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是奔著茅台套利來的

9月的酒博會,當時茅臺展會提供了一批折扣價的茅臺酒,每瓶只要1500元(市場價1800元),每人限購4瓶,於是出現“瘋搶”的場面,現場人山人海,場面十分壯觀!

期間,一男子的鞋都被擠飛了…不過,鞋沒了也抵擋不住男子搶茅臺的激情,現場甚至因混亂暫停銷售。據稱,最後工作人員請來武警築成人牆,才維持住秩序。

這樣的場景,讓人感覺茅臺已經不是酒,而是一種類似於信仰的東西,人們的眼裡除了茅臺酒,再無其他!

難怪有人調侃,中國只有2種酒,一種是茅臺酒,另一種是其它酒。

貴州是茅臺的主場,如果只在貴陽遭哄搶,那真無話可說;畢竟貴州人對茅臺酒有著特殊的情感,對其狂熱實屬正常!

但最近幾個月,在全國很多地方,飛天茅臺酒也都“一瓶難求”;特別是最近茅臺酒一次降價促銷,更是將茅臺神話(鬧劇)演繹的淋漓盡致。

2018年8月6日,湖南長沙一茅臺酒直營店促銷,引來數百人聚集,民警為確保不發生踩踏事件,對天鳴槍示警...在自由市場的年代,民眾如此狂熱搶購一件消費品,令人瞠目結舌!

很多人是奔著茅臺套利來的

茅臺如此火爆,很難用傳統的消費邏輯解釋,畢竟,現在是拼多多、榨菜的時代,茅臺高高在上的價格,註定不是尋常消費品,難道老百姓真的不差錢?

大家請注意,茅臺此次促銷,一張身份證限購兩瓶,這或許才是真相,很多人是奔著茅臺套利來的!

而套利者有兩類人,一類是投機者黃牛,僱人去排隊,而去瘋狂搶購的人,恰恰是喝不起茅臺的人;另一類人,是買來抗通脹,保值升值的,但自己不一定會喝。

這個炒作的邏輯,跟炒房炒股一樣,存在升值預期,所以在價格合適時,有套利空間時,必然會瘋狂的買入!

茅臺指導價一直是1499元,這次促銷降價100元,就是1399元,而市場上茅臺已經炒到1800元,還不一定是真貨,現在每一瓶就是400元的差價,當然要哄搶了。

幾個月前深圳、杭州、崑山等地搖號買房,很多樓盤需要100萬證明,但依然排隊很長,火爆異常,為什麼?

歸根到底是為了套利,這些城市新盤比周邊二手房便宜多了,搖中了就賺幾百萬,砸鍋賣鐵也得搖;畢竟,在我們的文化中,吃虧比上當更不能接受!

雖然茅臺一再聲稱,要讓所有人都消費得起,但現實是,茅臺酒就是國內的奢侈品!高檔消費品最大的特徵,是他的金融屬性,也就是抗通脹性,這才是茅臺神話最大的支撐。

瘋搶茅臺真的是真實消費所引發的嗎?未必!茅臺酒價格不斷上漲,實際上是茅臺被金融化的產物,而深層次原因讓人驚心,就是中產階級嚴重的資產荒!

大家都知道,今年全世界都不太平,尤其國內各種雷比較多,中等收入群體們,能賺錢的投資品少得可憐。

炒股吧,股市跌得看不到底;買房吧,過去是最賺錢,但“房住不炒”出臺後,在各種嚴厲調控下,買房幾乎沒有機會了!

至於風光一時的P2P,暴雷爆的更快,很多人都血本無歸;而幣圈又不會玩,很多人兜兜轉轉一圈,發現錢只能存進銀行,但人民幣貶值,通脹預期下...存銀行意味著財富貶值和縮水。

資產荒焦慮下,有錢沒地方花,成為很多人的煩惱。於是茅臺就成了一種投資品,畢竟名氣這麼大,沒趕上炒茅臺股票發家的,現在多囤茅臺酒,搞不好就發財了!

應該說,茅臺遭到哄搶,除了套利需求,其實更能反映中產們的焦慮和不安。茅臺從白酒到投資品的角色轉換,也讓其不再純粹;世界上本沒有龐氏騙局,炒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擊鼓傳花。

在中國,所謂的投資,通俗說就是“炒”,沒有什麼是不能炒的,從姜你軍、蒜你狠、豆你玩、到近期火熱的“香死你”,樣樣炒得風生水起。

而茅臺是國酒啊,還是耐存儲消費品,憑什麼不能炒?太能了!

不過,比較尷尬的是,茅臺酒雖然飛了天,但茅臺股票卻走下了神壇,已經變得沒有那麼搶手!

在6月創出792.5元歷史高點,總市值突破萬億後,貴州茅臺開始一路向下,現在市值僅8100億,相當於股價打了8折。

中報顯示,國家隊大幅賣出茅臺,連外資也開始開始拋售,普通散戶幾乎買不起;茅臺現在的支撐力量,還是公私募基金和大戶,但他們還能撐多久呢?

這也是茅臺的神奇,上半年茅臺酒並沒有多驚豔,但股價卻連創新高;現在股價打8折沒人要,茅臺酒促銷降價100元,就引來“萬人哄搶”的壯觀一幕。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反差?

其實也很簡單,茅臺酒價格受到了管制。由於限價的因素,茅臺變得“性價比”很高,所以需求十分旺盛,普通人根本買不到,因為一出廠就被經銷商,或者大資金直接囤積了!

今年白酒廠家普遍提價,但茅臺卻不許漲,這就造成了需求倒掛,現在五糧液、洋河的系列產品,在連續提價後,並不比茅臺便宜多少。

但作為一個國人,如果要送禮或者要請客吃飯,價格相差不大的話,選茅臺還是其他?根本不需要太多糾結。

中國講究面子文化,茅臺多有面子,好不好喝還在其次,關鍵是長臉啊;一說到請客的誠意,菜可以是粵菜、川菜,甚至法國大餐,但酒水的選擇,能想到的最高規格,那一定就是茅臺了!

很多人是奔著茅臺套利來的

應該這麼說,現在的茅臺股票,跟房子非常像,曲高和寡,但前景有點迷糊;而茅臺酒廠,則跟開發商非常像,雖然很賺錢,但名聲都不太好!

正因為名聲不好,所以他們需要限購限價。而正是因為限價,所以搶的人更多,搶購場面更加火爆,造成更大的不滿,陷入到了死循環。

過去幾年,茅臺酒和房價都漲得太猛,他們並稱為“茅房時代”!但很多人把“茅房”,當成毀掉年輕人夢想的兩座大山,畢竟,房價太高了,而國人青睞茅臺,把高科技帶跑偏了。

這也解釋了,中興出事後,茅臺被指桑罵槐,成了“紅顏”禍水!但實際上,這真有點太妖魔化,茅臺無論作為消費品牌,還是股市的價值投資擔當,都是一家好公司!

對茅臺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少一些價格炒作,少一些管制,管住一些特殊人群,讓他們不敢喝“白送的”、“別人請的”茅臺酒...這才是當務之急!

而近期茅臺遭哄搶,也留給我們三大疑問:老百姓不差錢?國人為何痴迷茅臺,中產真有資產保值焦慮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