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鐵血丹心話金庸

文|愚捷

在他的筆下寫盡了江湖恩愛,寫透了愛恨情仇,也寫出了家國情懷,更是寫完了每一個人心裡的武俠江湖夢。


人物誌|鐵血丹心話金庸



所有的人都在他的筆下活靈活現,無論是高大全的郭靖,還是渾不吝的韋小寶,無惡不作的謝遜還是亦正亦邪的趙敏,在他的筆下,他們都有著讓我們羨慕的人生,也有著愛不能愛的惆悵,這一寫就開創了華人武俠小說的輝煌六十年。

他寫著別人的人生,而今天,我們要拿起筆來寫他的人生,到今天他已經94歲的年紀,雖然不是天山童姥,但是在七十古來稀的凡人裡面也算長壽的。而今天,他將帶著他的武俠世界和我們的武俠夢想,去到了另外一個世界,開始他的新徵程。

1924年出生於浙江海寧,在當地自古查家就是大戶望族,雖然他出生的時候家道有點兒中落,但也還是良田千頃。其實自小不過是多看了一些閒書,父母也未太過於要求成龍成鳳,在加上後來山河破碎輾轉搬遷,也讓自己親眼目睹了國家受侵略各種悲慘,這一些都最後放進了郭大俠死守襄陽的決心裡面。

後到重慶讀大學,學的是外交關係,但是因不滿政治活動被學校開除。抗戰勝利後返鄉做了一名報社的記者,從此開始了一個報業從業者加武俠連載的寫手。

在1955年的時候,因為報紙的銷量關係,那時候的報紙開啟了小說連載,而且前輩就是梁羽生。金庸當時也沒顯現出武俠小說宗師的風範,只是因為總編的一句話你也要試試,才開啟著名的金庸的時代。




人物誌|鐵血丹心話金庸


他的第一本書《書劍恩仇錄》就是從報紙連載開始,每天一千字左右,《大公報》就是他的起點,而且也成就了三劍客梁羽生、金庸和陳凡。

《書劍恩仇錄》連載了一年,第二年《碧血劍》又是連載了一年,大家最熟悉的《射鵰英雄傳》連載了三年,能連載三年的還有接下來的《神鵰俠侶》、《天龍八部》和《鹿鼎記》。

其實最開始寫武俠小說是試試看,但是到自己創辦報紙開始,就變成了不得不寫,因為要促進自己報紙的銷量,所以每天要寫社論和武俠小說,一天要寫兩千字,還各不相同。

社論是天天要有新觀點,武俠小說要人物情節各種設定演進,讓此時的金庸的忙得是手忙腳亂卻樂此不疲。所以你能看到接下來到1972年最後一部《鹿鼎記》止,這17年的時間裡寫就了15部作品超過千萬字。

因為有了金庸,接下來的電影電視劇市場在武俠題材板塊根本就不愁故事。1958年第一部改編的電影《射鵰英雄傳》開始到現在為止拍了38部電影;從1976年開始的改編的電視劇有66部之多,加起來超過百部影視作品。

記得在小時候的老家,八幾年的時候,剛有黑白電視,而且一個村也就幾臺電視機,看金庸的第一部電視劇就是《射鵰英雄傳》,當時也算是盛況空前萬人空巷,不過那時候虐心的一件事情就是農村老停電,而且還就是七點半左右停到十一點,正好電視臺晚上的黃金時間。

所以從小就羨慕城裡人,因為他們那裡不停電,可以盡情的看電視。

當時的《射鵰英雄傳》也是邊拍邊播,就跟金庸先生寫小說連載一樣,今天根本不知道明天故事會怎麼發展,但是不管他,今天的先這樣弄。

83版本的《射鵰英雄傳》無論是從演員還是主題曲還是畫面風格,堪稱經典,而且是空前絕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到現在為止郭靖黃蓉的角色演繹都沒人能夠超過。

彷彿黃日華就是為了金庸的郭靖而生的,尤其是蓉兒,翁美玲的精靈古怪和小虎牙的形象,把一個杜撰的人物演成了歷史人物,以至於讓我一幫小少男情犢初開夜裡經常夢見蓉兒,也在心裡暗暗發誓非蓉兒不娶。

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那時候的蓉兒根本不是我們能夠得著的,所以,註定是成為了夢想。後來聽說翁美玲為了他的情郎自殺了,從此世間再無蓉兒,從此我與蓉兒也是陰陽兩隔讓我不禁傷感,而且還恨透了那個讓蓉兒自殺的湯帥哥,鄙視。

每次《射鵰英雄傳》的片頭曲一想起,那個進行曲式的上升旋律,一下就能把人拉進熱血沸騰的情緒,大合唱開頭展現出氣勢磅礴的金戈鐵馬場景,進入歌曲部分的鋼琴伴奏雖然簡單但是力度強勁,羅文的粗獷男嗓加上甄妮的柔情不失剛烈嗓音,讓一首《鐵血丹心》準確的表達了《射鵰英雄傳》的全部人物愛恨情仇。如果沒有這首《鐵血丹心》似乎也不會有《射鵰英雄傳》的傳奇,但是就是沒有如果所以才一切順理成章,後面兩首主題歌就是例證。

