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正在毀掉10幾億中國人!


焦慮,正在毀掉10幾億中國人!


凡事都喜歡跟別人比

是焦慮和不幸的根源

你焦慮過嗎?


當你畢業,工作還沒著落,同學已經簽了知名企業;

你25歲,身邊的人都戀愛了,你還單身;

快30歲了,同齡人都已結婚生子,你還未婚;

30多歲了,同事買了第二套房子,生了二胎,而剛當媽媽的你對抗著產後抑鬱,身心疲憊……

前段時間,一篇《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再次點燃了人們的焦慮。

80後胡瑋煒的成功,引起了很多人的反響,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承受不起焦慮之重了。

如今的焦慮比以往任何時代都來得輕易,來得沒有理由。

眼看著朋友圈裡誰買房了,誰又提了新車,誰又帶薪休假出國,誰的公司獲得千萬融資,誰又年紀輕輕就創業實現財務自由……

而你,依然往返在上下班的路上,晉升加薪不知何時到來。

房價還在飛漲,自己的收入被遠遠甩在後面,害怕自己被時代拋棄嗎?

害怕自己的成功速度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嗎?

害怕跟同齡人坐在一起的時候相形見絀嗎?

1


是不是感覺視頻中那位校長的話很熟悉?

我們也曾被告以這樣的人生:何時上大學,何時找一份好工作,何時買房子,何時結婚生子,何時成功,何時獲得歲月靜好的安定生活……

人生,成了按部就班、一眼能望到頭的課程表。

相比之下,你一定更認同這樣的人生吧——


焦慮,正在毀掉10幾億中國人!



人生本該充滿可能,彩蛋不斷,可惜,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害怕跟別人不一樣,害怕被同齡人拋棄,害怕自己失敗。

末那的一個朋友,同期畢業的同學都已買房了,他卻把錢用在自己喜歡的事業上招兵買馬租辦公室,自己和家人租房住。

三年後,同學的房產增值近百萬,但在創業的第五年,他的努力堅守讓公司營收超過千萬。

我問他,當房價越來越高時感到焦慮嗎?

他說:“也焦慮過,但讓我焦慮的,不是別人成功了,不是別人的房子增值了而自己還在租房,我焦慮的是自己的理想何時才實現。”

焦慮的方式有千百種,最高級的焦慮,應該是為自己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而焦慮,進而努力、堅持。

因為同齡人套現15億、因為別人家的孩子更有出息、因為別人比自己混得好而焦慮,不過是庸人自擾。

2


不得不說,除了老師,父母也是最容易焦慮、以及傳播焦慮的人群。

別的孩子都會跑了,自己孩子還走不穩,焦慮!

看著孩子比同學考得分數低,焦慮!

別的孩子都在上輔導班,焦慮!

別的孩子比自己孩子工資高福利好,焦慮!

別的孩子都談婚論嫁了,自己孩子還沒對象,焦慮!


焦慮,正在毀掉10幾億中國人!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命軌跡

別讓他們成長為千篇一律的模樣

“孩子,我不催你結婚,如果你能過好現在,那也一定能過好以後的生活;如果為了結婚而結婚,導致生活不幸福,那麼以後也不會幸福。”

是的,如果因為焦慮而去參加並不感興趣的輔導班,去嫁入沒有感情的婚姻,去做看似工資高但自己並不擅長的工作,後果無疑是悲劇的。

父母沒有錯,但做父母的把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則會讓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容易一錯再錯:凡事都下意識跟別人比,不知道什麼適合自己,成功的標準就是比身邊人都“成功”……

可什麼是成功呢?

