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企業從抗日烽火中走來,如今已是中國製藥巨子!

1943年,在日寇的封鎖下,膠東根據地通往外界的補給線路全部被切斷,軍需藥品和醫療器械供應更是緊張。為實現能夠擁有自己的製藥工廠,給戰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的願望,時任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與參謀長賈若瑜決定成立自己的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產機構。

同年11月,在時任膠東軍區衛生部長張一民的協調下,劉浪、董永芳、董星五等18名有一定醫藥知識的八路軍戰士,來到今牟平縣後垂柳村,成立一個製藥小組,在這裡進行藥品的研製和生產。這也就是山東新華製藥廠的前身。

这家企业从抗日烽火中走来,如今已是中国制药巨子!

成立初期,製藥組只能就地取材,製作一些傳統的膏、丹、散、丸、露等中成藥。為了能夠儘快生產出這些化學藥品,只有高小學歷的組員們開始四處奔走求教。

这家企业从抗日烽火中走来,如今已是中国制药巨子!

為了應對敵人大規模的掃蕩,製藥組頻繁更換地點。1944年3月,製藥組遷出牟平境內,移駐今乳山縣崖子鄉的井口村,1944年5月,再次遷入靠近公路的田家村,人員已經發展到70多人。

这家企业从抗日烽火中走来,如今已是中国制药巨子!

隨著各類新成員的陸續加入,以及利用畜力代替人力,製藥組藥品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手術用鑷子、探針等醫療器械產品也開始納入生產。

这家企业从抗日烽火中走来,如今已是中国制药巨子!

時任膠東軍區衛生部部長 張一民:“新華這個名字是我起的,當時的延安有新華社,所以這有那個時代的意義”

这家企业从抗日烽火中走来,如今已是中国制药巨子!

抗戰勝利後,新華製藥廠的發展形勢有了根本的好轉,為了進一步壯大生產隊伍和規模,滿足更多的需要,新華製藥廠搬遷到了交通較為方便的牟平縣觀水村。

1948年10月份,新華製藥廠由膠東搬遷到魯中重鎮淄博張店,他們步行了22天在敵人飛機轟炸下一路走到了張店。

这家企业从抗日烽火中走来,如今已是中国制药巨子!

1950年7月,新華製藥研製成功特效藥斯銻黑克,一舉撲滅了肆虐半個中國的黑熱病,解救了200多萬民眾的病痛,解放了生產力,為新中國的衛生健康事業立下了第一功。

这家企业从抗日烽火中走来,如今已是中国制药巨子!

1955年,新華人自力更生建設的新中國第一個較大規模的化學合成原料藥車間非那昔汀車間建成投產。開創了新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化的新時代。1957年中央化工部正式確定新華製藥以解熱鎮痛類藥物為發展方向,從1958年開始到1970年代,經典安眠鎮靜類原料藥巴比妥、苯巴比妥,解熱鎮痛類原料藥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安乃近,精神類原料藥咖啡因,激素類原料藥氫化可的松、醋酸強的松等先後投產。

这家企业从抗日烽火中走来,如今已是中国制药巨子!

978年,咖啡因重大工藝改進和斯銻黑克兩項科研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科技進步獎。1980年,經典解熱鎮痛原料藥布洛芬投產。同一年,由新華自主研發的經典藥物,不含氟、全合成喹諾酮類抗菌藥吡哌酸投產。80年代以來,阿司匹林原料藥、米妥兒、吡哌酸片先後榮獲國家質量銀獎,1989年,布洛芬原料藥和布洛芬片雙雙榮獲國家質量金獎。

这家企业从抗日烽火中走来,如今已是中国制药巨子!

1982年投產的一分廠,為布洛芬等拳頭產品擴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近30年後的大規模園區化生產做了先行先試的探索。

这家企业从抗日烽火中走来,如今已是中国制药巨子!

1992年,新華製藥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成投產了國內第一座符合GMP標準的片劑生產車間,該車間被國家醫藥局樹立為GMP樣板車間。1993年與香港志達公司成立了新達製藥公司,1995年與荷蘭DSM公司成立了新華肯孚製藥公司。

这家企业从抗日烽火中走来,如今已是中国制药巨子!

1992年,新華製藥在全國醫藥行業中率先開展自營進出口業務,從而開啟了自身的國際化經營戰略。進入新世紀以來,新華製藥以創新驅動戰略和國際化戰略為兩條主軸推動公司運營,加速企業發展

这家企业从抗日烽火中走来,如今已是中国制药巨子!

2018年是新華製藥成立75年週年。一路風雨走來,新華製藥以她那份獨有的產業報國、拼搏奮進、忠誠盡責、創新開拓的精神引領著一代又一代的新華人,緊隨著國家、民族的脈博跳動,同呼吸,共命運;承載著製藥興國,藥濟蒼生的崇高理想,砥礪前行,奮鬥不息!

这家企业从抗日烽火中走来,如今已是中国制药巨子!

敬請收看本週日晚間18:15淄博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的《我們的城市》——紅色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