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身播出後一直不溫不火:結局揭露了真相

陳坤暌違9年重返熒屏之作、民國上海灘愛恨情仇、雙胞胎梗、諜戰劇,《

脫身》華麗麗的預告片一出,妥妥成為年度熱播劇預定,戲裡包羅時下最熱門的元素,最夯的男女主角,最扣人心絃的戲劇衝突,宛若案板上豐富的食材,只待烈火烹油,便能燒製出2018年度當紅爆款。如今作為陳坤沉寂多年的首秀作品《脫身》終於收官了,但是雖然說這部劇已經收官,但是大結局讓不那麼圓滿,感覺編劇給了觀眾很多遐想的空間,同時還向我們揭露了一些不為人知的真相。。。


脫身播出後一直不溫不火:結局揭露了真相


果然,6月11日,《脫身》首播, 以破1的收視率贏得開門紅,然而,接下來一路下跌的趨勢卻讓耐人尋味,從1.048跌到0.7只用了四天,到6月22日,劇集播出將近過半,本應該漸入佳境,但收視曲線依舊毫無起色,繼續呈現下滑態勢。

豆瓣評分也從開畫的7.3分跌到了6.9分,乍看分數差強人意,評分形狀也接近於一般好片“P型”,但細究一下,無論短評還是長評,均是各種吐槽,與6.9分的評分有些格格不入。

豆瓣好歹還有diss評論證明《脫身》一劇尚有存在感,最尷尬的是在社交媒體上甚至連熱度都沒有,播出後既沒有上微博熱搜,也沒有任何熱門話題,同期播出的《扶搖》微博指數動輒百萬,《脫身》的微博指數卻只有十幾萬,討論度相形之下也顯得冷冷清清。

一部本來被寄予厚望,揹負了萬千期待的種子劇,為何在通往爆款的路上,無聲無息的啞火了?

說好的爆款電視劇為何啞火?


脫身播出後一直不溫不火:結局揭露了真相


《脫身》以民國年間為背景,陳坤在劇中一人分飾性格迥異的雙胞胎兄弟,圍繞著國共兩黨爭奪精英人才的“歸省計劃”,兄弟二人在時局動盪的上海灘,與萬茜飾演的女會計黃儷文共同經歷了一場場危機四伏的生死挑戰,同時演繹了一段“亂世愛情成長史”。

光看故事梗概,還頗讓人有點小激動呢,愛情和諜戰雙線並進,讓人想起《偽裝者》也記起《潛伏》,好劇的預感愈發強烈,然而《脫身》卻正是折戟於此。

啞火原因之劇本。

本劇編劇和製片汪啟楠,曾參與打造《風聲傳奇》《鬼吹燈之尋龍訣》《匆匆那年》,也是《河神》的監製,這部《脫身》依他所言:“我是上海人,十年前我開始有了寫‘上海三部曲’的念頭。《脫身》是其中的第一部,一寫就寫了九年。”

九年磨一劍的劇本,作為精工細作的品質保證,在電視劇上映伊始便作為金字招牌和特殊賣點被反覆提及,陳坤稱“編劇用9年的時間打磨一個劇本非常難得,無論電影還是電視劇,好的劇本永遠是吸引我最重要的因素。這個角色讓我想要重新演電視劇。”

其一,巧合過多,bug頻現。恰巧+剛好+偏偏,這些詞都不夠形容劇情裡巧合的頻率,推動故事發展的不是人物關係的內核,而是一個個被蓄意製造出來的偶然事件。偶然拿錯手提箱,偶然被撞見,又偶然被解救,雖然說無巧不成書,但所有的千鈞一髮,都靠偶然兜底,像是無數個0.0001%幾率事件重疊在一起,合理說服觀眾的劇情邏輯應該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不是隨意開金手指,劇集slogan是“用生命浪漫,憑本事脫身”儼然變成了“用生命作死,憑巧合脫身”。

如果說巧合還在劇本技巧探討範圍內,劇情bug就讓人忍無可忍,大喬和黃儷文明明住在一個小區,為了交換手提箱卻偏偏要相約在熙熙攘攘的鬧市,是覺得不夠刺激,故意挑戰觀眾智商嗎?更有甚者,葬禮和婚禮擠在同一天,小喬不給自己親爹出殯,上趕著去給朋友當伴郎,不合理程度已經超越倫理範疇,試問到底是想要激怒誰?

其二,缺乏主線,主角動機單薄。剛一開播,就有人追問諜戰劇情在哪兒呢?汪啟楠先是在微博上聲明自己寫的不是諜戰片,這個title純屬視頻平臺覺得好賣,所以貼的標籤,後來他跑豆瓣寫了長評以正視聽。按照編劇的說法,本劇是純正的帶冒險元素的浪漫喜劇,可即便如此,故事主線在哪兒呢?說好的家國情仇呢?迄今為止,沒有合理的主線推動故事向前發展,冒險元素全程靠主角自己作出來,最關鍵是把敵我雙方都往低智化塑造,生死攸關恍若過家家。

此外人設最崩的就是女主角,莫名其妙就對組織一往情深,毫無心路歷程,而且不斷的給別人製造麻煩,自己卻永遠理直氣壯,假設故事後期人物有所成長,或許也會因為前期太趕客而無法成功反轉。

