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抗日英雄,在蘇聯肅反期間,被蘇軍契卡帶走,在也沒有回來

柴世榮於1893年出生于山東省萊州府膠州縣,5歲時隨父母逃荒到吉林省和龍縣,12歲開始學打獵,練就了一手好槍法。但是,在那災難深重的歲月裡,儘管他終年翻山越嶺,辛勤勞動,仍難以養家餬口。

他是抗日英雄,在蘇聯肅反期間,被蘇軍契卡帶走,在也沒有回來

柴世榮

1928年,和龍縣招用警察,柴世榮被錄用。他雖當了舊警察,但從不欺壓良善,深得群眾好評。有一次,一隻為害鄉里的惡豹竄到龍井村,柴世榮挺身而出,隻身打死惡豹。在當地群眾心目中,他是一位武松式的英雄。​柴世榮其間,柴世榮與金日成相識,並結下深厚的友誼。

1931年年初的一天,金日成秘密約見柴世榮,請他設法救出被關進監獄的7名戰友。柴世榮冒死將此事辦成,自己也被迫流亡日本。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柴世榮潛回吉林舉起了義旗,帶領妻子和三個孩子一起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此後,柴世榮聽說駐守在吉林延吉縣明月溝的原東北軍第十三旅第七團“老三營”,在營長王德林帶領下舉旗抗日,組建了“抗日救國軍”,便率領部隊和他們聯合,任“抗日救國軍”第四旅旅長。柴世榮能征善戰,不斷攻城略地,令日偽心驚膽寒,“柴旅”成為救國軍中的一支勁旅。

1933年秋,“救國軍”代理司令吳義成提出放棄抗日、撤往國外的主張,柴世榮堅決反對。他慷慨陳詞:“為了抗戰到底,就是把白骨埋在長白山、鏡泊湖畔,也心甘情願!”由於柴世榮等人的堅決鬥爭和共產黨員胡澤民、周保中等同志的支持,“救國軍”餘部繼續堅持戰鬥。在殘酷的鬥爭中,柴世榮發現了共產黨人的人格魅力和文韜武略,他下定決心:跟著共產黨走。

他是抗日英雄,在蘇聯肅反期間,被蘇軍契卡帶走,在也沒有回來

柴世榮和周保中

1933年冬,周保中奉黨的指示,退出“救國軍”,到綏寧著手組建“反日同盟軍”。1934年年初,柴世榮率“柴旅”參加了“反日同盟軍”,從此在我黨的領導下進行抗日活動。1935年2月,“反日同盟軍”改編為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1936年2月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周保中任軍長,柴世榮任副軍長。同年,五軍遵照吉東特委的提議,將主力部隊向中東鐵路道北轉移。第一、二師以寧安為中心,先後破壞了寧安縣臥龍屯集團部落,襲擊了臥龍屯警察署和自衛團。6月,在三道河子繳了偽軍一個連的械,得步槍百餘支、輕機槍兩挺、子彈4萬餘發。其後,又在慶城、鐵力、依蘭、勃利、樺川等地作戰,連戰連捷。柴世榮在戰鬥中曾七次負傷,但他從不在意。每次負傷後,他總是風趣地說:“又讓野豬耙了一下,沒啥!”他這種獻身革命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和堅定了廣大指戰員堅持抗日武裝鬥爭的決心。​柴世榮和周保中1936年年末,周保中與柴世榮會面,對他一年來的戰績給予充分肯定。周保中高興地說:“我常說‘打打鬧鬧數著柴世榮’,看來不夠全面,應該說‘兢兢業業數著柴世榮’!”

1937年9月,以抗聯第四、五、七軍為核心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成立,周保中任總指揮兼政治委員,柴世榮任第五軍軍長。從1937年起,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了對抗聯部隊的“討伐”,在軍事上實行“篦梳”式的縱橫掃蕩,在經濟上實行斷絕給養來源的嚴密封鎖。抗聯第五軍一師師長關書範悲觀絕望,於1938年年底叛變投敵,還企圖替日軍“收編”抗聯第五軍部隊。

1939年1月,柴世榮奉周保中之命將關書範引上山。關書範被槍決,日寇的陰謀被粉碎。日寇遂對抗聯第五軍發動了瘋狂反撲,柴世榮臨危不亂,以游擊戰術與日軍周旋戰鬥。智勇雙全柴世榮投身抗聯,特別是1936年入黨以後,愈挫愈奮,指揮過無數次精彩的戰鬥。

