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學工程應由國家層面管理

有學者撰文指出,中國大科學工程正面臨著信任危機和資源危機,我認為很及時。

在科學界即將被一些基礎尚未足夠紮實的科技進步,以及不負責任的媒體營造的科技繁榮衝昏頭腦之前,這個提醒相當於醍醐灌頂。

我對大科學裝置的認識從在北京同步輻射裝置線站做實驗開始。

我讀博士至今,在北京同步輻射裝置和上海同步輻射裝置上做實驗已經有數十次,其間見證了我國同步輻射技術的迅速進步,也看到了制約其發展的不足之處。

得益於中科院開放務實的學術環境和管理制度,中國的同步輻射裝置已經逐步成為世界重要的應用基礎研究基地,為生命科學、材料科學、極端條件下物理化學,乃至光學技術、光學工程等方面源源不斷地提供數據和建造經驗,培養了大量人才。

就我所從事的膠體化學而言,同步輻射給我提供了看清楚膠體和薄膜微觀現象的有力工具。在我看來,依靠中科院管理的這兩個大科學裝置是成功的。

當一個大科學裝置涉及更多更大的機構時,只依靠一個主體機構來管理就會出問題,內部鬥爭會極大降低整體效率,較低的投入產出比將使投資不斷增加,最終導致要麼工程在財政不能支持時下馬,要麼在主導權爭奪和互相排斥中破產。

因此,大科學工程需要最高層級的指揮。

美國的LLNL實驗室主要做慣性約束聚變研究,這個機構有上萬員工,研究任務隸屬美國能源部管轄,但其運營由第三方機構負責,撥款由國會批准。

這樣的機構設置有幾個好處:任務導向可以避免其成為一個類行政部門,從而保證其研究機構的本質;撥款級別高,避免預算誤差,主要是由內部爭奪引起的重複計算的預算,以及準確判斷預算秩序,也就是重要性優先;運營獨立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在我國屢屢發生的“屁股決定腦袋”之類本位主義的事情。

這種機制下,任務被逐級分解到個人,不管這個人原來在什麼單位供職。

一句話,一個大科學工程用一種“語言”說話。

像同步輻射這樣的大科學工程其實還不算大,中科院的管理能力足夠了,也能辦好。

但有些涉及多部委合作的大科學工程則是關乎國計民生名副其實的“大”,這種工程除了需要舉國體制來聚攏人才,更需要最高層級的指揮,即由全國人大決定任務和預決算,由國務院決定組織方式和運營模式。

國內類似於LLNL的任務由隸屬關係不同的兩個研究所承擔主體任務,加上大量外圍合作單位,組成一個很難善終的大科學工程。

兩個研究所以及各自的上級主管部門爭奪任務主導權,以此為起點,項目經費分配、冠名權被層層爭奪,在工程內部形成一個錯綜複雜的人事關係局面,管理效率低下,完不成任務無法問責,因此技術進展緩慢。

從管理上講,這樣的大科學工程不應該由一個層級較低的單位來主持。

從承擔單位的角度講,承擔超越其能力的任務是不負責任的。大科學工程任務意味千萬納稅人的錢,承擔任務意味責任,而不是名譽。

大科學裝置是高度複雜的系統工程,是對國家管理能力的考驗。

設立最高層級的指揮系統,最高長官不能是科學家,必須是品德高尚的專業的管理人才,因為目前很難找到沒有本位思想、兼具管理特長的科學家。

這樣且行且總結,步子不要大,要穩,才能成功。

(http://blog.sciencenet.cn/u/ICF2009)

《中國科學報》 (2018-10-26 第2版 博客)

注意!微信又雙叒叕更新了......

此次改版後,每個用戶最多可以設置12個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往常的大圖封面展示。為了不錯過科學網的推送,請根據以下操作,將我們“星標”吧!

點擊“中國科學報”進入公號頁面→點擊右上角的···菜單 →選擇“設為星標”,搞定!

大科学工程应由国家层面管理
大科学工程应由国家层面管理
大科学工程应由国家层面管理大科学工程应由国家层面管理
大科学工程应由国家层面管理

請按下方二維碼3秒識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