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布里之後的北京王朝還有多遠?首鋼團隊籃球已成空中樓閣

馬布裡之後的北京王朝還有多遠?首鋼團隊籃球已成空中樓閣

首鋼隊無驚無險的輸給了CBA排名榜首的廣廈,對手在拿下五棵松之後,也讓自己的戰績變成了5勝0負,與廣東一起保持著不敗的金身。而首鋼隊2勝3負,排名繼續徘徊在十名開外的位置。

老實說,從週一體育廣播採訪我的時候,我就不認這場球首鋼能贏。他們除了在第一節領先之外,從第二節開始就一直處在落後捱打被動的局面。即便朱彥西的三分依舊精準、翟曉川的突破非常犀利以及張才仁令人眼前一亮,但廣廈始終保持10分左右的領先優勢。從第二節廣廈將比分反超,一直到比賽結束,我們從未看到首鋼隊能夠反超甚至將比分迫近的希望。

比賽中,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雅尼斯提出的團隊籃球是個偽命題嗎?

我認為,團隊籃球不是偽命題,但現在的首鋼隊打團隊籃球是個偽命題。當然你可以說,他們的團隊籃球沒有任何問題,因為球隊打得賞心悅目,方碩、才仁在這個體系下得到充分的成長。是,這當然都沒錯,但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輸掉的三場比賽分別是廣東、遼寧和廣廈。換句話說,首鋼對排名前四的球隊難求一勝。

馬布裡之後的北京王朝還有多遠?首鋼團隊籃球已成空中樓閣

其實經營一支球隊和經營一個公司是同樣的道理,都需要結果導向。球隊改革的第一個賽季就好比公司開展的新業務,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都允許有一個試錯的過程,但我們看它是在走上坡路,說明這個業務是有希望的,管理層也會在第二年持續投入。然而到了第二年,人們期待的是在去年的基礎上有一個更為強勁的增長,而不是原地踏步。

其實,團隊籃球只是一個方法論,關鍵還是要看這個方法是否有效,執行這個方法的人員是否有這個能力。

說回到首鋼隊,無論是很久以前的外教蒙特利夫、還是之前的閔鹿蕾亦或是現在的雅尼斯,每個人都有一套理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理,但贏球是評判理論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球傳的再花哨、球員跑位再精準,也需要有人可以把球投進去。

之前那篇文章我提到過,首鋼隊現在缺一錘定音的人,缺穩定的得分點。

我認為,首鋼隊的國內球員拿到任何一支球隊都可以稱得上頂級,因為主要輪換球員都是當年四年三冠的成員,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技術的穩定性以及球場的閱歷都有提升,他們已經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事情。能夠有提升的可能是劉曉宇、常林等人的狀態,但這些人的狀態提升只能增加板凳厚度,並不解決打入半決賽、決賽的問題。

那誰能解決進半決賽、決賽的問題?是外援!

有人說,你為啥總捏著外援不放?因為這就是CBA的現狀。外援在掙大把美元的同時,也需要扛起攻防兩端的重任,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就是這個道理。

馬布裡之後的北京王朝還有多遠?首鋼團隊籃球已成空中樓閣

今天這場比賽好似是在第二節被李京龍將比分反超的,但看看福特森的12次助攻,你就會明白了。廣廈是一支強隊,也是首鋼隊需要學習的榜樣,他們有著出色的本土年輕球員,也有著攻守均衡的外援。當球隊都打不開的時候,無論是外線遠投還是內線強攻,都可以破局。當對手的防守重點都在外援身上的時候,他可以把球分給無人防守的本土球員,當然如果本土球員這時候投進了,這就是一支強隊,如果投不進就是一支魚腩部隊,而我相信首鋼隊的本土球員是可以把球投進的。

寫到這兒,不免有些傷感。因為回想比賽過程,我的內心竟然沒有了之前看球的那種緊張的感覺,因為認定這種比賽的勝負毫無懸念,同時,我也為這些本土球員感到有些傷感,因為職業生涯的巔峰期是有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