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化是阻礙國內期刊國際化的重要因素」

從最近哈佛大學撤銷31篇論文,到去年《腫瘤生物學》撤稿107篇論文,科研誠信問題也成為科技期刊界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在10月23日召開的第十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艦船研究》名譽主編朱英富坦言:“透明化是國內期刊明顯的短板,也是阻礙國內期刊國際化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朱英富表示,偽造同行評議的行為值得期刊界反思。儘管隨著科研領域的日益細化,小同行評審專家不多,造成某些論文的評審專家不好找,但“《中國艦船研究》通過更細緻審核評價專家信息、建立動態更新的審稿專家數據庫等方式規避了這個問題”。

在科技部原副部長、《光:科學與應用(英文版)》主編曹健林看來,中國科技期刊環境建設很重要,“該摒棄的堅決摒棄”。

“為什麼有些刊物辦不好?因為現在評職稱要文章。”曹健林直言,如果期刊只是給評職稱這支隊伍提供一個平臺的話,“一流刊物就別想了,如果再放放水,那麼期刊就完蛋了”。

事實上,一些國內期刊正在嚴格執行“雙盲”的審稿制度,對於超過重複率指標的稿件,有明確的處理措施,以保證學術出版的透明化。

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被引用情況是評價的重要參考指標,“但有些時候,也存在這些指標被簡單化、絕對化使用的情況。所以,科技期刊要進一步加強同行評審,探索合適的同行評審機制,正確客觀地評價科研成果,有效防範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朱英富表示。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科技期刊的數量為5052種。

隨著中國科技進步,如何推進中國科技期刊躋身世界一流,促進科技期刊國際合作交流,也成為論壇聚焦的話題之一。

2013年,中國科協等部門啟動了“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支持英文科技期刊發展。

目前中國在數量上已經躋身“科技期刊大國”,但與會專家認為,在科技期刊的質量和水平上還有待提升。

中國科學院院士、《力學學報》主編魏悅廣表達了他的擔憂:“目前我們的發展受到了來自SCI評價體系的衝擊,同時,如何培養力學工作者文化自信、學科自信,吸引他們把重要的研究成果拿來發表,也是我們一直探討的問題。”

《中國科學報》 (2018-10-24 第1版 要聞,原題《第十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召開 “透明化是國內期刊的明顯短板”》)

注意!微信又雙叒叕更新了......

此次改版後,每個用戶最多可以設置12個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往常的大圖封面展示。為了不錯過科學網的推送,請根據以下操作,將我們“星標”吧!

點擊“中國科學報”進入公號頁面→點擊右上角的···菜單 →選擇“設為星標”,搞定!

“透明化是阻碍国内期刊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透明化是阻碍国内期刊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透明化是阻碍国内期刊国际化的重要因素”“透明化是阻碍国内期刊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透明化是阻碍国内期刊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請按下方二維碼3秒識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