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最知名的一首詩,意境絕美令人傾倒

桃花,最早見諸文學作品,當於《詩經·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達一種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來表達隱逸情懷了。古代,桃還有驅鬼辟邪的意思,而“桃”與“逃” 諧音,因有避世之意。

在唐寅的詩中,“桃花”這一意象頻頻出現,《桃花庵歌》是其詩詞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況、自譴兼以警世之作。

唐伯虎最知名的一首詩,意境絕美令人傾倒

桃花庵歌

明代:唐寅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換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這首桃花詩是是唐寅最有名的作品之一,膾炙人口。有人認為這首詩寫的是飄逸瀟灑,是唐寅一生快活自在的寫照;也有人認為這首詩是他消極避世,悲觀無奈之餘的感情寄託。不管是哪一種,這首詩裡溢出的閒情雅緻是足以讓我等傾倒的。

唐伯虎最知名的一首詩,意境絕美令人傾倒

唐寅性格狂放不羈,在繪畫中則獨樹一幟,自成一路。他行筆秀潤縝密,具瀟灑清逸的韻度。這首詩很有他行文的代表性。試想像一下,浪漫繽紛的季節裡,桃花奼紫嫣紅,群芳爭豔,少了哪一種色彩,都會顯得孤單,都會有幾分的失落,正如人生,不就因為她七彩的顏色和箇中的滋味,才更令人痴迷執著嗎?清新固然可人,但絢麗同樣惹人垂青。

唐伯虎最知名的一首詩,意境絕美令人傾倒

一個失意但風情仍然的文人,倚於桃花樹下,身影隨桃枝晃動,或不時輕步桃花叢中,手提酒壺酒杯,飽餐秀色,安靜而又閒適,又放蕩不羈。這種生存境界,不是有超凡意境的雅士所不能為。

然而此中真義並非人人悟得,君不見“別人笑我忒瘋癲”?而“我”,卻不以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難道你們沒有看到,昔日叱吒風雲富貴至極的君王將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沒,勢已落,連花和酒這些在他們生前不屑一顧的東西都無法奢望了,甚至連墳塋都不保。如果他們在天有知,也只能無奈地看著農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餘味綿綿。

唐伯虎最知名的一首詩,意境絕美令人傾倒

詩中將車馬權貴視如塵土,將酒盞花枝分者奉為天人,自有傲骨。瘋癲也好,痴狂也罷,花間獨坐自飲自斟,自有風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