主題歌最後一個畫面就在圓月前面郭靖拉弓屈膝欲射,代表了勇猛神武的郭大俠從一箭雙鵰開始,開啟了亂世的逆襲成功人生,這是宋末時期的人生自我奮鬥勵志成功的故事。

還有一個一襲白衣且孤單冷傲的姑姑小龍女讓我念念不忘,陳玉蓮和劉德華的版本深深的刻在我兒時記憶裡。但是因為農村的停電加上節目播出的不確定性,《神鵰俠侶》也沒有連續的看完,後面新的版本也沒怎麼看,因為那個姑姑已經無人能演了。

一直是偶像派的鄭少秋,風流倜儻處處留情,把紅花會的總舵主演得出神入化,不管是《書劍恩仇錄》裡主角還是周星馳版的《鹿鼎記》裡的配角,陳家洛的形像也是從那個時代來到我們面前,是那樣的真實毫無違和感。

周星馳的無厘頭通過前期大量的積累,終於到了王晶拍的《鹿鼎記》兩部電影,韋小寶的奸滑小混混但是又成大業的形象只有周星馳能演活,不知道是韋小寶成就了周星馳呢還是周星馳成就了韋小寶,反正金庸的韋小寶就是周星馳。

張敏演的趙敏,那也是外形美貌眼神銳利高傲冷豔但又柔情似水,在與李連杰的搭檔當中把張無忌和趙敏的傳奇繼續傳承,趙敏也是張敏,只有張敏才是趙敏,只有李連杰和張敏才能讓《倚天屠龍記》真正存在,李連杰就是倚天劍,張敏就是屠龍刀,天下才能一歸。

七十年代的一姐林青霞,把那個葵花寶典公之於眾,那個東方不敗非男非女陰柔但堅韌的眼神和氣質拿捏自如,讓東方不敗在金庸先生的武俠江湖裡獨樹一幟惹人喜愛。

這些導演和演員,把金庸的武俠江湖和俠義擔當通過視覺效果呈現了出來,也讓當代的我們大飽眼福,同時也成就金庸先生的武俠江湖。說不好是誰成就了誰,但是作為作者的金庸還是始作俑者,也需要更多的人來演繹和傳承金庸先生的江湖道義。

金庸先生的武俠江湖,造就了華人群體巨大的粉絲,

導演演員也是粉絲,吃瓜群眾也是粉絲,還有粉絲能夠把他的武俠江湖融入了企業之中。

名震江湖的阿里創始人就是金庸的鐵桿粉絲,當年在西湖邊上創建阿里的十八羅漢也依照金庸先生的著作分別取了名號。


人物誌|鐵血丹心話金庸



馬雲的花名就是風清揚,在《笑傲江湖》裡那可是絕頂高手但又隱跡於世,練得是獨孤九劍,擅長一箭穿心,白鬚青袍,仰天大笑出門去,在武林中只聞其名不見其人,馬雲的理想或者現實也就是風清揚的一個翻版。

古龍先生說“一個人的名字有可能起錯,但是外號(花名)卻是絕對錯不了的”。名字是自我概念的一部分,而花名更是凸顯了自我的核心部分。

互聯網文化本來也是一個去中心去層級的文化,在互聯網的江湖裡,不管是老闆還是員工,都是一視同仁。但是在傳統的中國文化裡,層級觀念非常強,所以馬雲借金庸先生的江湖來娛樂輕鬆阿里的文化,讓自己阿里成就了一箇中西結合的獨特文化現象,這是風清揚的獨孤第十劍的延伸,也是馬雲的創造。

所以,阿里從0開始一路狂奔到世界前五,用了十九年的時間,也是馬雲作為金庸門徒的十九年時間。西湖論劍請了金庸做主持人,自己練太極做太極文化推廣,成立達摩院為人類未來賦能,這一切,都是受金庸先生的指引。

金庸先生也為阿里題詞:寶可不淘、信不能棄。

今天,金庸先生離我們而去了,留下了15部千萬字的武俠江湖,有豪氣雲天的武林大會,有華山論劍的武林至尊,有南北善惡的是非江湖,也有中原大漠的民族紛爭,一切都是金庸先生的人生記憶。別人選擇了遺忘,而他選擇了記錄傳世,讓後人或鼓舞、或戒惡、或超然、或痴情。

懂他的謂他心憂,不懂他的又謂他何求,他的愛情、他的親情、他的家國夢和他的整個生活和人生,都在他這裡面。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有人曾經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

老先生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2018/10/30晚23:22於京松榆裡紀念金庸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