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60歲以上的農民都還在干農活,是職業病嗎?

有些60歲以上的農民還在幹農活,是職業病嗎?

關注趙家好兄弟,關注農村實事,更新中

如果說是職業病倒也無妨,不過要加上引號變為“職業病”。我的祖上到我父親再到我這一代都是農民,我從小就看慣了田地裡春種秋收的老人在幹活。我小時也曾經突發奇想,為什麼人都老了還要種地呢?想歸想,並沒有問過那些老人,因為現實就給了我答案。

在農村,60歲以上的農民都還在幹農活,是職業病嗎?

第一、一個是沒錢,老人不幹活基本就沒啥收入來源了,農村的老人還不像市裡,沒有醫保沒有社保,自己不賺錢真是一點收入都沒有,有個大病小情的用錢更著急,所以必須幹活賺錢養活自己同時以備不時之需。有人會說,兒女為啥不養老人,兒女買房都是爹媽拿錢,養活自己都費勁,爹媽都不願意給兒女增加負擔。

在農村,60歲以上的農民都還在幹農活,是職業病嗎?

第二、土地是農民的生存之本。我記得小時候家裡每年都有一段時間吃返銷糧,那是因為去年秋收的糧食除了交公糧,留種子之外,剩下的全都吃完了。就這樣年復一年,靠土地作為生存之本,安身之命。雖然現在的農民再也不用交公糧了,農業稅也免除了,但是土地仍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

在農村,60歲以上的農民都還在幹農活,是職業病嗎?

第三、土地是農民的情感寄託。人一輩子從事什麼職業,如果一直視為立身之本,就會養成終身職業習慣。掙工資的人有退休的那一天,是因為有退休金,有養老的生存保障。但是對於老農民來講,只要活著就沒有退休的那一天,除非徹底幹不動了,或者兒女 孝 順堅決不允許老人再下地幹活。否則,老農民就會把情感寄託在屬於自己的那片土地上。

在農村,60歲以上的農民都還在幹農活,是職業病嗎?

第四、耕種可以讓農民保持活力。我的爺爺奶奶都是長壽之人,我父母親也70有餘,他們身體健康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在晚年的時候去田地裡幹活。雖然爺爺奶奶已經不在了,但是他們的晚年因為一直沒有完全“退休”,通過少量的勞作而使身體更硬朗。包括我的父母也一樣,讓他們休息,總能聽到他們說,閒不下來啊,一閒下來渾身不舒服。

在農村,60歲以上的農民都還在幹農活,是職業病嗎?

老農民的樸實和無華,值得我們尊重,他們每天都在默默無聞地付出,但是所求的回報皆包涵在風調雨順和五穀豐登之中。和城市裡的人相比,少了矯情,少了不滿,少了牢騷,在我看來這對晚年的老農民反而更有益於健康。

謝謝關注趙家好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