對生過病的人來說,恢復健康是成功;

對深處戰亂的敘利亞國民來說,搬到和平的地方生活是成功;

對異地戀人來說,在一起生活、結婚是成功;

對婚姻不幸福的人來說,離婚是成功;

對一個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的人來說,任何時候都是成功。

3


前面視頻中提到了知名的美國演員摩根弗里曼。

很多中國觀眾對他不會陌生,在人到中年不如狗的52歲,他才成名。

但之前的人生讓他厚積薄發,他的電影作品如雷貫耳《肖申克的救贖》、《百萬美元寶貝》、《蝙蝠俠·黑暗騎士》……

焦慮,正在毀掉10幾億中國人!


《肖申克的救贖》裡,有句經典臺詞:希望是什麼?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東西。

你對自己的人生有什麼樣的希望?

希望自己看起來很成功,而在不適合自己的路上違心地假裝努力嗎?

別違心,人生不是電影,你可以假裝努力,但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事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然後認真、努力地生活,恐怕是最美好的希望。

當你找到這份希望,將不再無謂地焦慮。

焦慮,正在毀掉10幾億中國人!


有人一番苦讀考入哈佛大學,比爾·蓋茨卻從哈佛輟學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情;

全世界很多人在用蘋果手機,蘋果之父喬布斯曾經風光無限,但他在56歲走到了自己的人生終點;

如今,58歲的蘋果CEO庫克,帶著公司繼續向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節奏,那一天到來時,命運是真的不會跟你打招呼。我們能做的,是珍惜現在,別讓自己的人生因焦慮而貶值。

4


彪悍的人生,從來不會被別人擾亂。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在亂世出英雄的晚清,梁啟超11歲中秀才,左宗棠14歲中秀才,張之洞16歲考秀才,李鴻章17歲中秀才,曾國藩從16歲開始,考了七次才榜上有名。

照此看,曾國藩不僅被小一歲的左宗棠拋棄了,還被自己的學生李鴻章拋棄了,更是被後起之秀梁啟超拋棄了。

焦慮,正在毀掉10幾億中國人!


但百年之後,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卻是曾國藩,他在為官做人、律己修身、家教家風方面的成就,至今為人稱道。

有的人,年少成名,卻又江郎才盡;有的人,大器晚成,卻靜水流深。

在坊間有種說法: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聖人。孔子、王陽明、半個曾國藩(維護晚清,譭譽參半)。

孔子的影響力自不必說,“心學”創始人王陽明,前半生也在世俗的洪流里科考、走仕途,也曾鬱郁不得志而焦慮,在大明王朝茫然困厄地活到37歲,才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一舉成為明朝第一厲害人物。

隨後的500多年來,他影響了無數人,包括張居正、曾國藩、毛澤東、蔣介石……

他的思想甚至直接影響了日本的明治維新,在今天的日本,仍有很多人在研究王陽明。

焦慮,正在毀掉10幾億中國人!


別焦慮,只要你努力

人生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大器晚成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活出自己”的人,活得不會太差,要麼建功立業彪炳史冊,至少也能內心安寧恬然自得。

時間終將帶走一切,平凡的人生和偉大的人生,本質上沒有區別。是非成敗轉頭空,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5


焦慮,正在毀掉10幾億中國人!


很多人知道李健,多少人知道音樂組合“水木年華”?

李健,曾經是水木年華最初的創始成員,後來因自己的音樂理念跟夥伴不同而退出。

之後的水木年華紅遍大江南北,很多人為李健感到可惜。

單飛後的李健,很長時間裡默默無聞,人們幾乎將他淡忘。

但他沒有走遠,反而走近了自己真正喜歡的音樂風格。

消失在公眾視野的李健,讀書、旅行,潛心創作,厚積薄發,紅得一發不可收拾。

堅持自己的李健,不曾因自己無名而焦慮,而他的音樂,也是治癒焦慮的良藥。

李健越來越紅,而如今很多年輕人,已經不知道水木年華了。

6


看到過一則發人深省的短文:

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但加州時間並沒有變慢。有人22歲就畢業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有人25歲就當上CEO,卻在50歲去世。也有人遲到50歲才當上CEO,然後活到90歲。有人依然單身, 同時也有人已婚。奧巴馬55歲就退休, 川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 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 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 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裡,你也是。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所以,放輕鬆。 你沒有落後。你沒有領先。 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於自己的時區裡,一切都準時。


焦慮,正在毀掉10幾億中國人!



