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阻止了鴉片煙霧的瀰漫,引來了戰爭,國人開始開眼看世界

現在的社會中存在著那無數人類無法抵制的誘惑,這樣的現象,在19世紀就已經出現了。人們在面對誘惑之時,說出“不”。不能讓誘惑吞噬自己,陷入其中。其中鴉片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林則徐阻止了鴉片煙霧的瀰漫,引來了戰爭,國人開始開眼看世界

鴉片戰爭給我國帶來沉重的打擊。在當時,我國是自給自足、進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抵抗購買外國的產品。英國商人卻需要用大量的銀元購買中國的茶葉、生絲等商品。這樣的現象讓英國人的內心產生了大量的不滿,他們想從中國謀取利益。於是英國殖民者以走私毒品鴉片作為謀取暴利及改變貿易逆差的手段,強迫其殖民地印度種植鴉片,再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收購、加工,然後走私到中國販賣。英國邪惡的行為,不僅在中國謀取鉅額的錢財,還讓中國人民染上煙癮,達到無法自拔的地步。這些人必須經常吸鴉片,否則,他們會產生痛不欲生的感覺。有的人甚至為了吸食鴉片,把自己的妻兒賣掉,去換取鴉片,讓自己過煙癮,社會上到處是鴉片,到處是家破的人民。

林則徐阻止了鴉片煙霧的瀰漫,引來了戰爭,國人開始開眼看世界

那些走投無路的鴉片販子受到中國人民的追捧,沿海官兵甚至出動兵船在近海與毒販交易,再由船運回內陸,開設煙館傾毒全國國民的行為令人髮指。正是因為鴉片輸入的急劇增加,中英兩國的貿易地位完全改變。英國由原來的入超變為出超,中國卻相反,造成白銀大量外流,鴉片使中華民族面臨滅亡的危險。社會的混沌,讓這個時期處於煙霧之中,皇帝看到此場景悲痛不已。中國禁菸以琦善為首的弛煙派抨擊黃爵滋,他以各種理由將菸害問題歸咎於其它社會問題上,而且主張禁菸的官員不過是少數人,就連光緒帝即位之前也嘗過鴉片,後來醒覺才戒掉煙癮,使他對禁菸一事未有猶豫。正是林則徐於江蘇巡撫及湖廣總督任內時禁菸,把煙販及鴉片吸食者一掃而空。鑑於林則徐的成功,道光帝認為禁菸並非不可行,於是道光帝下定決心革除吸食鴉片官員的官位。道光帝召林則徐入京,一連八日,天天皆召見林則徐商討禁菸,林則徐指出鴉片的危害——鴉片腐蝕中國的統治機構。許多貴族、官僚、地主吸食鴉片以後,更加腐敗,加劇了統治集團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他們接受賄賂,包庇鴉片走私,用加租增稅等種種方法,把購買鴉片的花費轉輸到人民身上,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他削弱軍隊的戰鬥力。請軍隊的將領和士兵吸食鴉片。

林則徐阻止了鴉片煙霧的瀰漫,引來了戰爭,國人開始開眼看世界

最終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1838年12月31日)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關防全國禁止吸菸,林則徐成為欽差大臣之後,引起弛煙派和滿洲貴族不滿,但礙於道光帝的黃威,不敢公開反對,只是暗中阻擾。弛煙派首領琦善向林則徐威迫利誘,後人記述當時的情況:

“道出直隸,遇直隸琦善,囑文忠無啟邊釁。蓋文忠任江臬時,琦為總督,曾薦文忠故言此,論似公而意則私也。”

林則徐阻止了鴉片煙霧的瀰漫,引來了戰爭,國人開始開眼看世界

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正式抵粵,受九響禮炮之禮,所有廣東高官員皆來迎賓。林則徐首先觀越華書院,並題了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3月28日,義律被迫同意繳出全部鴉片,總共18天時間。道光十九年二月十六(1839年4月10日),林則徐、鄧廷楨及廣東海吳監督豫坤出船到達虎門,同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驗收鴉片。煙販在沙角繳煙,並在路易莎號簽發收據,林則徐便建議繳出一箱鴉片,則賞茶葉五斤。林則徐本想將鴉片運回京師銷燬,不過御史鄧贏認為防鴉片被偷偷的換掉,就地銷燬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則徐決定於虎門公開銷煙。接下來林則徐就要找出銷燬鴉片更好的方法。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1839年6月3),虎門銷煙正式開始,虎門搭起了一座禮臺,前面掛著一面黃綾長幡。由於銷煙是公開參觀的,加上是端午節前後,因此人們紛紛前往虎門。另外,不販鴉片的外商、領事、外國記者、傳教士等等,都專程由澳門或其他地前來參觀,當中無一是英國人,以抗議清廷對英國人財產施加壓迫。此外,《澳門日報》、《季度評論》、《新加坡自由新聞》、《廣州紀時報》等外國人報紙皆大篇幅連續報道虎門銷煙,而且得到與鴉片貿易無關的外國人的支持及肯定。正是我國採取了正確的做法。澳葡政府對查禁鴉片一聲相當合作,葡萄牙商人全部承若,不販鴉片,並歡迎林則徐親臨查辦,林則徐於是發明,不但葡萄牙商人可以正常貿易,往中國貿易的更會得到保護,絕不被人欺凌。此次共銷煙兩百三十七萬六千五十四斤鴉片,其中少數鴉片運送京師作樣本,然後銷燬。

虎門銷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鴉片在中國的泛濫,讓人民的生活逐漸恢復原有的太平,可是好景不長,此事激化了英國對中國的憤恨,對中國進行了他們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讓中國人民又一次進入水深火熱之中。

林則徐阻止了鴉片煙霧的瀰漫,引來了戰爭,國人開始開眼看世界

此處的水深火熱就是鴉片戰爭,戰爭讓我國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內容

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通商口岸(史稱“五口通商”)准許英國派駐領事,準英國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賠款。清政府給英國2100萬元

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英國撤出南京、定海等處。

廢除清政府原有公行自主貿易制,准許英商與化商自由貿易。

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與英國商定,中國關稅自主權開始喪失。

林則徐阻止了鴉片煙霧的瀰漫,引來了戰爭,國人開始開眼看世界

條約使社會性質發生改變,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約簽訂前,中國是一個經濟自主的國家,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佔著居高位子。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改變,社會革命任務發生改變。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使中國的領土被受侵佔,也使中國踏上被他人欺負的道路。這些國恥事件,讓中國人民無法忘記,銘記在心。林則徐這位銷煙英雄,讓我們記在心中,他在我們心中一直活著。我們為他感到驕傲,為國效力的忠心。值得我們學習。

如果您喜歡歷史與文化,請您關注譚論古今,會帶給您更多有趣的歷史文化,讓歷史與現實為您照亮人生前程!如有不同意見或建議,請您在下邊留言交流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