 啞火原因之演技。


脫身播出後一直不溫不火:結局揭露了真相


讓無數人殷殷期待的,莫過於陳坤在《脫身》裡的雙子梗,這個在《白夜追兇》裡被潘粵明再度詮釋而爆紅的設定,不由得讓觀眾對陳坤的表演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然而,目前為止,大喬和小喬飆演技的狀況似乎還未出現,兩個人的區別主要靠衣服和表情大小來區分,相信廠花此番飾演孿生兄弟,絕對是奔著挑戰演技,提高專業能力,塑造經典角色這個高度而去。

孰料,雙子梗只淪為一個梗而已,並未出彩,大喬是更加鬼靈精怪的胡八一,小喬是更加沉默寡言的金燕西,這兩個都不是陳坤重新從血肉裡塑造出來的嶄新人物,而是舊有人物的一次復刻,大喬小喬同時出場的時刻更是少的可憐。角色的多變和層次感沒有在劇情中鋪墊開來,只流於表面,大喬愛挑眉,小喬不挑眉,大喬語速飛快,小喬語速稍慢,大喬浮誇,小喬沉穩。

這種表演方法可謂中規中矩,甚至被詬病為退步,陳坤作為電影咖此次迴歸小熒屏,有網友點評用詞破重——“電影演員拍電視劇需謹慎,很容易走下神壇”。

電影演員演電視劇跌下神壇

跌下神壇的不止陳坤一個,金馬影后周冬雨在《麻雀》裡的演技遭遇差評連連,金像獎影后張柏芝的新片《如果愛》豆瓣評分只有4.3分。

一個個電影咖,背後雖然有三金獎項加持,卻並未攔住他們在電視劇裡演技力不從心,以前業界眾口一詞“電視演員演電影力所不逮”,但顯然現實情況是“電影咖演電視劇也會捉襟見肘”,何以出現這種情況呢?

表演尺寸拿捏問題。首先要提一一下大熒幕和小熒幕的區別,正如張譯在知乎回答“作為演員,演電影和演電視劇有什麼不同?”中說到的“影視劇全是近乎實景的拍攝,追求的是真實,通過真實,引導觀眾進入一場夢境般的觀賞體驗,以儘可能真實的情緒感染觀眾,力求與觀眾同喜同悲。因此電視劇的表演尺寸很小,儘量靠近生活,而電影,我們主要指的是現實主義的電影,在上述全部的現實主義表演行當之中,電影表演的尺寸是最小的。在電影裡表現吃驚,也許,只需要眨一下眼睛。”

劃重點:由於熒幕大小和觀影者的距離,演員的表演尺寸,即動作和表情的幅度方面,電視劇>電影。

也是因此,電影咖去演電視劇的時候,很容易根據這個表演理論,放大表演尺寸,不管是肢體還是面部表情,參見周冬雨的《麻雀》,離開大熒幕,就肆無忌憚的誇大表演尺度,最終貢獻毀容般演技。

陳坤在《脫身》也被詬病演技浮誇,因為即便資深如他,也未能將表演尺寸收放自如,更多時候,放出去而沒收回來,雖然是人設需要,卻還是稍顯用力過猛。

電影和電視的區別。

電影為演員藏拙:電影的長度和電視劇的長度,決定了電影在劇情上更緊湊,畫面上更精緻。一部90分鐘的電影,通常有100場戲左右,每個鏡頭和轉場都是精心打磨,廢場很少,因此在導演的調教下,只要完成自己的表演層次,便能充分的藏拙。

電影為演員加分:高端的攝影器材+嚴謹的服化道+嚴謹的燈光+反覆的磨合,這些統統為演員的演技加分,電影演員的表演因此加成,電視劇嚴重缺少這些加分因素。

電視劇對演員的消耗:無論是陳坤還是周冬雨或是張柏芝,應付百場戲的表演狀態與應付千場戲的表演狀態,差異在所難免。


脫身播出後一直不溫不火:結局揭露了真相


另一方面,正如陳坤在採訪中說過:“我好久沒背過這麼多臺詞了,本來還擔心自己現在可能記詞不怎麼樣,後來我發現我可以,挺開心的!”儘管如此,為了充實劇情和拉長篇幅,電視劇里長篇累牘的口水臺詞再所難免,不僅消耗演員,藏拙亦無可能,幫演員露怯的風險更大。其實劇情演到這裡編劇已經埋下了伏筆,編劇的這樣安排也向我們揭露了還會下一部續集的,不得不說編劇給觀眾的遐想空間很大,小編覺得結局應該是這樣的安排:大喬沒死在臺灣幾十年安家立業或者離婚並育有子女。麗文帶著孩子在上海沒有再婚,幾十年後孩子們都大了,大喬孩子和麗文的孩子沒有血緣關係有可能相愛,然後美人遲暮英雄白頭大喬和麗文也終於在一起了。

結尾:《脫身》首集,王耀慶、廖凡、王景春先後登場為本劇貢獻了最精彩的表演片段後,三位影帝相繼炮灰。本以為拉開了轟轟烈烈的上海灘市井人物眾生相,沒想到變奏成為插科打諢的愛情協奏曲,雙生子愛上同一個女孩,死去的未婚夫死而復生,劇情沒有最狗血,只有更狗血。於廠花而言,一次對演技的挑戰變成了一次對演技的自我重新審視。而對於更多要從電影咖迴歸小熒屏的明星來說,這無疑是個提醒:本來圖的是更好的劇本更好的報酬,別弄得丟了光環,跌落神壇,得不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