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外婆這麼牛?!自費留學、回國建校,錢學森都要喊她「師姑」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來源:精英說(ID:elitestalk)

不久前,高曉松參加了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的開學典禮,在致辭演講的環節中,他向莘莘學子分享了他的外婆與這所大學的淵源。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高曉松的外婆名叫陸士嘉,可謂是全體北航人敬仰的領航人。

她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籌建者之一,北航第一任空氣動力學教研室主任,是中國第一個空氣動力學專業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中國著名流體力學家、教育家,世界流體力學權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亞裔女博士。

在那個雷電激盪的年代,陸士嘉見過滾滾紅塵,也見過波瀾起伏,並以她非凡的一生,詮釋了一名學者的風範。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一艘盛載祖國未來的船啟航

1937年8月11日凌晨,這是日軍進攻上海的第4天,距離淞滬會戰大爆發還有2天。

這一天,城裡濃煙滾滾,炮聲隆隆,空氣裡刺鼻的硫磺味讓人喘不過氣來。震天響的炮彈爆破聲,即便遠在崇明島的村民,也能遙遙看見上海市區內房屋燃燒產生的火光。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淞滬會戰照片

此時,位於上海租界的一處港口,有二十多位年輕人們正與他們的家人揮淚告別,身邊等待著他們的,是一艘準備開往歐洲的輪船。

這些年輕人,都是經過政府考核,由民國政府送往世界各地留學的留學生。得益於退還的庚子賠款,這些年輕的佼佼者們,即將揹負著整個民族的希望,前往更為先進的西方,尋求改變民族現狀的良方。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第5屆“中英庚款”全體留學生合影,

他們身後就是淞滬會戰戰場

隨著船員開始收錨揚帆,輪船引擎的轟鳴聲漸漸蓋過了遠處傳來的炮火聲。

當船緩緩駛出吳淞口,望著遠處日寇炮擊下黑煙籠罩的上海,看著眼前滾滾的黃浦江和停在附近的日本軍艦,全船的留學生在一片啜泣聲中與祖國告別。

帶著滿腔的悲憤和矛盾,他們向腳下的土地獻上最誠摯的祈禱,人人懷著學好本領、早日回來報效祖國的決心,把眼前的這一幕永遠地刻在了心上,終生未忘。

果不其然,十幾年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成為了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中堅力量。

此時,在輪船上所有公款出國的留學生中,一位女生顯得格外另類,她就是自費留學的陸士嘉。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陸士嘉青年時期照片(左)

當時,由於公款留學不對女性開放,志存高遠的陸士嘉雖然12歲就考上北京師範大學附中,併成為北師大物理系唯一畢業的女學生,卻始終無法和她的未婚夫張維一樣,以公款的方式進行留學。

為了攢夠留學費用,陸士嘉畢業後考進學堂擔任物理課教員,辛苦攢錢,卻沒想到,攢了5年的學費被母親用在了幫弟弟開醫館的開銷上。

幸而在最後關頭,她有一個身為京城四大名醫之一的舅舅,提供了資助。

此刻,得償所願的陸士嘉和未婚夫張維一起坐在出海的輪船上,兩個人長久地互相望著,眼中全是堅定的鼓勵和熱切的期望。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張維、陸士嘉乘船赴歐洲途中

回想2年前,她的未婚夫張維以第二名的成績,敗給自己的小學同學錢學森,落選清華庚款留美公費生。但終於在1937年,考中提供僅2個名額的“中英庚款”留學公費生,獲得了珍貴的留英指標。

張維還記得,在他與陸士嘉出國前的訂婚儀式上,陸士嘉送給張維一支鋼筆,筆桿上刻著她親筆寫下的四個娟秀的小字:勿忘祖國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陸士嘉與張維先生訂婚照

忠於國家是這個家的靈魂

家族世代對教育的重視、對祖國的忠誠,深深影響著陸士嘉的命運。

陸士嘉誕生於一個傳統的書香世家,她的爺爺是光緒年間的進士陸鍾琦,曾經做過溥儀父親載灃的老師,也是清朝最後一任山西巡撫。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陸鍾琦

清朝末年,面對末日帝國的潰敗,無奈之下的陸鍾琦,已經做好了以身殉清廷的準備。

陸士嘉還有一位舅爺爺李秉衡,曾是四川總督,甲午戰爭爆發後被調任山東巡撫。八國聯軍進軍大沽後,李秉衡一路率軍拼死抵抗,無奈最後敗退通州,服毒自殺。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遼寧莊河鞍子山鄉李秉衡故居石像

