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離校不彈性,不留作業引爭議:教育改革,不能看上去很美

彈性離校不彈性,不留作業引爭議:教育改革,不能看上去很美。

彈性離校不彈性,不留作業引爭議,家長:看上去很美,實際上很難。

今年以來,關於給中小學生減負,國家也是真的想了辦法,出臺了一系列的新措施,比如:推遲上學時間,規定不給(少給)中小學生留家庭作業,實行彈性放學制度......

可以說,這些規定的實施初衷都是好的,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人們卻恍然發現,理想和現實確實存在不小的差距,看上去很美的教育改革措施,卻也給孩子和家長帶來了一些新的困擾。

彈性離校不彈性,不留作業引爭議:教育改革,不能看上去很美


1.

先來說說“推遲上學”這件事。教育部通知規定,今年9月開始,中小學上課實踐不得早於8:00;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不得早於8:00到校,上課時間不得早於8:30。

初衷很好,為了保證中小學生的充足睡眠。但事實呢?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父母雙職工,孩子不能早於八點到學校,那家長如果送了孩子去學習再轉頭去上班的話,是不是會來不及?要是送得早了,孩子又進不去,難道把孩子一個人丟在校門外等嗎?這也是很多家長犯難的地方。

再說“不留作業”這件事,也是爭議很大。學校不給孩子留作業了,但是家長真的敢放心讓孩子不寫作業嗎?家長真的“坐得住”嗎?

現在小升初、初升高、高考的壓力多麼大,你就這樣一刀切地不佈置作業了,可孩子還是要面臨升學的壓力的啊?所以,現在很多家長都會私下裡讓老師給孩子佈置作業,或者自己給孩子買教輔或報輔導班。

我們再來看“彈性離校”這件事。彈性離校,其實是為了解決“三點半”問題,害怕孩子放學了但家長還沒下班孩子沒人管,所以很多學校會為小學時免費提供延時課後服務。

很多學校會為了方便統一管理,規定一個時間放學,比如冬季的話是五點半,家長就算到早了,也接不了孩子,缺少靈活性。

彈性離校不彈性,不留作業引爭議:教育改革,不能看上去很美


2.

所以,筆者也有聽到不少聲音,說這樣的教育改革其實只是看上去很美,註定是要失敗的。

這樣的想法雖然有些悲觀和絕對,但也不能說毫無道理。

首先,教育的改革從來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不是可以一蹴可就的。在當下教育體制不改變,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現狀不改變的情況下,試圖用“指標”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是不切實際的。這也是出現“彈性離校不彈性,不留作業引爭議”這樣的問題的根本的原因所在。

彈性離校不彈性,不留作業引爭議:教育改革,不能看上去很美


另外,我們這個社會發展太迅速了,所以導致現在的人都很焦慮,這種焦慮也會體現在教育領域。整個社會的競爭壓力那麼大,家長也著急,家長著急,孩子也承擔越來越多的壓力,競爭低齡化越來越嚴重。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一切為了孩子。

所以,目前的這些減負措施,問題肯定是存在的,但是也不需要太悲觀。問題不可能一朝解決,但只要大家意識到了問題,並開始採取行動了,那麼總會有真正解決的一天。

在那一天到來前,我們總得保持一點信心。

彈性離校不彈性,不留作業引爭議:教育改革,不能看上去很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