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所高校決算過百億,要不要考慮解鎖一個花錢的新姿勢?

5所高校決算過百億,要不要考慮解鎖一個花錢的新姿勢?

日前,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在其信息公開官網公佈了2016年度部門決算。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的年度決算經費遙遙領先於其他高校,這五校的收支總決算額都超百億元。既然大學的辦學經費歸根結底都要花在對學生的培養上,那麼何不問問學生,學校的錢到底應該怎麼花?

學校預算學生做,為什麼不靠譜?

在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基本上誰當家誰管錢。可管理一所高校畢竟要比經營一個小家庭複雜得多,學校預算不能一個人說了算,得由一個決策層負責規劃。那麼作為校園主人之一的學生能夠進入決策層決定錢該怎麼花嗎?關於這個問題,《麥可思研究》在2015年7月刊文章《學生參與治校要有“邊界”》中曾有過討論。文中以美國羅斯福大學為例,介紹了美國部分高校讓學生參與學校管理時劃定了一條明確的邊界,即學生代表可進入學校中負責解決與學生聯繫直接和緊密的課程和學生生活事務問題的委員會,而涉及學校管理中高度敏感領域的委員會,如人事、預算等,便不需要學生代表加入。至於箇中原因,想必身為高校管理者的您對此不難理解。

以學校的財務預算為例,雖然歸根結底錢都要花在對學生的培養上,但如果真的想從他們身上獲得有戰略意義的建議並不容易。首先,學生和學校的管理者不一樣,他們中大多數人讀完四年本科就會畢業離校,因此眼光可能不會放得那麼長遠。並且每隔幾年,隨著一批批新生入校,學生的抱怨也可能大致相同。而大學的校務規劃通常是一個複雜、進展緩慢的過程,有些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的。因此讓一群需要把心思集中在學習和考試的學生來決定學校的錢該怎麼花不太合適。但是,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學生說了算的預算委員會

在美國西北大學,學校在做財務預算時便可以聽到學生的意見。該校設有一個完全由學生組成的本科生預算優先項目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在該校進行年度預算規劃時它將代表學生“發言”。這個委員會已有10餘年的歷史,當時西北大學管理者邀請學生代表為學校的預算撥款工作組提供一份年度報告作為意見參考。學校最初有這個想法的動機很單純——如果學生希望未來從校園生活中獲益,就應該參與到當下的校園規劃中。

現在,委員會每年提出一個具體的預算提案遞交給學校預算工作組,預算工作組會站在決策層的角度權衡這些提案是否可以被實施。每年秋季學期開始,委員會通過各種途徑,從學生中收集針對學校預算的各種想法。學生建議包羅萬象,既有深刻有見解的,如多支持大學研究計劃,增加課程;也有聽上去不切實際的,如為學生提供免費複印服務,空調系統覆蓋整個校園,等等。

到了冬季,該委員會搖身一變成為一家諮詢公司,在平衡學生對每個項目的需求、預估成本和學校的戰略規劃重點三方面基礎上,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對學生需求進行優先級排序,並於每年2月提出一份正式的報告遞交給校長、教務長和主管財務的副校長。當提案所需資金得到批准,委員會還要與相關部門合作,確保資金得到有效和及時的使用。

每年,委員會都會提出一系列新增或改善性服務意見,以提高西北大學本科教育的質量。過往的一些建議包括:

●學術方面

2007年,委員會申請學校圖書館延長運營時間,以滿足更多學生對學習空間的需求,獲得通過。2012學年,在委員會的推動下,西北大學恢復了當代思想系列講座,並提供資金支持。

●基礎設施改造方面

在過去的10年中,由於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無線網絡越來越依賴,在2008—2009學年,委員會申請增加資金和改善宿舍無線網絡覆蓋情況。在2011—2012學年,委員會提出擴大無線網絡覆蓋面積至校內所有大型教室。

●學生生活方面

2008年,委員會為開通週六學校到芝加哥的免費快線班車爭取到了一筆資金,以滿足學生希望更便捷、高效地去往芝加哥,獲取參加更多活動的願望。由於學生對班車的需求旺盛,第二年,委員會又成功獲得一筆資金,以延長班車的運營時間。

2008年和2010年委員會的預算提案中都提及希望學校提供更多的深夜用餐場所。學校經過在校內不同地點、不同時段對設置夜間用餐場所進行的試驗,最終決定新開兩處食堂,以滿足學生需求。

怎麼避免學生治校不專業?

可這聽上去是不是有點矛盾?文章開頭說由於學生不能目光長遠地考慮問題,一些高校不建議讓學生進入某些委員會,參與對學校重要領域的管理,後面又說學生可以為學校怎麼花錢提出建議。其實這兩者還是有挺大差別的。

首先,本科生預算優先項目委員會是一個學生組織。每年,委員會通過遞交年度報告的形式為學校制定預算規劃提出建議,而非一位或幾位學生代表進入委員會且享有決策權。

其次,委員會在選擇成員時,儘量兼顧代表更廣大學生的利益。從對委員會成員的介紹中可以看出,他們來自不同年級、不同院系以及不同地區。但是這不意味著為了保持委員的多樣性就放鬆對成員的選拔。

委員會由6~9名成員組成,其中學生聯合會主席必佔有一席之地。每年,只有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可以遞交申請加入委員會。在申請中,申請者需要回答如為什麼想要加入委員會;舉例說明為什麼自己可以勝任這個職位,對未來一年委員會工作的計劃;描述一項自認為有意義的由學校提供的服務或投資,以及一項仍需改進的服務,並解釋原因;為自己認為仍需改進的服務起草一份提案(1~2段文字即可,包括背景信息和建議),並給校長和教務長針對這份提案進行2~3分鐘的演講做好準備。之後,委員會的現任成員將對申請者進行面試考察。

第三,在遞交給學校預算決策層的年報中,委員會將從多種渠道收集意見與建議,如:

(1)委員會成員將與其他高校的學生組織領導座談,討論他們學校近期旨在提高本科生體驗的年度計劃和資金預算。

(2)啟動西北大學校園頭腦風暴活動。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在線調查,邀請全校學生在將目光放長遠的前提下回答“如果沒有預算限制,你希望西北大學有什麼改變”這個問題。

(3)在秋季學期舉行開放式論壇,分別與學生組織和學生組織的領導座談,討論學生有哪些需求。

(4)發放學生需求年度調查問卷並進行分析。這個具有針對性的調查,專為確定學生的最高預算優先事項以及潛在的建議所設計。調查問卷將發給全校每一個本科生,通常情況下,反饋率在15%到25%之間。

(5)與學校專門負責學生的優先事項的管理者進行座談,便於從學校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問題。

結語

可以說,西北大學的本科生預算優先項目委員會在規劃學校未來方面扮演著十分積極的角色。它不僅能夠向學校領導層及時、全面地反映學生的需求,也讓學生在求學的同時,收穫一段寶貴的針對實際問題提出具體解決方案的經歷。並且,學生並不是唯一從中獲益的群體。在委員會成立之前,每年西北大學的管理者都會收到並處理一些並不成熟的學生意見。而如今該委員會的工作幫助高校管理者簡化了這一過程。

當然,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特殊的情況,美國西北大學的學生參與學校財政預算管理模式並不一定適用所有高校。但我們應該相信,大學生可以針對學校預算做出非常有意義的貢獻,作為學校的管理者需要學會怎麼更好地收集這些意見,並反映在改善學生在校體驗的實際工作中。

主要參考文獻:

[1]Anil, Wadhwani, Jonathan, Green. Giving Students a Voice in the

College Budget [EB/OL].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13-04-01.

[2]西北大學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