅店原址位於今吉州區上永叔路29號,店主為南昌人雷曉春。主要經營糕點食品。“介福”之意就是要“蓋過福泰隆”。

你是否經常在吃完某種美食之後,會懷念起以前的味道。懷念以前新鮮出爐的糕餅,懷念飄著濃濃香味的粉面,懷念過去“厚實”的饅頭包子……那些老味道一去不復返,因為那是記憶裡的味道。記憶是一種魔法,它能帶你穿越時空呈現當年的景象。1月18日,記者跟隨章先生的記憶走進熟悉的街道,為你找尋記憶中的糕點味道。

記憶裡的那種味道

85歲的章先生在他9歲那年跟隨家人從南昌逃難至吉安,暫住在桃樹下(今吉州區古南塔附近)。解放後,求知慾強烈的他前往湖北武漢讀書後分配至吉安市供銷合作社工作。1953年,章先生就在田侯路(中國人民銀行附近)住下了,這一住就是30年。

“介福的老闆雷曉春也是當時逃難到吉安來的。”章先生告訴記者,介福糕餅在當時是數一數二的美食,幾乎每天都是供不應求。“7角4一斤,還要拿糧票去買,沒有糧票的話10元錢一斤都不賣給你。那個時候男的有30斤糧票,女的相對就少幾斤。”介福糕餅店經營的糕點有蛋糕、薄酥餅、蔥油餅、蛋黃酥、月餅等品種。“我最喜歡吃的就是蔥油餅了,每天吃都吃不膩,剛出爐的餅乾那正是最香最好吃的。”因為住的離介福糕餅店很近,所以章先生每天都會去糕餅店裡買上幾個。“特別近,轉個彎就到,我天天去。”糕餅都是傳統手工製作的,一口咬下去,唇齒留香。“跟現在那些餅乾的味道有天壤之別。那時,真的是原生態食品,沒有任何添加劑。”

老人的記憶在每一處老字號舊址良久停留,於口述中,試圖抹去現今的高樓影像,復原它們最輝煌時的模樣。如今,老字號處境各異,有的黯然消失,有的依舊輝煌,還有的勉強經營。老字號曾是繁華的縮影,融入市井風情,隱藏著平凡人的喜怒哀樂,已成為很多人的獨特記憶。

逐漸沒落終易主

介福糕餅店每天都會開張營業,章先生年輕的時候還去過介福店內的餅乾作坊。從他描述中,記者彷彿能夠看見十幾個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人戴著帽子在作坊內和麵粉、壓餅、裝盤,還有幾個工人把裝好的糕餅放進烤爐內,一旁的工人正在不停地添柴火,利用熱氣把糕餅烘乾,另外幾個工人就負責把烤好的餅乾用鐵鏟剷出。一幕幕緊張而有序的作業畫面每一天都在不斷地重複上演。能與介福糕餅店相媲美的就是百米之外的福泰隆糕餅店,介福糕餅店之所以取名“介福”,就是希望能超過福泰隆糕餅店。

1955年,介福糕餅店的經營模式由民營轉為公有制,雷曉春已經不再是店裡的老闆了。“他的身份也轉換成了工人,跟店裡的夥計一樣,都是拿工資的。”改革開放後,機械化生產取代了大部分傳統手工業,對手工業產生了巨大的衝擊。“那時候吉安引進了許多的餅乾品種,而且都是機器操作製作,做出來的餅比糕餅店手工做出來的漂亮多了。糕餅還有各種圖案,大家都傾向於購買新品種。”漸漸地,介福糕餅店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上世紀80年代初,抵抗不住越來越大的市場衝擊力,介福就和福泰隆相繼倒閉了。那種味道就再也沒有嘗過了。”“過了一段時間,就有人在介福糕餅店的位置開了一家傢俱店。”1月15日,記者來到介福糕餅店的舊址,如今已是一家傢俬城,至於兩者有何淵源,傢俱城的老闆表示只是借用了當年介福糕餅店的“介福”二字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