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竿就切線?不僅僅是釣線的問題|這三點,要注意

經常在外野釣大魚的釣友,十有八九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只見浮漂猛的一沉,立馬提竿就是切線,連個魚影都沒見到。魚跑了,鉤沒了,心裡當然是一陣懊惱。一些釣友都把切線原因,歸結到釣線上,要麼是型號小了,要麼是質量不行,反正找個東西就得背個黑鍋。這樣的分析,難免片面,除了釣線本身的問題,必然還有其他原因。


釣線

提竿就切線?不僅僅是釣線的問題|這三點,要注意


野釣不同於坑釣,對象魚的種類與大小難以提前預知,因此多備幾組釣線是很有必要。釣線長時間使用後,會出現不同程度老化、硬傷,需要及時保養,或更換新的釣線,否則承重能力下降,切線的幾率會大大增加。垂釣過程中,發現打卷打結的釣線,也應該更換。

此外,主線和子線的搭配要合理。通常是子線較細,主線較粗,但兩者型號大小相差不能過於懸殊,否則拉力都會集中在子線上,不便於發揮主線的韌性。主線的號數一般比子線大兩三號既可,最好選擇同一品牌的釣線。

釣線綁法不正確,也會導致結節處拉力損失過大,垂釣時線組多會從結節處斷開。這就需要我們掌握正確的綁鉤、綁線方法,減少死結。鉤線綁好後,記得要用力拉一下加固。


釣竿

提竿就切線?不僅僅是釣線的問題|這三點,要注意


使用硬釣竿時,由於竿子的特性,需要搭配較大的線組,否則在上魚時,抬竿過猛,就容易出現斷線跑魚的情況。但粗線在魚兒吃口時,有可能出現擋口的情況,影響魚吃口。所以硬釣竿更適於垂釣初期,魚口好的情況下,“搶”魚使用,而軟釣竿憑藉自身韌性,在提竿瞬間,對釣線的拉力能有一定的緩衝作用,適合在複雜魚情下使用。還可以通過壓水線的方法,使一部分竿稍沒入水下,增大起竿時與水面的摩擦,降低線組承受的瞬間拉力。


拋竿

提竿就切線?不僅僅是釣線的問題|這三點,要注意


相較於釣線問題引起的切線,拋滿竿後提竿切線的問題,其實更多。拋滿竿後,一旦上大魚,提竿直接就是弓型,釣者難以將釣竿立起來。此時釣竿與釣線的夾角容易過大,如果魚的掙扎力度過大,很容易就把線繃斷,造成切線跑魚。此外,拋滿竿還會引起找底不準、越釣窩子越遠等問題。

正確拋竿方法是拋八分竿,有兩點要訣:一是進行拋竿的時候,手臂不要揚起的太高,眼睛盯著鉤餌的飛行軌跡,感覺如果鉤餌飛的太遠,可以把釣竿輕微向後帶一下,或者壓低竿尖使線組加快入水,使鉤餌的落點達到我們想要的釣點。二是鉤餌入水時,把竿尖入水後拉,眼睛看著浮漂到達我們想要的釣點位置,等到魚鉤基本到底時,再把竿稍微向前送回去一些。


漁道

提竿就切線?不僅僅是釣線的問題|這三點,要注意


提竿不切線,這只是成功上魚道路中的一小步,更多的還是需要自己不斷實踐探索。釣魚本來就是人與釣具相互配合的運動,好的釣具,只有遇到會用的人,才能發揮出最大的能力。每當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除了從裝備、餌料尋找問題之外,還需要客觀審視自己技術上的不足,這樣才能在釣魚之路上越走越順,越走越長。


今日問題:提竿就切線,原因當然不僅限於上面這些,釣友覺得還有其他原因嗎?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