陸士嘉的父親曾留學日本,本打算回國勸說父親以革命救國,卻不想在1911年10月武昌起義臨近時,和父親陸鍾琦一道,被閻錫山帶領的新軍打死。

陸氏家族世代都在身體力行中,詮釋著自己心目中的那個“忠”字。

彼時,還在襁褓中的陸士嘉由母親抱著,在僕人的幫助下,在茫茫夜色中逃跑,才得以倖免於難。

躲過了政治屠殺的陸士嘉,雖然從小顛沛流離,卻天資聰穎,7歲時就考上了北京最好的小學——北京師大一附小。中學的時候,她暗暗地立下做中國居里夫人的志向,實現科學救國。而後又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師大物理系。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北師大物理系1933班師生合影

(最後一排女生為陸士嘉)

她在一路成長中見證了國外先進的器械技術,從小就立下了科學強國、工業救國的志向,此次出國更是一心想著讀理工科。

現在,她終於可以正式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了。

報國立志改專業

輪船在大海上飄搖了2個多月後,終於抵達歐洲大陸。留學生們開始在英國、法國、德國等國,開始長達10餘年的學習生活。

張維去了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陸士嘉則去往德國,那裡是物理學的聖地。

在德國,陸士嘉先是在柏林過語言關,隨後順利進入德國哥廷根大學研究院學習物理,並以優異成績奪得洪堡獎學金,這筆錢的金額比中英庚款要高出近一倍,也幫助陸士嘉在經濟上實現獨立,不用再依賴遠在中國的舅舅寄錢。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University of Göttingen

留學期間,陸士嘉在學校裡聽聞日軍飛機轟炸中國,日軍飛機越來越多,而祖國卻連能造飛機的人才都還沒有,痛心疾首之下,陸士嘉決心改學航空。

當時,德國的航空工業非常發達,陸士嘉認為中國要想不捱打,必須發展航空事業,於是她做中國居里夫人的想法變成了改學航天專業,並選擇空氣動力學。

而在空氣動力學領域,普朗特(Ludwig Prandtl)是當時最頂級的科學家,也是空氣動力學的大宗師。在他手下有馮·卡門、鐵摩·辛柯、布拉·修斯等名家,世稱哥廷根學派。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科學史上著名的照片,普朗特、錢學森、馮·卡門

心想著要學就學最好的,要拜就拜名師,陸士嘉決心拜普朗特教授為師。遂而,這個勇敢的女生,直接敲開了世界動力學大師、近代力學奠基人普朗特先生的研究所大門。

無巧不成書,陸士嘉和未婚夫張維的小學同學錢學森,即便遠在美國也選擇了空氣動力學這行,師從馮·卡門教授,他也是普朗特的第一個博士生。

然而,普朗特是個很有個性的科學狂人,在他看來“東方人數學不行,女孩子就更不懂邏輯了”,況且當時的普朗特年事已高,已不再接收學生,也從未收過女研究生,更別提來自中國的學生。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普朗特(Ludwig Prandtl)

但陸士嘉不服,她抱著“外國人看不起中國,我就一定要為中華民族爭口氣”的信念,向普朗特勇敢地提出考試要求,並表示:“如果我考試成績不好,我決不乞求。” 面對這位有強烈民族自尊心又倔強自信的中國姑娘,普朗特同意她認真備考,兩個月後參加考試。

兩個月後,當陸士嘉如約來到普朗特辦公室,這位老先生一臉困惑,早已不認得她。

這可急壞了陸士嘉:您不是讓我讀您指定的書,兩個月後來考試嗎?我現在準備好了,今天就是來考試的。普朗特這才想起兩個月前的事。隨即拿了幾張紙,寫了幾道題遞給她:你去隔壁做吧,兩個小時後交卷。

兩個小時過去,老先生準時推門進來,拿過考卷認真看起來。老先生面無表情,陸士嘉則緊張得大氣都不敢喘。等看完了,老先生抬起頭輕輕一拍桌子:祝賀你,我收你了!

這個決定改變了陸士嘉的一生,也成為了她生命中極大的榮耀。一向以嚴厲挑剔而著名的普朗特教授在關門兩年後重新收徒,而且收了他學生中唯一的外國人,唯一的女學生。這在當時的德國人看來,都是相當不可思議的事情。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陸士嘉在德國與同學同遊

在普朗特教授的指導下,陸士嘉學業精進,然而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國際局勢變幻莫測,學校對實驗設施和核心技術進行了限制,實驗條件和實驗結果都對她嚴格保密,整個學習過程困難重重,這為陸士嘉的求學生涯蒙上了一層迷霧。