1936年2月,柴世榮帶領五軍教導隊和二軍部分官兵共300餘人,在寧安縣臥龍屯一帶活動。有一天,他們途經許家大屯,發現偽森林警察隊40餘人正往山下去,他判斷,這是敵人的運糧隊,遂決定打伏擊。第二天,敵人的馬隊載著糧食回來,柴世榮親自指揮,只打了一排槍就發起了衝鋒。敵人向附近的小樹林退卻,企圖奪路而逃。然而,柴世榮早就在樹林裡埋伏了部隊,兩面夾擊,繳獲了敵人運糧隊的全部糧食和馬匹,並生擒了偽警察隊隊長。

1937年2月下旬,據群眾情報組織報告,駐紮在後刁翎地區的日本守備隊和偽軍擬向林口轉移,柴世榮經過分析,斷定敵人在運輸軍用物資。於是,他把部隊埋伏在敵軍必經之路,形成一個口袋,誘使日偽軍的爬犁隊全部鑽入他的伏擊圈。經過激戰,全殲了敵人,打死350餘名,生擒28人,繳獲了全部武器輜重。之後,柴世榮又決定乘勝出擊,消滅盤踞在前刁翎的敵偽軍。前刁翎是個交通要衝,一個營的偽軍分駐三處。柴世榮與同志們一起研究制定了一個周密的殲敵計劃:先攻佔營部首腦機關和另一個較弱的據點,然後合圍較有戰鬥力的第三個據點。對各個據點的進攻,又採取了不同的方法。這一仗,以傷亡十幾人的代價,共消滅日軍20餘人,俘虜偽軍440餘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柴世榮很重視對偽軍實行分化瓦解,打擊他們的反共氣焰,爭取他們倒戈抗日。

1937年,他利用全國民眾的抗日熱潮,在大量工作的基礎上,通過第一師參謀長張振華,成功策動三道河子偽森林警察大隊武裝起義。這次起義的成功,不僅沉重地打擊了敵人,而且帶動了依蘭縣偽38團和29團起義,對迅速擴大抗聯力量、動搖偽軍軍心,起了很大作用。針對日寇的“討伐”,柴世榮採取了靈活機動的對策。

1938年,當部隊主力避敵鋒芒、轉戰他地時,他把隊伍編成小股,打“麻雀戰”,並確定活動區域和補充給養的辦法,使敵人感到“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無所用其技。有一次,敵人對部隊所在地進行冬季大“討伐”,他命令部隊將給養準備充足並妥善地埋藏好,然後將部隊拉到其他地方活動。當敵人撲了空,一無所獲地退去後,柴世榮又把隊伍拉回原地,安全地度過了一冬。戰士們都喜歡和他在一起活動,經常說:“和老柴一起打仗不會吃虧。”柴世榮率領的部隊紀律嚴明,仗打得也漂亮,在群眾中威望很高。

他是抗日英雄,在蘇聯肅反期間,被蘇軍契卡帶走,在也沒有回來

​1940年11月至1941年12月,因損失嚴重,抗聯各部相繼越界到蘇聯境內進行休整。1941年,柴世榮奉調進入蘇聯。1942年8月1日,東北抗日聯軍在蘇聯正式組成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亦稱蘇聯遠東方面軍步兵第88旅),柴世榮被任命為第四步兵營營長。其間,他數次帶偵察分隊越境返回東北偵察並偷襲敵人。

1943年初秋,蘇聯內務部開始“清洗”異己,懷疑柴世榮的一個親戚是日本間諜,就把他找去談話。第一次談話很快就讓他回來了,但第二次被帶走之後,柴世榮再也沒有回來,從此杳無音信。有些資料中提到,柴世榮在1944年執行任務時不幸犧牲。對這一說法,家人難以接受,一些知情人又語焉不詳。那時,他與第二任妻子胡真一生的小兒子剛出生幾天,大兒子也才4歲左右,胡真一帶著孩子苦苦期盼著丈夫歸來,這一等就是60多年。

他是抗日英雄,在蘇聯肅反期間,被蘇軍契卡帶走,在也沒有回來

2005年6月18日,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鮑里斯?格雷茲洛夫來到中國,親自向胡真一授予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勳章。​2008年,柴的夫人給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鮑里斯·格雷茲洛夫寫信,懇求說:希望在我有生之年找到柴世榮的下落和遺體。她還說:“如果你找到了,告訴我,我坐輪椅也去接他。如果他已故去,就把他的遺體接回來。如果找到了,接不回來。就在他的墳墓前收一把土帶回來,在我去世後,把這把土放進我的骨灰盒裡”。

俄方的回答是:“當年前蘇聯在肅反期間錯殺了上百萬人,上至元帥,下至士兵、百姓。他們在被槍殺時沒有固定的地點和埋葬的墳墓。所以根本找不到柴世榮的遺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