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諸葛多智而近妖,而正史記載,諸葛亮帶兵打仗竟是這種形象

《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常在兩軍對壘之時,乘四輪車,搖著羽毛扇,很好的塑造出了“指揮若定失蕭曹”的藝術形象,致使很多人錯把演義當正史,以為諸葛亮不善騎馬。在《三國演義》裡不僅多次出現諸葛亮騎馬的情節,甚至還有諸葛亮親身誘敵的橋段


鲁迅说诸葛多智而近妖,而正史记载,诸葛亮带兵打仗竟是这种形象​孔明引一隊不整不齊軍,過金雁橋來,與張任對陣。孔明乘四輪車,綸巾羽扇而出,張任率大小軍校齊殺過來。孔明棄了四輪車,上馬退走過橋。”如果諸葛亮不善於騎馬,又怎可能親身誘敵。諸葛亮乘坐四輪車的說法並不見於正史,僅存於小說筆記中。宋代的《類說》中有過這樣的記載,諸葛亮與司馬懿對壘,戰前司馬懿身著鎧甲處理軍務,魏軍的探子前來報告說諸葛亮“乘素車,葛巾,持羽毛扇指麾三軍。”司馬懿曰:‘真名士也。’”

鲁迅说诸葛多智而近妖,而正史记载,诸葛亮带兵打仗竟是这种形象​諸葛亮南征北伐,所到之處,地形崎嶇複雜,並不適合乘車。而且一旦落敗,必須騎馬才能逃脫,每打一次敗仗就要給敵人留下一輛四輪車當戰利品?軍威何在啊。諸葛亮的一生為蜀漢政權殫精竭慮,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軍中有被杖責20以上者都要親自過問,可以說是操碎了心,最終病逝於五丈原

鲁迅说诸葛多智而近妖,而正史记载,诸葛亮带兵打仗竟是这种形象​諸葛亮由於辛勞過度,身體健康狀況惡化,不能騎馬才不得已坐上了四輪車,古代行軍打仗,保持士氣的旺盛尤為重要。一個天天坐輪椅的病老頭來指揮打仗,而且還坐得如此張揚,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坐輪椅,顯然是不符合常理的。所以諸葛亮在北伐的時候偶爾乘車是可能的,但在兩軍對陣之前還坐在四輪車上而不騎馬,明顯是誇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