但眼前的困境並沒有令她沮喪,陸士嘉用嚴密的理論和方法處理了一個複雜的流體力學問題,所得結果與對她保密的實驗結果完全吻合。

1942年,一篇名為《圓柱射流遇垂直氣流時的上卷》的論文面世,陸士嘉順利地通過了論文答辯,拿到了德國三等博士學位中的最高級——一等。

同年,陸士嘉和張維結婚,1942年12月31日,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在柏林出生,至今他們家族還保留著當時的電報:除夕得一女。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陸士嘉與女兒

來自祖國的召喚

高曉松曾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份召喚,因了這份召喚而做的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這份召喚在陸士嘉心中,便是建設祖國。

當時的德國仍處在戰亂之中,想要回國談何容易。陸士嘉夫婦選擇了先暫時到瑞士中立國停留,然後轉道法國,從馬賽搭乘輪船,跨地中海、出大西洋、繞好望角、過印度洋、到越南西貢登陸、輾轉香港

幾近輾轉、顛沛流離,耗費了近一年半的時間,終於在1946年7月抵達上海,回到了闊別9年的祖國的懷抱。

陸士嘉先後在天津北洋大學航空系、清華大學水工試驗研究所任教,丈夫張維則長期從事結構力學和固體力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為中國培養力學人才做出了貢獻

1952年,全國高校調整時,陸士嘉肩負著國家的期望和歷史的重擔,在院系調整中她以創始人的身份建立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建校之初,陸士嘉自己花錢買來一大堆肥皂,和教師們一起製作建校規劃模型,也成為了北京航空學院最早的藍圖。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北航三大奠基人:沈元、陸士嘉、徐華舫在北航風洞實驗室工地上

隨後,陸士嘉的名字便和北航不分家了。她親自擔綱空氣動力學專業教研室主任,成為我國第一個空氣動力學專業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在這條開拓之路上,她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在她的主導下,學院建立了好幾個超風速風動配套設備,她歷任北京航空學院籌備委員會委員、北航航空學院飛機系副主任以及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1955年,錢學森也回到了祖國。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錢學森在紀念陸士嘉教授學術報告會上發言

在他的建議下,陸士嘉和其他專家研究後,決定突破蘇聯航空教育體系,創辦中國最早的空氣動力學本科專業。陸士嘉作為教研室主任,在專業性質和培養目標上,強調教學科研要結合生產實踐,為北航空氣動力學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奠定了基礎。

幾十年來,陸士嘉帶領學生研究的課題,常常是本學科前沿有待開拓的問題。

在陸士嘉看來,越是空白的,就越應該去研究,否則總會落後於國外。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陸士嘉為學生講課

有人勸她不要搞這種不易見效的問題,陸士嘉卻說:

“我深知這類問題在短時期是見不到成果的,甚至可能下一代也難見到。但科學研究往往是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的,科學工作者的職責就是要探索,不然就是徒有虛名。我總希望我國有所突破,並不是說我搞什麼研究一定要突破,我願意成為探索的一個小卒,一個鋪路石子,為後面的人做點探索工作。”

數十年來,北航的空氣動力學專業,為國家培養了近千名優秀學生,為推進中國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與此同時,陸士嘉的丈夫張維於1983年出任深圳大學首任校長。率先在學生和教職工補貼幫扶等方面實行了一系列改革,為建成深圳大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他們在德國出生的女兒張克群在20年後,考入清華大學建築系,師從建築學家和建築教育家梁思成,畢業後也成為清華傑出的建築學教授。

他們的小兒子張克潛,在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之下,成為一名物理電子學與光電子學科教育家。後成為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無線電電子學系主任。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1972年,全家合影。

前排左起:張克群、高曉江、張維、高曉松、陸士嘉。

後排左起:張克澄、高立人(高曉松父親)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2004年初夏,張克群和丈夫,以及他們的兒女高曉松、高曉江、張姍姍等一行人,捧著一掊骨灰,靜靜站在圓明園的一灣水池邊。

自1986年陸士嘉去世後,她的骨灰最初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那一年,丈夫張維在自家的後院種下玉蘭樹,後來一家人總在這裡合影,正如同《項脊軒志》 中描述的:“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1982年 張維與陸士嘉

2001年張維去世後,後人遵照兩位老人的遺願,將陸士嘉的骨灰從八寶山取回,又將張維的骨灰從玉蘭樹下取出來合在一起,摻上玫瑰花瓣,緩緩撒入水中,意為“質本潔來還潔去”。

眼前,骨灰紛紛揚揚鑽入水中不見了蹤影,只有花瓣飄浮在湖面之上,久久不曾散去。

本文版權歸精英說(ID: elitestalk)所有,精英說每日發佈海內外資訊,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

戳這裡為我加顆小星星⭐️

“星標”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現在只需三步:

高晓松外婆这么牛?!自费留学、回国建校,钱学森都要喊她“师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