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就是最大的成功


追求內心熱愛的工作,等待適合自己的愛人,耐心陪伴孩子長大,在大城市或小城鎮隨遇而安。

不攀比,不炫耀,不念過去,不畏將來,這何嘗不是一種更高級的成功呢?

別再讓無謂的焦慮,毀了你的人生。



焦慮,正在毀掉10幾億中國人!


焦慮是你製造的

你也可以消除它

你認為你知道正確的道路,但你不會有十足的把握。這主要是因為你有一定程度的選擇權:你可以選擇自己的目標或意圖,你也可以選擇如何去實現這些目標。這就是為什麼存在主義者會談到“生存焦慮”,選擇會讓你產生疑慮和不確定性心理。

因此,你總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感——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你不確定你的選擇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你會希望自己能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或錯誤的選擇,但你永遠也不能絕對確定到底哪個是正確的,哪個是錯誤的。

自然而然,焦慮、懷疑和不確定性都是人類生存環境中的一部分。你不可能完全擺脫擔憂心理,但是如果你真正瞭解這些不健康的心理是如何產生的,而且如果你能採取一些不同的措施——能夠產生一種健康的謹慎心理,你就可以減少許多不健康的、誇大的成分。

正如我們之前曾說的,你的焦慮心理源於一種生物因素,其中包括許多先天性傾向:產生一種願望,找出一些可能會有助於你實現這些願望的選擇,冒險做出選擇,然後變更並改變這些選擇。

所以,你可以說是一個天生的抉擇者,你天生就具備焦慮傾向——那是一種強烈的傾向。

然後,如上所述,第二個重要因素出現了:你所居住的環境,你周圍的人們和事物,這些都會幫助或阻礙你實現這些慾望。如果這些人與事是“有益的”,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而避免經歷那些你不想要的,你幾乎不會產生什麼焦慮或抑鬱心理。

但是,如果這些人與事都是“有害的”,你將得不到你想要的,你會經歷許多你不想要的,你的焦慮和抑鬱情緒也會增加。

不幸的是,在這兩大容易導致潛在焦慮心理的重要因素面前,你束手無策。你不能輕易地改變你的生物機能——你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類,有著各種品質、特徵和愛好。然而,這些遺傳特性也不是完全一成不變的,你可以(經過不懈努力)改變其中的一些品質和習慣。

但是,你只能做出一定的改變,而且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你不得不去接受並適應有些特徵——這是你的“天性”。要想改變這些特徵,絕非易事!

焦慮,正在毀掉10幾億中國人!

假如失去一份你真正想要得到的工作,你很快就會因此而感到焦慮和抑鬱,這些事情(不愉快的事情)本身不會對你的情緒和反應帶來什麼影響。

這些不愉快的事情也許會糟糕至極,也許會使你產生一些情緒化的反應,但更重要的是你對這些不愉快的事情產生的想法。這些想法包括各種各樣的看法、評論和結論,你也會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

因此,當同樣不愉快的事情發生在你身上時,你可能會產生一些或強或弱、或健康或不健康的情緒。在面對同樣不愉快的事情時,你的反應可能會有所不同,其他人亦是如此。

如果類似的不愉快事件發生在100個人身上,所有人也許都會產生一些類似的不良情緒反應,但每個人都還是會有一些不同的反應。

你對不愉快事件的情緒反應和行為反應主要取決於你對不愉快事件產生的想法,而不是僅僅取決於不愉快事件本身。這點真是非常幸運。

大多數情況下,你都能很好地控制你相信什麼、不相信什麼,並能產生相應的感受,採取相應的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