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清華爲什麼死活沒有培養出諾貝爾獎得主?

導語:

10月8日,隨著經濟學獎得主的公佈,“6缺1”的2018年諾貝爾獎全部揭曉。獲獎的有美國的科學家、英國的科學家、日本的科學家……但就是沒有中國的科學家!很多人開始提問,為什麼獲獎的沒有中國的科學家?每年諾貝爾獎揭曉的時候,都有類似的話題提出,雖然我們已經有諾貝爾獎得主了,但是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清華為什麼沒有培養出諾貝爾獎獲得者?點擊上方"藍字”可訂閱最權威自主招生信息!

為什麼是清華?因為清華大學囊括了中國大多數高考狀元。

據統計,2007-2016年中國各地區高考狀元中,清華大學錄取的高考狀元人數最多,有393人,位居全國第一。同時清華大學也最受全國高考理科狀元垂青。

百年來,清華為什麼死活沒有培養出諾貝爾獎得主?

美國,德國和日本都有大量獲得諾貝爾物理學,醫學獎的獲得者,也基本反應了三國科研的領先地位。而大陸地區僅有北京大學畢業的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而素以理工科見長的清華大學卻無一人獲得,也是令人深省,當然北大也好不到哪兒去。

清華匯聚了天下英才,又培養不出世界頂級的研究者,是不是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清華為什麼培養不出諾獎?

根本原因就是錢理群老師所講的大學正在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資中筠老師講的清華北大正在摧毀人才,以及郭於華老師所講社會正在培養精明人。這些與基礎科研所要求的純粹精神背道而馳。以下是三個重要的原因:

1.清華已經成為全世界學府的一個“跳板”

根據清華大學發佈的《2017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清華本科畢業生有81.9%繼續升學深造,在選擇升學的畢業生中,有37%選擇出國,其中有67.8%的畢業生選擇去美國升學。

百年來,清華為什麼死活沒有培養出諾貝爾獎得主?

這些學生可能是最優秀、最有創新能力的人,那麼這些人留學成功會回國做科研嗎?答案是否定的!這些人志在出國,並且出國後很多人都願意改變國籍,所以這部分人即使獲得了諾貝爾獎,也屬於華僑,不算是中國的!

2.人才被現實摧毀

在中國,大部分的學生都想著當官和發財,所以他們要不就去從政,要不就去大企業賺錢了,靜下心來做科研的很少。

我們來看看清華的學生畢業都去哪兒就業了:

百年來,清華為什麼死活沒有培養出諾貝爾獎得主?

清華學生簽約的就業單位以企業(國企、私企)為主,其次是黨政機關、科研單位、高校等。可以看到只有區區9%的學生選擇去科研單位!

選擇簽約企業的學生去的都是一些有錢的大企業,像華為、騰訊、網易等等。

百年來,清華為什麼死活沒有培養出諾貝爾獎得主?

再來看看清華學生的就業領域,可以看到很多學生都去搞金融了,選擇科研的只有10%左右。

百年來,清華為什麼死活沒有培養出諾貝爾獎得主?

不過他們的選擇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就算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也要面對社會的壓力。有人調侃說現在出不了諾貝爾獎主要是因為中國還不太富裕,雖然有少數暴富的,但是搞科研的平均來看還不算富裕,得等到衣食無憂,把科研當成純愛好的時候,自然會出現諾貝爾獎得主。

3.偏科嚴重的學生沒有機會進清華

想進清華你必須是全能的人才,高考時各科都要處於頂尖水平,偏才怪才很難通過高考的篩選。而一般人在短短的幾年大學時間裡又很難有非常突出的成就。

不過這一點清華已經有所改變,通過自主招生等特殊招生方式招收更多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極其優秀者甚至直降一本線錄取。這是一個巨大的改變,希望能夠堅持做好,以後清華說不定也能培養出自己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全是清華的鍋嗎?

國內諾貝爾獎少全怪高校嗎? 其實還有各方面綜合因素。

1.中外科研模式不同。中國的民用科學科研主力是研究院所為主和高校為輔。而非像國外主要是高校為主、研究所為輔。例如屠呦呦就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的。

2.現在整體的風氣都很浮躁,剛有一點學術響動的,不是提拔就是出國,沒人靜下心來!難得有人靜下心研究,可是所有的研究機構都急功近利,只講短平快,不給充足的時間。

3.國內科研體制特殊。國內科研經費90%靠國家撥款,所以由於體制和國情,所取得成果一般以集體形式出現

,然而諾獎是是個人獎項,而不是集體獎項,雖然國內一些科研成果達到了諾獎標準,但由於國內習慣於將榮譽歸為集體,導致即使諾獎想發給國內都發不了。

4.國內高校的科研水準與國外確實客觀存在較大差距。即使是清華北大,在國際綜合排名上跟世界頂級名校還是有差距的。

5.和國內教育體制有關。國外都是“寬進嚴出”,大學好申請但是要想畢業就必須非常努力才行,哈佛大學圖書館中,很多人通宵學習;而國內是“嚴進寬出”,很多學生考上一所好大學就歡天喜地、萬事大吉了。不過今年教育部已經下發通知要給大學生合理“增負”,希望能改進“嚴進寬出”的現象,更好地培養本科生。

高考已經不再是通往名校的獨木橋!

百年來,清華為什麼死活沒有培養出諾貝爾獎得主?

百年來,清華為什麼死活沒有培養出諾貝爾獎得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